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

笔墨馆 人气:2.73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司马光》教学设计(15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马光》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司马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司马光》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司马光》教学设计6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三、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一讲。

教学难点 从司马光救友的故事中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简单介绍文言文的知识。板书课题 29.古文两篇

板书“司马光救友”,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一、准确、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背诵课文。

第一关:朗读课文关

闯关提示: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可以吗?)

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后学生读书,相互评价,老师相机指导。

二、语速适中,停顿恰当。(2分钟)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老师范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生齐读。

第二关:理解文意关

闯关宝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释、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5分钟可以吗?)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组长的作用。 对刚才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交流,生问生答,教师相机点拨。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书。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据故事的情节,选择恰当的语气、语速。教师再次相机指导朗读。

二、展开想象,在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注意加上动作和表

情。(3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讲一讲。)

提醒不要受书上的文字限制。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关:背诵课文关

过关要求:

正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赛背,小组合作背等)

(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指名背诵,齐诵。

表扬学生,送一首儿歌《司马光砸缸》给他们。

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一句话。

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结:

同学们,文言文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中国传统文化美丽的浪花。

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岁, ,一儿登瓮, , ,光持石击瓮破之, ,儿得活。

2、司马光小时候遇事 、 、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在事态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用成语 ( )来概括。

作业

一、背诵并默写这篇古文。

二、任选一个完成:

(一)发挥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写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或长辈听,然后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29.古文两篇

司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与群儿戏于庭

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附】《司马光救友》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说司马光聪明在何处呢?就在于他的思维方法独特,即紧紧抓住了使水离开人这个问题的中心,用石头破缸。

如果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采取这种形式来分析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恰当路径,或许会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质就逐步缩小,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将是很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这种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学本课还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分组讨论。你认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二、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机把水抽干;有的说可以用梯子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跑去喊大人;有的说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说用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这些学生的汇报都是常用的办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马光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迅速用石头砸缸。)

三、这些办法中,你认为谁的办法最好?同学们一致认为司马光的办法最好。这样同学们对司马光机智聪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当播放到小孩子掉到水缸里就暂停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课文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学习拓展)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3、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设计意图: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á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设计意图: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牢固的记住生字。)

6、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

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以情促读,以情代读,结合对重点词句的品析,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词、句、段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朗读与口语表达得到同步提高。)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

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

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拓展思维。

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指导朗读2、3自然段。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学生自己想办法。

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认读“别”“到”等6个字。

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 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 )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司马光吗?你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小节。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带点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在?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TAG标签:#司马光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