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知识文库>实用文写作档>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

笔墨馆 人气:3.22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形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

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特征)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具体分析)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形象作用)

五、答题步骤归纳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概说特征、身份)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结合表达技巧)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六、随堂演练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县)。

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七、课堂小结

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并不玄虚,只要我们掌握规律,把握正确的方法,运用恰当的专业术语,按照答题三部曲,把答案完整规范地组织在一起,一定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八、作业布置

阅读《出塞》,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九、板书设计概括形象

诗歌形象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

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三)、真题展示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概括邹明府主要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术语积累: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课后作业

1.(10福建卷)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山翁独饮成醉,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2.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题: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热情好客、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诗歌形象3

【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课时

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写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再如: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的英雄将领的形象。

(2)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元朝马致远的《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3)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属于第一种情况,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4)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我们也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5)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也有写的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

如:卢纶的`《塞下曲(其三)》: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6)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比如陆游的《书愤》

二、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诗歌形象4

像一棵葱茏的大树

将浓荫泼在那条村路上

许多人在里面做事休息聊天

一阵阵笑声,至今

仍如繁花留在记忆深处

散发温暖的香味

一场肆虐的风暴

将它刮歪,平时那些鬼样的人

乘机跳到它身上

狂笑,凶狠地要将它压趴

它死死支撑着,直到

那些人不得不下去都未说一句话

之后,好长时间才听说这件事

可是鞭长莫及

只能任双拳把泪水攥紧

要是在场就是死了

我也要冲上去

让它们尝尝铁掌的'滋味

从此,它就以

高大挺拔的形象走进我的心里

无论遭遇什么艰难险阻

我都没有再弯过腰

因为,它的枝干

已与我的脊梁融为一体

诗歌形象5

曾有人问,

为何你没有成为谁、谁、谁呢

为何没有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

展示那妙曼之霓裳,多么

令人艳羡啊!

她说出了心里话,不自在

那是摄影师、化妆师、发型师等等

大师们给堆积出来的'造型

那不是自己,自我的形象

每天面对镜头,摆着各种姿态

天晓得那重复过上百次的动作里

才会闪现出封面的光芒,

美,由内而外的迸发需要多久

很难想象,这是这个星球上

最不自在的职业,你可以去做

一个诗人、一个画家、一个歌者

透过他们你找到自我

诗歌形象6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这样,“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寄托之笔,便水到渠成了。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我们自是不难从“露重”、“风多”中窥见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至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很费声”哀中有恨,“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嘛!至此,“我亦举家清”的长叹才会令人扼腕。

总之,我们在解读诗歌时,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彩、情调方能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诗歌形象7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的形象。

二、诗歌形象分类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种:?诗中的我形象,也指诗人自己;?诗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给下列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1、《梦游》中傲岸的李白。( )

2、《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 )

3、出师未中的诸葛亮。( )

4、《陌上桑》中的罗敷。( )

5、万里悲秋常做客中集中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悲的杜甫。( )

6、羽扇纶巾中的周瑜。( )

7、《雨霖铃》中我这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

三、提问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四、课堂实例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诗人的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对黑暗现实不满、孤傲清高的诗人形象。||众鸟和孤云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与诗人的`岿然独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写出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解析: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不知何处寻来,只留下这尘风色暗的貂裘。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洲慢慢老去。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答题步骤:

2、答题套路:

3、高考链接: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2、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5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简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5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诗歌形象8

 一、说教材

1.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2.学习目标

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要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还要明确答题的步骤,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高考中要取得分数,必须落实在卷面上,所以规范答题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小说作品,对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种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的相通的,但在具体答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将解答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4.学习难点

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题时却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题步骤,二是书写不够规范。所以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高三一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理科生,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

 三、说教法

“讲练结合 ”的方法。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所以在一节课中,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人物竞猜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考面对面

1.考纲诠释:(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方法指导:(设计理念: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题:(设计理念:精选典型试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五)课堂小结:(设计理念: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六)延伸阅读室:(设计理念: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明确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义——情感

六、课后反思

通过典型例题中五首诗的分析讲解,学生掌握了诗歌中人物鉴赏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步骤,上课学生反应积极,对诗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还需多练习方能得心应手。

诗歌形象9

一、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意象?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屈服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骨粉、倔强的思想感情。

2、什么是意境?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诗人描写的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它突出的是组合意象创造出诗的思想情感。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意境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的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砖块。

4、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孤寂冷清,雄伟壮阔,恬静优美,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

三、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四、基本思路: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五、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

2、这首诗XX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寓意?

3、XX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7、这首诗围绕XX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9、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六、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1)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

明月醉秋风 杜牧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示例

示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美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示例2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前两句描绘了乡野山郭的夕阳美景图。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渲染了一种恬淡闲适的氛围。如此惬意的乡村生活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作者用委婉的笔法反复的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诗歌形象10

一、知识储备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和物象。

人物形象分为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的题目,主要考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概括人物特点。再次要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的情感。

诗歌中的景物主要体现在意象和意境上,解答此类问题时主要侧重这个方面。

高考考察意象多三个角度入手:寻找特定的意象,把握意象的特征,分析意象的作用。

意象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表达的作用,情感表达的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有何作用。(诗歌常见的意象有关知识必须要熟知)

B、对意境的考察:用诗中的意象进行组合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物象:在咏物诗中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写对象。

解答此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征和内在品质,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方法指南

分析人物形象类的答题步骤:

概括分析刻画了什么形象。B、结合相关诗句分析C、分析、概括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感情。

分析景物类的答题步骤: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的答题技巧:A、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B、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C、剖析所寄托的感情。

典例精析

例一:送剑与傅岩叟①

辛弃疾

莫邪②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②莫邪:古代名剑。

问:诗中描写了怎样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你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1分)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2分)

体悟印证:《双调大年夜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娥眉淡子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问:本曲描写了怎样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你作简要分析。

答:

例二:虞美人寄公度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此词作于诗人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

问:这首词的上阕描写怎样的景物?

答案:词的上阕描写了凋零殆尽的荷花、昏暗迷蒙的天空湖水和分飞的燕子,给人一种孤寂凄清的感觉。面对孤寂凄清的景象,作者独自一人,孤单寂寞,表达了词人被撤职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体悟印证: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

林 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

(1)“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南海旅次

曹 松

(1)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 秋兴

程 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 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废 琴

白居易

【注】 ①玉徽:玉制的琴徽,亦为琴的美称。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主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早 梅

柳宗元

【注】 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②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 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五言诗,完成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1)本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标签:#诗歌形象 #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