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知识文库>实用文写作档>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反思

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反思

笔墨馆 人气:4.88K

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反思

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反思

《穿越维也纳森林》的教学设计以“穿越”为主线索,将全文的三段故事串了起来,线索清晰、整体感强:进入森林,看到蜿蜒多姿的多瑙河两岸美丽如画的景色,聆听了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轻松和愉悦。继续穿越,来到了海里根斯泰特,遇见了被确诊得了神经性耳聋症的贝多芬。接着来到了欣特布吕尔,拜访了舒伯特。最后登上卡伦山上的卡伦古堡,放眼远眺整片森林、整座城市,回顾一路穿越的点点滴滴,感悟森林和音乐家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用“穿越”来统领全文的学习和感悟,既符合原文的结构,又提升了感悟全文的整体性。

在学习每一个故事的时候,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推行递进式感悟,将感悟推向更高的层次。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先请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通过这一环节,我了解到学生大多能从贝多芬当时因疾病而心怀不平的情绪。这时,再提供给学生一份贝多芬的生平简介,要求结合课文,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由于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资料,此时学生能从贝多芬得了耳聋以后的伟大音乐成就中,体会到他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态度。最后,组织学生再读读课文,听听《命运交响曲》,启发理解“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真正含义。三次不同层次的感悟,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主要抓手,结合内容拓展、启发思考、激发情感,帮助学生体会到面对命运的挑战,要奋力抗争,做命运的主宰这样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要补充的是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感悟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是通过第1、2节的学习,初步感知维也纳森林的景色之美。其次,在学习第3节到第5节的时候,分别感受三个故事的不同情绪。最后,结合第6节的学习,启发学生回顾整个穿越过程,感受课文内涵。

人生感言、生活启示……这些课文内涵有时较为集中在课文的某个段落,更多的时候它们散落在文章的角角落落、字里行间,需要在教学时加以兼顾和整理。加强对全文的整体感悟、或是局部内容的整体感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从感悟的角度来看,它需要的是相关联着的感悟内容、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的感悟方式等等,于是,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感悟就成了必然。

凸现整体感悟需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确立整体感悟点,忌点多杂乱。整体感悟的内容较多,必须理清线索,方能有效感悟;还应寻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悟要点,以此组织课堂教学,统领全文感悟。确立了明确的感悟点,将大大提高感悟的整体性,使得感悟的内容更集中、内涵更鲜明的凸现出来,有利于加大感悟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