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知识文库>实用文写作档>记忆的起源发展与规律总结

记忆的起源发展与规律总结

笔墨馆 人气:2.58W

记忆的起源发展与规律总结

记忆的起源发展与规律总结

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水平。自觉遵循记忆规律,利用记忆规律,对提高智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哪些记忆规律值得掌握呢?

①具有明确目的的记忆,比没有明确目的的记忆其效果要大得多。在学习中,同学们对那些必须记住的材料,一定要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决不可放任自流。

②要求长期记住材料,比要求短期记住材料具有更大的巩固性。在学习中,我们应当使自己具有长期的甚至永久性的记忆意向。

③要求顺序记忆的效果,较之不要求顺序记忆的效果要大得多。按材料顺序记忆,更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④要求精确地记忆材料的效果,比要求只记住材料大意的效果好得多。

⑤与需要相符合的材料容易记牢。

⑥凡是能引起人们直接兴趣的材料容易记住,而且记得快、记得久。

⑦能激起人们情感的事物能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

⑧经过积极的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事物容易记忆。

⑨材料的多少,在记忆的进程中表现出相反的特点:易记材料开始记忆时进展快,以后复习时进展慢,而难记的材料,开始时记忆进展慢,但复习中进展快。

⑩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记住。

(11)直观的形象材料比语词的抽象材料容易记住。

(12)有节奏有音韵的材料(如诗歌)比没有节奏没有音韵的材料容易记忆。在学习中就可以把那些难于记忆的材料编成有节奏,有音韵的东西,如顺口溜、打油诗等等,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果。

(13)多种感知活动比单一感知活动容易记。

(14)集中注意观察比心不在焉观察容易记。

(15)经过系统化的材料容易记,但不持久。

(16)把反复阅读和尝试背诵结合起来,较之单纯背诵,或者单纯地反复阅读,其记忆效果要大得多。这条规律的实质,就是在学习中把再认和再现结合起来,即把材料阅读几遍后,离开材料在头脑中回想一下,看哪些记住了,哪些没有记住,然后再去阅读,如此反复地交叉进行,直到记熟为止。

(17)同时记忆两种类似材料,因易于混淆而影响记忆效果。据此,在学习中,我们把记忆的规律归纳为五个方面:

a.明确记忆目的、任务是保证记忆质量的首要条件。

b.记忆材料的数量适度,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记忆数量过多,会使记忆效率大为降低。尽量避免“都想记住,都记不准确”的被动局面。

c.记忆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影响记忆的速度和持久性。

d.记忆前后保持活动的相对稳定,能提高大脑的记忆功能,避免记忆的干扰。

e.发挥各个心理过程的协同作用是强化记忆的物质基础。积极的思维与提高记忆效果紧密相关,兴趣与爱好也是增强记忆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因为自己记忆力差而深感苦恼。如何才能去防止或减少遗忘发生,巩固自己的记忆力呢?

第一,要有一个好习惯。到哪里去或做了什么事,或今天准备学习什么,记忆的效果怎么样,最好事情完结之后,花上少许时间回想一下,有什么遗忘没有,还有哪些内容没有记住。此外,做事或学习时要有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不必做,要合理安排,慢慢养成一个记忆的好习惯。

第二,对自己记忆中的事情,在合适的场合、时间和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想办法讲述给别人听,这样可以巩固记忆。在学习方面温故而知新,不断地温习,还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内容讲给同学、家长听。

第三,通过争论,加深记忆。争论是互相促进,加深理解的一种必要手段。同样,也可以加深理解记忆。

第四,记忆对象尽量减少,并要求能精确、明白。滥记、乱记、多记,效果不会好。

记忆学

【记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记忆的起源与发展:关于记忆学,最早文献源自于西元2500年前希腊演说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视记忆学研究的国家,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记忆大赛。

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记忆便跟随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环境,要分辨出哪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各种自然灾害。

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记忆。同时,增强记忆力,也成了人类生存十分重要的学问,倘若发生什么大灾害,人类自身及所有知识记录惨遭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如果氏族首领侥幸存活的话,他们就需要尽一切努力去恢复一切已经失去的知识,所以他们平时要训练增强记忆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据记载,新西兰毛利族的首领卡马塔那能背诵全族长达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历史,这些内容足足够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却从不看笔记之类的东西。

为了解决记忆问题,古人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据说印加人能够用结绳记下十分 复杂的长篇史诗。但是人类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记忆力的,现在人们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关于记忆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却应该归功于古希腊人。尽管有些理论在现代人看来显得很幼稚,但他们的确是第一批提出记忆力的学术概念的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迪奥泽尼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记忆是由使体内空气保持均匀分布的东西所组成的,与帕蒙尼德一样,他也认为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在记忆问题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的理论被称为"蜡板假说"。他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人对事物获得了印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印象将缓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这就象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所谓"光滑的蜡版"相当与完全遗忘。这种学说虽然也不完善准确,但还是影响了许多人。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末,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今天我们所认为的一些的大脑的功能,在他那时主要被当作了心脏的功能。他认识到了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的。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联想法则,这是他在记忆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直到现在,有些联想法则还在影响着我们。

古罗马人在记忆理论上的研究很少,不过他们使用的"罗马家居法"和"直接联想法"一直传到了今天。这几种方法很实用,现在许多书上讲的快速记忆方法都有这两种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变通了叫法或则略加了改进,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

一直到公元17世纪,记忆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了。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1885年他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记忆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或设立记忆法专科学校,或开办函授教学,开始对人们进行增进记忆的普及教育。

【记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记忆的起源与发展:关于记忆学,最早文献源自于西元2500年前希腊演说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视记忆学研究的国家,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记忆大赛。

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记忆便跟随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环境,要分辨出哪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各种自然灾害。

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记忆。同时,增强记忆力,也成了人类生存十分重要的学问,倘若发生什么大灾害,人类自身及所有知识记录惨遭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如果氏族首领侥幸存活的话,他们就需要尽一切努力去恢复一切已经失去的知识,所以他们平时要训练增强记忆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据记载,新西兰毛利族的首领卡马塔那能背诵全族长达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历史,这些内容足足够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却从不看笔记之类的东西。

为了解决记忆问题,古人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据说印加人能够用结绳记下十分 复杂的长篇史诗。但是人类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记忆力的,现在人们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关于记忆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却应该归功于古希腊人。尽管有些理论在现代人看来显得很幼稚,但他们的确是第一批提出记忆力的学术概念的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迪奥泽尼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记忆是由使体内空气保持均匀分布的东西所组成的,与帕蒙尼德一样,他也认为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在记忆问题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的理论被称为"蜡板假说"。他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人对事物获得了印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印象将缓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这就象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所谓"光滑的蜡版"相当与完全遗忘。这种学说虽然也不完善准确,但还是影响了许多人。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末,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今天我们所认为的一些的大脑的功能,在他那时主要被当作了心脏的功能。他认识到了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的。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联想法则,这是他在记忆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直到现在,有些联想法则还在影响着我们。

古罗马人在记忆理论上的研究很少,不过他们使用的"罗马家居法"和"直接联想法"一直传到了今天。这几种方法很实用,现在许多书上讲的快速记忆方法都有这两种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变通了叫法或则略加了改进,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

一直到公元17世纪,记忆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了。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1885年他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记忆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或设立记忆法专科学校,或开办函授教学,开始对人们进行增进记忆的普及教育。

什么是记忆宫殿?揭秘记忆宫殿里的奥秘

记忆宫殿这种技巧其实也不算什么稀罕事物。好多记忆方法的书都有涉及到,只是大家不叫“记忆宫殿”,而通常采用定桩法、地点法之类的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太琐碎、太普通,没什么奇特之处,记忆起来就很困难。如果我们见到或听到什么特别粗俗的事情,或者一些稀奇古怪、伟大、匪夷所思或令人捧腹的东西,那就很有可能会牢牢地记住它们。

记忆术的最基本原则:精细编码

1. 我们比较容易记住视觉图像

相比其它信息而言,视觉图像是比较容易记忆的。因此,“记忆术的秘诀就在于形成一种联觉记忆方式:把大脑不容易记住的信息类型转化为擅长信息类型”。所以,所谓的“精细编码”就是把将要进入记忆的那些枯燥的信息转化为富有色彩和超级有趣的信息。

2. 能联想起来的细节越多越好。

尽可能是全方位的细节,视觉、味觉、听觉、触觉。通俗点讲,记忆就是在大脑中刻下印痕,这个联想的过程越具体、细节越多,印痕就越深。当然,除了这些,联想还有其它的要点,比如:

《修辞学》是古罗马时期西塞罗的著作,被奉为记忆学上的经典。事实上后世记忆技巧方面的理论或多或少都到了它的影响。他建议读者……要尽可能地注意细节,尽可能有趣一些、粗俗一些、奇特一些。在大脑中想像各种图像的时候,图像越粗俗越能帮助记忆。

《修辞学》的建议还包括:

想像出一些“特别漂亮或者特别丑陋”的图像,然后让它们动起来,或者把它们装饰一下,让它们看起来更醒目一些。与没有生命的图像相比,人们更容易记住有生命的图像。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像出这些奇怪的场景,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这一切的投入都会有丰厚的回报。因为在消耗这些精力的过程中,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形成更多稳固的联系。换句话说,“印痕”会变得更深,所记忆的内容也更容易在大脑中再现。

“记忆宫殿”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西塞罗曾经利用它记忆他的演讲内容。

“很多事情都会从记忆中溜走,除非这件事情被重复记忆很多遍”

要想使学习到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复习是必由之路。重复很重要,但对于现在这个信息量极速膨胀的时代,如何用科学的重复去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他发现,把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信息过滤成有意义的信息后,他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就会很牢固。”

这里介绍到了一种很重要的记忆技巧,就是把那些乍看之下没有意义的信息改造成有意义的内容,这样,记忆所需的成本(主要是时间,其次是脑力)便会大大降低。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背圆周率,如果用谐音的方法,明显会轻松许多: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

“我们记不住孤立的事实,只能记住有联系的事实。”

这个,便可算是记忆的秘诀了。比如记不住单词?把它跟熟词关联起来,串接出一个奇特有趣甚至怪诞的画面,这样,原来孤零零存在的单词不再孤单了,因为它跟熟词有了联系,在你回忆它的时候,这个画面会帮到你。而且,每忆起这个画面,记忆的烙印便会加深一层,学习效果自会大幅度提升。

记忆术的原理与应用

我们经常用“博闻强记”来指称一个学者的知识渊博和记忆非凡。据说茅盾能一字不差地背诵《红楼梦》,钱钟书不但精通七种语言,而且当你向他提出任何一种理论观点时,他都能任意援引并背其出处和原文。美国有一个叫O’Brien的人,在20世纪90年代成了“世界记忆冠军”,他声称:“现在我可以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一百个陌生人,并且准确无误地记住所有这些人的名字。”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在小说《奇才富内斯》中描写的那位主人公,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记忆力,他“一眼就能看清一株野葡萄藤上的所有枝叶和葡萄……”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就对记忆问题进行了不懈研究,但迄今为止也未能彻底揭开记忆之谜。第一个对记忆进行科学研究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Ebbinghaus),他发现了著名的“记忆曲线”或“遗忘曲线”(memory curve or forgetting curve)(见下图),并在1885年出版了《记忆》一书,他的研究直到现在还有很大的影响。

由图我们看到,其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而曲线则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它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开始是很快的,学习结束不到一小时,50%的内容已经想不起来,一天过后,遗忘的速度逐渐慢下来,而到了第二天,能记住的东西基本上就不大会忘记了。这也就是说,记忆或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著名的有关遗忘的“先快后慢”原则。

正是依据这条规律,在对学习材料的记忆过程中,人们特别强调复习的重要性。遵照艾宾豪斯记忆曲线,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比如刚学习的材料第一次复习放在一两个小时后,第二次复习放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放在三天后,依次类推,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越来越长。

此外,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实验者按一定顺序学习一系列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地回忆,也就是说,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心理学家由此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开始部分的回忆现象称为“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结尾部分的回忆现象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比开始部分的回忆成绩还要好些。

这一规律在学习和记忆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呢?起码有两点可以借鉴:(1)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不断地变换学习的开始位置。比如我们记诵一篇讲稿,不要每次都从开始读到结尾,有时可以从讲稿的中间部分读起,这样才不至于只记得开头和结尾部分,而恰恰忘了中间部分。(2)在学习过程中留出一点时间间隔可以加强记忆效果,特别是完成了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后更应该留下5~10分钟的时间来休息,这样可以巩固已经学习的内容,同时也不至于因太过疲劳而影响后面的学习。

通过对记忆规律和记忆超人的研究,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神秘的记忆方法。比如你随便在互联网上搜索,就可以发现诸如“骨架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等似乎可以使人一夜记忆力大增的记忆术。但实际上,目前所见的一切记忆术的核心原则无非一条:那就是必须善于利用以前获得的相关知识对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编码。根据Ericsson和Kintsch(1995)的研究,拥有特殊记忆才能的关键要素是:“被试必须把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允许被试以后激活某一特定的提取线索,从而部分地恢复编码时的条件以便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合乎要求的信息。”

具体来说,Ericsson(1988)提出,要想获得很高的记忆技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意义编码(meaning encoding),即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加工,把信息和存储的知识联系起来;二是提取结构(retrieval structure),即线索应该与信息一起存储以利于其后的提取;三是加速(speed-up),即广泛练习以使编码和提取中所涉及的加工过程越来越快,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通过这一理论范式,人们相信,超常的记忆技能是可以期待和达到的——本文开首提到的那位“世界记忆冠军”就是这样被“训练”出来。

记忆的特点和表现

1记忆的特点

(1)易变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对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等的记忆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其中的一些内容、形式或形象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一些原有经验在新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更新。

(2)不可见性

记忆是不可见与非直观的。只要人们不将记在脑中的内容转录为说、写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出来,别人就无法得到它。

(3)不完全可靠性

记忆的易变性产生了回忆时的不完全可靠性。回忆起来的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确保是首次识记时的原型,随着时间的顺延,其中的一些可能更完备;可能出现残缺;可能走形或变样;亦可能整体或局部扩大或缩小。

(4)瞬捷性

据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钟的时间里,人脑可以记住4个不同的数据。正常人的大脑可在一眨眼之间记住感兴趣的知识、经验、事件等。

人们所记住的内容,取用时也具有瞬捷性。人们还能于瞬间去比照记住的信息,如此事与彼事、过去和现在等。

(5)无穷性

每个正常人的记忆潜力都奇大无穷。达尼尔·达宁形象地描述说:“我们的记忆力活像套娃(一种农妇装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质制作,最外边的一个个头最大),卸下一个,里头还有一个。”

2优秀记忆力的表现

(1)敏捷

与速度相关,也就是“记得快”,记忆敏捷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

(2)持久

与牢固度相关,也就是“记得牢”,记忆持久、长期不忘,能提高记忆的效益。

(3)正确

就是“记得准”,记忆如果不准确,其他的记忆品质就无从谈起。

(4)准备

即“想得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记忆品质。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提取相关信息,能提高记忆的实效性。

优等生必须掌握的记忆规律

(发现规律是驾驭规律的前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运动,地球有远近太阳,一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长兴衰、生老病死,物品由新变旧……虽然记忆同生命一样,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变化令人难以捉摸,但是记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运动。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发现规律是驾驭规律的前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运动,地球有远近太阳,一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长兴衰、生老病死,物品由新变旧……虽然记忆同生命一样,本质上是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变化令人难以捉摸,但是记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运动。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就整个人类而言,记忆素质的差异有"中间凸大两头尖小"的统计学规律:有限的人群调查结果表明,记忆能人极其罕见--不超过千分之几,记忆中常者占绝大多数,记忆低劣者同样罕见--不超过千分之几。

具体到每个人而言,记忆素质中有强项也有弱项。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借助视觉去记忆--总是清晰地想像出书本与笔记本中的需记内容,那么视觉记忆可能就是他的强项;有的人喜欢借助听觉去记忆--即使接受视觉信息时也"暗自"将其转换为听觉信息,那么听觉记忆就可能是他的强项;有的人移动身体会记忆得更好些,那么动觉记忆就是他的强项……

罕见的记忆能人们也各有各的记忆素质:

唐朝的吴道子,在天宝年间应唐明皇之召,去考察四川嘉陵江的景致。回京复旨时,唐明皇要看他的画稿,他说:"我没有勾画稿子,都记在心里了。"后来,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嘉陵江三百余里的风景活现在画稿上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只要见过一个人一次,就能永远记住这个人的特征,还善于用寥寥数笔把这个人勾画出来;

古希腊著名盲诗人荷马,能到处行吟他的巨著《荷马史诗》中27693行诗句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在83岁时还能记住圆周率至小数点后百位;

十九世纪法国的大小说家左拉,具有超常的嗅觉。他对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确地分辨出他们的香味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就生理期来说,人的记忆最佳年龄通常在青年时代:

有人的统计学结果表明,如果以18-29岁的记忆力为100的话,那么,10-17岁为95,29-39岁为92,40-69岁为83,70-89岁则显降至55。

托尼·博赞 世界记忆之父

12月2日,第19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此项世界脑力运动领域最高级别赛事首次造访中国,赛事共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148名选手参与,为世界脑力锦标赛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一生致力于脑力研究的托尼·博赞,三十多年前发明了被人称为 “大脑瑞士军刀”的“思维导图”。从1974年开始,仅31年的时间,博赞就出版了思维导图的专著92部,在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发行1000多万册,年版税收益近一亿英镑,成就了学术和商业的双重传奇。作为世界脑力运动会的创始人,博赞专程从欧洲赶赴广州主持本届大赛。

世界脑力锦标赛(World Memory Championships)是由世界著名大脑基本能力概念发明者、“世界记忆之父” 托尼·博赞先生于1991年发起、由世界脑力运动委员会(WMSC)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脑力运动赛事,它代表了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国际性大脑思维竞技赛事。

大学前一直是差等生

托尼·博赞出生于英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10岁的托尼·博赞在公立学校读书。上大学前一直是差等生,他曾经一直为学习成绩而烦恼:辛辛苦苦地记笔记,却发现记得越多,脑子越乱。为了改善记忆,他开始用不同的颜色在笔记上做标记:下划线、着重符号,画圈或者框。果然,这个举动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上大学后,他注意到了善于思辨的希腊人的记忆体系:引入想象和联想。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我们大部分人的笔记,都是最乏味单调的东西,跟想象和联想都沾不上边儿。“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错儿;我们具有无限潜力的大脑,一定是在某个地方被限制住了,只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

托尼·博赞开始学习一切可能跟这相关的学科:数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尤其是心理学。他还到人类最杰出的学习记忆者们那里去“取经”,比如达·芬奇。他发明的“思维导图”,试图把人们的大脑从“监狱”中解放出来。他教人们改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用它来做规划,理清复杂的思路,激发有创意的想法。他还特别帮助那些智力有问题、学习有障碍的孩子们。

记者了解到,托尼·博赞已经在国内出版包括《思维导图》、《启动大脑》、《快速阅读》等数十本书籍。托尼接受专访时表示,“思维导图的精髓在于促进人类大脑左脑和右脑的合理应用,促进大脑的潜能开发,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思考模式,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让您用一个开放的头脑接受新鲜的事物。”他说,“我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我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它基于人脑具有的产生图像与联想的功能,用图的形式把信息按关联程度储存和展示。”

减轻压力记忆力会越来越好

记者:您的思维导图对学习有哪些帮助?

托尼·博赞:我曾经花很多时间来学法语,但是没有很明显的进步。语言学不好不是因为你脑子不好使,而是我们学语言的方法不是最好。我们被教育说要记住所有的语法规则,而且不可以犯错误,但这不是大脑想要用来学习语言的方法。因为大脑最想要的是关键词。比如说小孩学会的第一个词都是妈妈,在他的“思维导图”里面,妈妈是中心,从妈妈这个中心来伸展出很多相关的词,比如说爱,比如说吃的食物,还有运输,把它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当你学一种语言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要首先学会关键词。然后这两种语言不过是来运输这个词义的工具,应该学了这个关键意义后,再学运输这个工具的语言。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光只看到了关键词,还听到了语气,这样的话你对语言的理解,进步会非常大。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要画“思维导图”,把你学到的关键词,还有跟关键词相连的图像和形象画在一张“思维导图”上。

记者: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单词和公式总是记不住,而流行歌曲的歌名却记得很清楚,需要记的记不清楚,不需要记的却记得很清楚,怎样来改变这种情况呢?

托尼·博赞:人们都觉得会对重要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不重要的事情容易忘,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你能记住一首歌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你听那首歌的时候,你正在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所以这种联系就让你牢牢记住了这首歌的名字。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95%的记忆力都被调动起来。因为咱们大多数时间记忆力都这么好,所以偶尔出了一点错,我们就会很惊讶,而且很伤心,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所以你所要做的只是怎样去更好地使用它。你要记住什么事情呢?最好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来画一下。要减轻压力。这些都做到了之后,你的记忆力就会越来越好。这个不是说从2%到6%的提高,而是说从95%到98%这种程度的提高。

TAG标签:#起源 #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