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知识文库>专业资料>《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笔墨馆 人气:1.04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歌的意境。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

二、学习重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诗歌。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丰富深刻的意蕴。

三、学法指导:

1、采用多层次诵读法阅读诗歌。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3、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歌和一首现代诗,体会一下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魅力。

(一)搜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籁()钟磬 () 东南坼()乾坤()

戎马()涕泗() 篝火()禅房()

2、解释加点的字词。

但闻钟磬音: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吴楚东南坼: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流:

3、辨析字词

谪( ) 戎( )涛( )

滴( ) 戒( ) 铸( )

摘( ) 戌( ) 滔( )

4、填空。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是朝。

②《登岳阳楼》作者,字,号,唐代诗人

5、反复诵读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的结构是 —— —— —— ——

(2)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3)深入体会这四种形象在本诗中的具体内涵。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1、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

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在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要注意语气词“呵”的变读法:句首读“ā”,句中、句尾读“yā”。

2、二读体味句子。

(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句中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要理解这一深意所在,必须明确“昔”指什么时候?为什么?请查阅有关资料,弄懂后回答此问题。

3、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旨趣?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是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而痛苦哭泣吗?“凭轩”二字巧妙地照应了诗中哪一句?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本册书、本单元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欣赏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朗读,品味欣赏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

3、培养学习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迁移能力。

二、说重点、说难点

根据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能力迁移能力。

三、说教法、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适合发展学生思维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朗读法、启发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来,我设计了适合是个特点的声情并茂的导语:“1976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悲痛而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亿万人民的贴心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举国上下,万民皆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当代诗人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说知识回顾

1、诗歌的特点——“三美”:

节奏美;

情感美;

画面美。

掌握好诗歌的特点是学好诗歌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重要的一环。

(三)说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1、听示范朗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反映的是七十年代人们对总理的挚爱深情,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完全理解情感有些难度。所以,我选择的是那个年代的人的朗读,并配用图、乐兼备的多媒体手段

2、学习品味诗歌的节奏美

节奏美,是诗歌学习中相对容易的一环,所以,我把它安排在最前面,这样是符合人们的认识学习规律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首先,教师以第一节与最后两节为示范,带领学生一起为诗歌划分节奏;下面以第一节诗为例: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下棉衣,

——你的人民/想念你!

(2)之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为其它六节诗划分节奏。教师以

3、学习品味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

在这一步骤中师生共同探究以下四个问题:

(1)在这首诗中,你能理解诗人柯岩?

(2)什么地方你能理解她?

(3)什么地方你不能理解她?

(4)诗中哪些词语使用的富于表现力,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配乐,师生共同朗读

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后,为了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全面地感受诗带我们的艺术美,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安排这一环节。

(四)说结束语

感谢历史,曾经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位好总理;

感谢诗人柯岩,用最真挚的情感来抒写着人类的心曲;

感谢亲爱的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与智慧,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对我多年来的热情支持与帮助。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投影总理头像,放音乐)

大家知道吗?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周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照人的形象,赢得海内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深情,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起欣赏女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 放录音,同学们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并用笔标出每小节的语调变化

明确:本诗是怀念诗,故感情基调应是深沉缓慢。

以第一小节为例,其语调是:↗↘↗↘

三. 提问:周总理,到底在哪里?用诗中一句话概括

明确:周总理,永远居住在人们心里

(周总理虽然与世长辞,就连他的骨灰也撒在了茫茫的大海,但他的'伟大形象如昆仑巍峨挺立,他的革命精神似长江奔流不息,人民永远不会把他忘记)

四. 同学们一起朗读首尾两小节:询问——回答

1. 订正:①“呵”的读音 a. he:一气呵成

b. a:里(ya)呵

红(na)呵

②“——”的用法

a.—你的人民(表解释)

b.周—总—理(表声音延长)

c.—在这里,在这里(表回音,应减弱)

2. 首尾两节通过问与答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五.(既然答案只有一句话,可为什么中间又写了那么多小节呢?它们表达了什么内容)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提问:1.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画面?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广场(放图片)

2.这些事物又可以联系到周总理的哪些动人场面?

——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日理万机(放图片)

(的确,周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业、农业、国防……各行各业都有他的丰功伟绩,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3.体现出周总理的什么精神?

——鞠躬尽瘁为人民

小结:第二部分采用呼唤—寻找的形式,表现出周总理的伟大精神,所以本诗的构思和主题分别是:询问—呼唤寻找—回答;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六.学生朗读全诗(带引号的由女生读,首尾齐读,其他由男同学读)

七.谈感受:本诗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

反复:强调、深化了感情

拟人: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

③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山谷回音,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广场回音)

八.看影片

九.比赛诗朗诵

十.总结归纳评比结果,本课主题构思

十一.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朗读

板书:

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在哪里? 在人民心里!

主题: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热爱他

爱周总理——人民

热爱、怀念

TAG标签:#周总理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