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知识文库>实用文写作档>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

笔墨馆 人气:7.58K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吗?

(板书:世界第一高峰) (出示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图,简介珠穆朗玛峰)。 同学们,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米,相当于21座金茂大厦那么高。高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地形陡峭险峻,平均气温在-40°C至 -50°C之间,即使是盛夏季节也只有-20°C,要想攀登上这样一座雪山谈何容易!但它却是世界各国登山运动员最向往的地方,他们把能登上珠穆朗玛峰作为自己运动生涯的最高荣誉。

2、补齐课题“攀登”,(指导书写)齐读课题,鼓励质疑: 板书: 攀登 (预设:谁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为什么要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他们是怎样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结果怎样?)

3、师:1960年,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经济上,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 老百姓没有吃的、穿的;政治上,中国友好邻邦前苏联与我们国家发生了分歧,苏共撤走了所有支援中国建设的专家,我们的国家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 中国登山队的勇士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从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同时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出示上述文字)

4、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令人振奋的历史瞬间。

5、适当介绍南路与北路,让学生了解中国是第一支从北路到达山顶的国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预习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说说在这些时间里,登山队员在干什么? 用“(什么时间)中国登山队队员(干什么)”句式来说一说。

三、小结,存疑

1、师:登山队员最后那一天一夜24小时的登山过程里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突击营地海拔8500米出发,经过5小时来到“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是在海拔8680米的地方,5个小时攀登了168米,而在剩下的19小时里他们继续向峰顶进发,爬了164.43米,从所花的时间及路程上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预设:164.43米为什么要花19小时?他们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险阻?) 164.43米为什么要花19小时?他们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险阻?

4、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3—5小节,从中找找答案吧!

四、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3-5小节,边读边思,用直线划出登山队员遇到的困难险阻。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词句。(投影)

(1)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2)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

(3)夜更深了,远处山下一片漆黑,他们离峰顶越来越近,还剩下最后一段雪坡。尽管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3、再次默读3、4、5小节思考: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运动员又是如何克服,如何攀登的呢?用“ ”划出有关词句。

4、同桌交流

5、集体交流反馈,重点指导。

出示句子;

A、这儿的岩壁 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他们双手抠住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气向上爬。但是,没上几步又滑落下来。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让队员们如此费力攀爬的第二台阶。(出示第二台阶的图片)你们看,山上红圈所在的位置就是第二台阶,走近一点儿看,这儿就是一段岩石峭壁,但它是北路通往山顶的唯一道路。从1921年到1938年,这17年期间英国曾经先后6次想从北路登顶,每一次几乎都是爬到“第二台阶”附近就被迫下山,最终以失败告终。 理解:不可逾越。

正因如此,外国探险家说它——课文中有一个词,

(出示:不可逾越,齐读)。“逾”的意思是——超。那么“不可逾越”的意思是——不可能越过。 (补充材料,理解“第二台阶,不可逾越”:“第二台阶”是珠峰北面8680米到8700米之间的一段岩石峭壁,其中一段4米左右的峭壁几乎是直立的,可却是是通往山顶的唯一途径。)

(1)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遇到的困难很大?(又陡又滑、连一点儿也没有、。),面对那么大的困难,队员们是如何克服苦难的呢?请圈出动作描写,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抠住、蹬着、使出全身力气等)

(2)指导朗读, 教师板书:抠、蹬

B、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队员们犹豫了。眼下空气十分稀薄,站着不动都感到喘不过气来,怎么能顶得起一个人呢?可是又没有别的办法,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一个跟着一个,踩着他的双肩,攀上了绝壁。

(1)理解“斩钉截铁” 板书: 蹲 踩 攀 师: “斩钉截铁”:读出刘连满的“斩钉截铁的.语气。毫不犹豫、不容置疑。 过渡:看到这样的情景,刘连满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你来读: 刘连满看到这个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双肩上!” 但刘连满此时是在海拔八千多米的地方,况且他又耗尽了大部分体力,他说话时会那么大声吗?不会,谁来读。 男生来试试。 对,声音是低沉的,态度是坚决的。

(2)刘连满这个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圈出,说说为什么?

(一个当机立断,机智果断、互相帮助的一个人:立即、斩钉截铁)

(3)补充资料:同学们,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方,呼吸会非常困难。每做一个动作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反应,更何况是要托起三个人来。刘连满这样做意味着随时有可能牺牲。可是,这全部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他现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让其他人上去,于是刘连满斩钉截铁地说(引读)

(4)刘连满毫不犹豫地做了这个决定,而队员们却犹豫了,他们在犹豫什么? 队友们个个噙着泪花,因为他们知道——(3人交流) 刘连满可能会有危险,会牺牲。

刘连满顶起他们后自己就没有力气攀登上去了。

刘连满的梦想实现不了了。

是,想到这,队员们怎能不难过,不感动呢? 但是他们是一个团队,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必须登上峰顶,所以心中虽然万般不忍,可是他们又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队员们只好——(引读)(“噙”变色) (引读句子)

(5)你觉得队员们又是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或短语中可以看出?圈出,说说为什么? (一群关爱队友、齐心协力、服从大局的人:犹豫、只好、一个跟着一个、踩着、攀上等词语。) (朗读:犹豫、反问)

(6)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动啊,可是困难并没有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依然在等待着他们。

C、夜幕降临了,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随身携带的氧气越来越少,困难更大了。队员们借着雪光继续攀登。

(1)骤然,找一找近义词。(突然)

(2)困难也越来越大,但是 板书:继续攀登

D、夜更深了,远处山下一片漆黑,他们离峰顶越来越近了,还剩下最后一段雪坡。尽管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但看到峰顶就在眼前,征服世界第一峰的愿望就要实现,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他们一个个咬紧牙关,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顽强地向上爬 理解:疲惫不堪 “堪”就是“能承受”,“疲惫不堪”就是—— 是啊,登山健儿体能已经到达极限了,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1)交流,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会和感觉?哪些词语,请圈出。 (预设;他们是坚强勇敢的,是令人敬佩的)

(2)找出一组关联词,体会前后的关系;换一组关联词来说说这句话,保持意思不变。

(3)朗读指导 板书:咬紧、屏住 6.他们攀上了主峰,仰望头顶,除了夜空和闪亮的星星,再也没有可供攀登的路程了。珠穆朗玛就在三个中国人的脚下。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喜悦。 啊,成功了!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朗读、质疑、朗读 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

6、说话训练

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你知道中国登山队员究竟为什么能战胜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困难的吗?如果登山队员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注意动作神态心情)

7、时间预设

(预设)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他们攀上绝壁,成功登顶的经过:抠住岩缝、蹬着岩面、蹲下身子、踩着双肩、攀上绝壁、继续攀登、咬紧牙关、屏住呼吸 先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五、总结语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朗读了这篇课文,理解了这篇课文,中国登山队的队员,为了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世界第一高峰,凭着顽强的毅力,历经千险万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他们的坚强勇敢和毅力将永远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拼搏。

六、布置作业

1、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寒风猛烈地呼啸着,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 此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 ) 队员们只好眼里噙.着泪花。 ( )

2、扩展题

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儿的岩壁又陡又滑,连一点儿可攀援的地方也没有。 这儿空气十分稀薄, 。 罗丹雕塑女像时十分投入, 。 爸爸从不轻易浪费时间, 。

3、拓展题

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这一幕,永远铭刻我心中”为开头,写一段话: 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这一幕,永远铭刻我心中!)

板书设计: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疲惫不堪 咬紧 屏住 勇敢 顽强 协作 第二台阶 抠 蹬 蹲 踩 攀 (不可逾越)

TAG标签:#语文 #下册 #教学 #三年级 #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