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笔墨馆 人气:2.84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人世间最动人的就要属感情了,《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篇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在于它以感情为基点,独辟蹊径地记叙了一件孩子救妈妈的事。在危险面前,这个孩子丝毫不放弃,表现出了坚不可摧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虽然这其中是爸爸的话在支撑着他,但他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这是多么的不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文章分9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向我们简单地交代了父亲叮嘱洛迪要照顾好妈妈。3~7自然段则具体讲述了洛迪在洪水中抢救、保护妈妈的经过。第8、9自然段让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为他们舒了一口气,在洛迪自始至终的保护下,妈妈终于可以脱离危险。

一幅形象的插图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使我们在心潮澎湃中再次领略爱的力量,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俨然”、“惊恐”等词语的意思。

2、能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课文,感受洛迪的勇敢、顽强、有责任心以及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3、理解课题“妈妈,我们要活下去”的含义。

4、提高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关键词句为依托,感悟洛迪的品质、爱的力量,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出示课题,读一读,说说从课题上读出了什么。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是体现全文中心的一句话,安排请学生说说从题目上读出什么,除了强化这句话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同时也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

2、过渡:大家解读地是不是与课文内容吻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读第1~2自然段,说说从这两个自然段中读出洛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洛迪是文章的主角,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他的关注。而1、2两个自然段也是下文的伏笔,正因为洛迪一贯就很懂事、有责任心,所以才有后来的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的坚持努力地抢救妈妈的表现。这一点,学生是要有所了解的。)

具体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回答扣住“点点头”、“每逢……就……“、“俨然”引导体会。

2、自读第3~7自然段,说说对洛迪有什么新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创设个性化阅读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感悟。而继续以感悟洛迪是怎样的孩子为贯穿,可谓直奔中心。)

(1)明确方法: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在旁边以关键词的方式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书。

(3)交流。从两方面引导:

一方面:体会情况的危急。(针对前面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交流时必定是说对洛迪的认识,怎样自然地过渡到体会情况的危急呢?洛迪的表现是与险情结合在一起的,我预想是抓住学生回答中涉及到险情的词句过渡至描写险情的句子。)

着重体会这样几句:

第一句:第3自然段中“洛迪蜷缩在汽车后座上,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引导:“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景象?洛迪被“吓坏了”又会是怎样的反应?

第二句:第4自然段中“可是刚一迈步,激流便把他俩抛起来,卷进了洪水。”引导:从“抛”和“卷”可以体会到什么?他们一共被激流卷进几次?

洪水是无情的,除了湍急,它的无情还表现在什么上呢?引导学生还要关注第4自然段中“不一会儿,水漫上了座位,他们的身体开始感到麻木。”第5自然段中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冷水泡得他们浑身麻木。”以及第7自然段中“他保护着妈妈,在冰凉湍急的洪水中坚持了整整3个小时!”

(险情是故事发生的原因,倘若学生不能对当时危急的情况有一定的感受,那么对人物品质的感知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深入地体会了,所以引导学生关注、想象当时危急的情形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当然,在交流中,会强调学生的朗读,除了请谈感受的同学把句子读好,也会请其他同学一起读读。)

另一方面:体会洛迪的品质。

(第6、7自然段是重点描写洛迪的段落,相信同学们会抓住这两个自然段来谈。)我要强调的是这样两个地方:

①“爸爸的话”是什么?指出:爸爸的话是洛迪的精神支柱,爸爸对他的叮嘱、信任坚定他抢救、保护妈妈的信念。

②洛迪对妈妈说的“妈妈,坚持住!我们要活下去!”中,两个感叹号包含的是什么感情?

爸爸的话、洛迪的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实际感悟中,学生有可能会就“吓坏”、“惊恐”提出洛迪也有胆小的一面,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先让其他同学发表一下意见,然后再引导:这两个地方也正体现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最初,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而在这么害怕的情况下能最终战胜自己的胆怯并勇敢地面对,这是更震撼人心的,在对比中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

3、继续学文,强化中心

(1)再读读第8、9自然段,说说对洛迪的看法。

(2)对于妈妈的表现,你也能谈几句吗?

(文章中流动的爱并不止爸爸对妻儿的、洛迪对妈妈的,还有妈妈对洛迪的。面对如此勇敢、坚持的孩子,妈妈又怎么忍心让他和自己继续遭遇危险,或者辜负孩子对自己的真挚用心呢?让学生试着体会一下妈妈的心情,能促进他们感受爱的力量的伟大。)

(3)从文章的最后一句中,你又读出什么呢?

(路人的表现又向我们揭示了另一种爱,大家庭里的爱!)

4、小结:小家庭里有爱,大家庭里也有爱,爱,铸就了希望,铸就了温暖。

三、升华中心

1、课文学完了,但洛迪说的“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似乎还回响在耳畔。找一找,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者为什么要以它作为课题?

(对于能直接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教学中是绝对不能放过的,况且它还是课题,所以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进一步说出从这句话上可以感受到什么。)

2、总结: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坚持的精神是崇高的,用高、顽强的品质更是值得人敬佩的。让我们再读课题,读出爱,读出坚持,读出勇敢,读出顽强……

(在感悟了文章的中心后再读课题,可以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四、作业

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假定洛迪能收到我们的信,写一封信给洛迪。

(改进:

1、要着重体现出学生是怎么学的,而非老师是怎么教的。

2、重点部分一定要说清楚处理方式、过程。

3、说课过程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一定要优美、生动、清晰。)

说课稿 篇2

《依依不舍情》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一起走过》的第二课。这课的主题活动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同窗情谊深”、“心存感激”、“临别赠言”,设计这三个主题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引导学生去感受教师的教育之恩,激发对教师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增强对母校的亲近感并产生回报母校的强烈愿望;让学生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内心感受。

根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热爱母校,感激母校的情感,产生回报母校的愿望。

2、珍惜同窗情,感恩同学。

3、让学生体谅教师的辛勤劳动,感激教师的辛勤教育。

知识和技能方面:

学生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方面:

1、通过学生课前的准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

2、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并能在短时间内整理思绪,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方法:

“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这句话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品德与社会教师的身份。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孩子们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灵活多样运用教学活动与组织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以此让学生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我的活动设计力求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我时时谨记我是孩子们中的一员,我是孩子们活动中的一个合作者!

其次,我尽量让我的活动设计以具体的事例出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

最后我争取让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前的活动我尝试过几种方案。其一是让孩子们欣赏《一路顺风》这首歌,这首歌哀婉缠绵,很容易激发孩子们的离愁别绪,但是这首歌还是显得成人化了点,虽然突出了离别之痛,但与校园与师长的联系不够紧密。后来我在专家的指导下让孩子们欣赏《毕业歌》,这首歌旋律欢快但是又略带伤感,更重要的是这首歌不但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更抒发了对校园生活深深的怀念之情,因此,我觉得这首歌再合适不过。用这样的气氛去渲染课堂,真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导入

我的导入非常简单,采用了直抵学生心灵的追问方式,“就要离别了,你想说点什么?”此时,我想,六年的小学正如一副彩色的画卷在孩子们的面前徐徐展开,千言万语要说的太多,但是又感觉无从说起。依依不舍情,难分难舍情, “千般情思万般无奈”啊!

三、主体活动

主体活动我主要分为了两大版块。第一版块是感悟,感悟同窗情、师长情和母校情。每个活动的引入我均采取了孩子们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现象场景让孩子们去回忆去感悟。接着,我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孩子们,把时间完全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通过倾听诉说等方式充分感悟了所有的真情,这样的活动形式虽然简单,但是都是真情与真情的碰撞。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理想目标是“爱到如此才知深—— 情到深处才知真”,可惜我驾驭课堂能力有限,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

第二个版块的活动是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商量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对同窗、师长的感激之情,如何回报母校。这个活动的设计既是为了让孩子们宣泄情感,又是孩子们的才艺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是孩子们创造力的体现的窗口!可以说这个活动环节体现的也是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孩子们的展示“恰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活动小结

说是活动小结,好像并不太合适,因为最后只是“我口诉我心”。我先给孩子们送去美好的祝愿,其实这也是每位善良的教师共同的祝福。然后表达了对孩子们的依依不舍情,表面看是“独角戏”,实则也是教师对孩子们依依不舍情的回应!“自古多情伤别离”啊!

最后恳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2页《抛硬币》

【教学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在简单的猜测和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精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快乐的学习。

2.课标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3.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7枚、红白蓝乒乓球若干、塑料篮6个、纸盒6个、选题卡3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抛硬币,初步感知

(先请学生观察硬币,说明正面、反面)

师: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

生1:正面会朝上。

生2:反面会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我们验证一下。老师先抛一次验证。

3、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猜一猜,再抛。每人抛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统计。

(小组活动,学生情绪激动,神情专注,气氛热烈)

生1汇报:(一一说明)

生2:我们组××和××是正面,××和××是反面。

生3:我们组中4人抛的是正面,2人抛的是反面。

生4:我们组3个正面,3个反面。

4.小结:

师:不论怎么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是不能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会反面朝上。

师:请同学们用可能说说抛硬币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从学生喜欢玩的游戏谈话导入旨在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猜测、探索,初步感悟新知。】

二、活动探究,体验发现

1.体验可能:

师:在装有3个白球和3个红球的盒子里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小组活动开始。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然后小组汇报)

师:从各组汇报的摸球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红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来。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

生1:不可能摸出绿球。

生2:不可能摸出蓝球、黄球和紫球。

生3:不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球。

生4:除了红球和白球,别的颜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摇晃均匀,请学生先猜再摸球。

(学生纷纷举手,说明猜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猜对的学生异常兴奋,继续猜,有人猜可能会是白球,还有人猜可能会是红球,个别人依然坚持别的颜色)

生2摸出的还是白球。(猜对的学生更加兴奋)

生3摸出的依然是白球。(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说明原因)

生答:我知道下来摸出的还是白球。因为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怎么装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生1: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

生2:盒子里只装白球,其他颜色的球都不装。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蓝球。)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请8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蓝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蓝球的次数少。

师追问: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而蓝球的次数少?

生2:盒子里有白球、蓝球,所以白球、蓝球都有可能摸到;但白球数量多,摸到的次数就多,蓝球数量少,摸到的次数就少。

师小结:好。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篮球数量少,摸到篮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5、选礼物活动:

出示智慧老人送来的礼物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在小组内说说应该在哪个袋子里摸,才会摸到自己喜欢的礼物,然后全班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主构建】

三、再次体验深化拓展

1、装球活动:

(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抽取选题:1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可能是黄球?2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一定是黄球?3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第一位同学会抽到几号选题呢?第二位同学会抽到几号选题呢?第三位同学呢?

(按照抽取地选题,小组活动装球,然后汇报。)

生1: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应装的全是黄球。

生2:摸出的可能是黄球,应该装黄球和白球。

生3:我补充。应该装黄球和其他别的颜色的球。

生4:不可能是黄球,应装白球和蓝球。

生5:除了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都可以装。

生6:什么球也不装,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2、说一说:小白兔可能会吃到萝卜吗?

(电脑出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和智慧老人)

师:小白兔只有回答了智慧老人出示的问题才能够吃到萝卜。小白兔可着急了!我们一起帮它算一算,二十几加十几得多少?

生1:三十多。

生2:四十多。(小白兔得到两个萝卜可高兴了。)

师:小白兔还能吃到萝卜吗?

生3:五十多。

生4:不可能是五十多,因为29加19才是48,所以不可能是五十多。

生5(受到启发):也不可能是二十多。因为21加11是32。

生6:有可能是四十。例如25加15刚好是40。

(好多学生表示赞同)

3、看图说话:

(一位小男孩正在花园踢球,球飞向三楼的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

师:同学们说一说画上谁在干什么?

师: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1:球可能会打碎玻璃。

生2:球可能会反弹下来砸到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3:球可能会跑进别人家里,砸坏电视机或其他物品。

生4:球可能会打碎玻璃,玻璃掉下来会弄伤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5:砸坏了人家的东西要赔。

生6:砸伤了老奶奶和小孙子得赶快送医院。

师:可能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情,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生1:不要在花园踢球。

生2:应该找没人的地方去踢球。

生3:应该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去踢球。

生4:到体育馆去踢球,就不会伤到别人。

生5:千万不能到马路上去踢球,太危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场景,再现日常生活画面,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融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合作精神、估算能力,又体现了人文精神,渗透了人文关怀,蕴含思想教育】

四、总结谈话点拨联想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勤动脑,多思考,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准确判断,这样,我们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请同学们多留心生活中的事情,看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说课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追寻梦想,展翅飞翔》。

开学伊始,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新的打算,新的期待。但是该如何实现梦想,又靠着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在中共十八精神的引领下,为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队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开展了一次以“追寻梦想,展翅飞翔”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明确班级思想,树立集体意识, 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对梦想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次队会的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红领巾中国梦

第二部分 班级思想回顾

第三部分 畅谈我的梦想

根据三三中队队员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制定了本次队会的目标是:

1、学生能明晰自己的少年梦想,确立正确的梦想。

2、学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3、学生能领悟“中国梦”的内涵,理解自己身上背负着的关于祖国未来的责任,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联系,在实现自己小梦同时为祖国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活动准备:

辅导员准备:

召开动员会,公布《追寻梦想,展翅飞翔》主题中队会活动方案;“我的梦想”书写纸、表演部分小奖状的设计制作。

队干部准备:

1、活动主持词、选定相关表演者,并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

3、收集一系列相关的图片、歌曲和背景音乐。

4、画主题板报,制作本次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队员准备:

收集相关交流资料;准备表演相关道具;排练节目。

队会的形式:

本次队会,我将采用主题漫谈与讨论、文体表演,如朗诵、小品、唱歌等。

具体过程:

(一)预备整队

1、整队,报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从左向右出中队旗。)

3、唱队歌。

(二)宣布活动开始。

第一部分 红领巾中国梦

首先主持人开篇引入“中国梦”主题

理解中国梦的来历,什么是中国梦,交流搜集的资料,主题漫谈;讨论梦想与理想的关系:理想是方向,而梦想是彼岸。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灯塔是理想,而最终停靠的港湾才是梦想。首先有一个美丽的梦想,然后把它变为现实。有梦最美,筑梦踏实;中国梦的最新解读、中国之最图片、奥运会、卫星发射图片,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联系,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祖国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第二部分 班级思想回顾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通过班级思想的确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梦想飞翔”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43个孩子梦想起飞的地方。“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我们的班级理念,“追寻梦想 展翅飞翔”是我们的班级口号。

第一期板报主题是“毛虫与蝴蝶”,主题是“破茧而出 蜕变成蝶”,孩子们现在好像慢慢爬行的小毛虫,只要拥有梦想并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破茧而出,蜕变成蝶!

我们的班徽,向上的蝴蝶寓意孩子们奋发向上,上边的毛毛虫形成“一”的形状,寓意孩子们终将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蝴蝶翅膀组成2、3的形状象征我们二年三班,中间追梦二字是我们中队的名字。

我们的班歌《梦想的翅膀》

我们的学生作品《梦想飞翔,展示自我》这是我们的阵地,有我们所有的同学的展示,完美的,不完美的。

我希望,在我们的教室里,师生的生命能得到最丰富的滋养和最美的呈现,希望教室是我们幸福之泉,班队会等课程使我们的幸福之泉悄然喷涌。

第三部分 畅谈我的梦想

一、班级活动回顾

在活动中成长,做有梦想的人,在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学会了创意表达生活,懂得了感恩,理解了尊重,提升了精气神,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更重要的是,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快乐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讲名人故事:

1.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2.茅以升立志造桥

许多人为了自己美好的梦想,不断努力,不停进取,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腾飞,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了今天世人瞩目的辉煌。

三、表演

1.诗歌朗诵

《我有一个梦想》

海之晨

我有一个梦想

它是不可能的梦

我想踮起脚尖

摸到太阳的脸颊

我想偷偷乘着萤火虫

到达月亮的宫殿

满天星星眨着眼

告诉我

银河是一片永难泅渡的海

2.歌曲演唱

《隐形的翅膀》《种太阳》《梦想的翅膀》

3.情景表演《小学生的中国梦》

大纲:

老师(由一名同学扮演)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中国梦的话题,引出孩子们的梦想。孩子们分成四组分别代表,科学家、医生、军人和艺术家。在老师的引导下,每组孩子用语言共同描述自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贡献……这些梦想最终汇聚到中国梦……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进一步理解“心中有梦”,并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三、身边的榜样:

飞出教室的小毛虫:张竞一故事。

活动结束。

(1)请辅导员讲话,提出要求。

辅导员总结:

少先队员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2)呼号。

(3)退旗,敬礼。

(4)宣布活动结束。

效果及收获:

一堂生动的班队课,总是能让孩子有所行动,一堂厚重的班队课,总是能让孩子有所感悟;一堂有灵魂的班队课,总是能让孩子有所提升。本次活动以追梦为主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孩子们积极地参与、踊跃地发言、骄傲的表情、激动的话语让我深受感动。我将理想信念的教育转化为更多的爱和行动,转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不懈努力!

评价激励:

根据队员们的表现,颁发最佳组织奖、最会表达奖、表演参与奖、中国梦知识渊博奖、文明守纪奖。

反思

一、家校配合

队会课程老师要做到心中明确,并对学生训练到位。队会课的前期准备更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能够顺利的上完每次的队会课,感谢家长的大力配合,真正感觉到有合作才有共嬴,有很多感动之处。家校配合,一路同行,让孩子在团结的沃土上成长。

二、活动中的学生建立自信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展示中来,许多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也担当了一个小角色,一次一次的展示,孩子们由害羞变得大方,由不敢发言到能自信的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他们的收获最大。活动成就孩子,老师多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敬请各位领导指正!欢迎各位到我的梦想飞翔·追梦中队去参观,那里是一间有温度的教室,那里是43个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节唱歌课《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要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加深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提高创编与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掌握2/4拍的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熟练掌握2/4拍的相关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提出问题:课间十分钟大家都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鼓励性的评价。由此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可以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哦,十分钟》,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感受出歌曲是中速稍快;欢快明朗地。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有什么不同?通过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分析出歌曲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欢乐轻快,后半部分柔美舒展。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切分节奏,以及四五度大跳音程。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在演唱比较难把握,在这里我会选择讲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最后我还会在教唱环节,请学生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思想主旨是什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理解这首歌曲表达的思想主旨。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创编节奏的方式来感受改变节奏后的《哦,十分钟》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并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学生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1、足球:脚背外侧运球

2、一般耐力素质训练

一、教材分析

足球运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运球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对方防守,然后进行传球和射门。脚背外侧运球,运球的灵活性、可变性强,可做直线、弧线和向外变向运球,易于控制运球方向和发挥运球速度,并便于对球进行保护。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控球意识和能力,做到“球不离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在全场比赛中不断奔跑、冲刺和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的能力。通过耐力素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抗疲劳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并有利于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它是足球运动员的重要身体素质。

为了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提高脚背外侧运球的能力和技巧,本次课把脚背外侧运球作为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耐力等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运动对健康的作用,认识足球运动能发展人体的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脚背外侧运球方法,提高足球运球及耐久跑能力。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增强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在学练中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能力,体验成功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脚背外侧运球 教学重、难点:运球脚的前摆触球及协调用力

2、一般耐力素质训练 教学重、难点:体力分配、跑的节奏及呼吸的调整

四、教学用具:

足球20个

五、研究方向:自主、合作、探究

六、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我校初一(10)班25名女生,20名男生,该班学生思路敏捷、勤于思考、善于学习,认知能力较好,心理素质稳定,组织纪律性强,身体素质教好。根据以上情况和体育与健康课大纲要求,选定该班为授课班级。

七、教法分析

1、准备部分

1)课前常规

2)热身活动以足球“捉猫”游戏来完成。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使学生消除了紧张情绪,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进入基本部分。

2、基本部分:运用语言提问法、诱导练习法、讨论归纳法、分析评价法让学生理解动作,建立动作概念。脚背外侧运球是新授课,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模仿练习、直线与狐线运球练习、直线接狐线运球接力比赛,逐渐增加练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耐久跑以规定时间内完成,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规定两个时间,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思想,从而更好的提高耐力素质。

3、结束部分:通过自我或他人按摩来放松肌肉,使学生由高度的兴奋状态过度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身心都得到调整和放松。

八、学法分析: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已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次课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进行有机结合,运用体悟法、语言提问法、诱导练习法、讨论归纳法、分析评价法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体育学习,让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悟的思维活动过程,了解动作技能的结构原理,弄清动作技术的实质和规律,使学生知识学习、身体锻炼寓教于教学、练习之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九、教学效果的预计:

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技能形成规律,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科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预计平均心率为135-145次/分,练习密度为40-45%。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我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第二课时。具体程序如下:

1、纵横联系,析教材。

2、以学定教,说教法。

3、因人而异,选学法。

4、人文统一,展流程。

5、课后反思,明方向。

一、纵横联系,析教材

(1)、准确解读,析教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

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图)、春雨给柳树洗澡(图)、春风为柳树梳头(图)、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图)、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图)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茫?

(2)、“三维”体现,定目标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课件)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能背诵课文,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的美。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3)、依“标”扣“本”,定重点(课件)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课件)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课件)“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课件)“情景入——自主读——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说——课后展”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课件出示)激趣入情、初读悟情、细读融情、咏春抒情等教学环节。

(一)、激趣入情

读童诗,有它自身的特点,用音乐和画面唤起想象,能把孩子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诗的具体形象。新课伊始,我采用舒缓优美的语言引入:孩子们,寒冬还未退去,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展示春天美景的风景短片,配有优美的音乐和风声、雷声、雨声、溪流声以及小鸟的欢叫声)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画,春天像一首无言的诗,春天像一曲悠扬的歌,春天像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你们愿意跟随老师一起用眼去欣赏春天,用耳去倾听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吗?接着,我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些什么变化呀?你觉得春天美吗?美在哪儿呀?在孩子们踊跃的交流中,春的气息悄然散发开来,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二)初读悟情

初读课文时,我采用动画配乐朗读,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全文动画配乐),这样,使孩子们在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中,多一份对春天美景的感悟,多一份对“柳树醒了”诗意的感怀。孩子们一边听配乐读文,一边思考: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柳树在春天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初步感悟柳树从寒冬苏醒过来后充满生机的美。

(三)细读融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孩子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在指导他们读书的过程中孩子们自悟、自得的。在如诗如画的情境氛围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美读课文,感受课文美妙的诗句,优美的画面,感受柳树诗意的苏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春天跳动的生命力。《柳树醒了》这首诗歌共有五个小节,在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朗读的指导。

1、展开联想,自主读

在第一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轻柔自然的语调、娓娓动听的讲述读,读出小柳树欣欣然张开双眼,对世界充满新奇的感情,让他们展开联想: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呢?假如你是春雷,就把这些悄悄话说给同学听听吧!“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呢?在这个环节里,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并通过自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美读方式,让他们在想象中细读,在细读中想象,在细读和想象中融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融情想象,表演读

在接下来几个小节的学习中,我注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表演、感悟,细细体会诗歌中“软、绿、飞、高”这几个字。抓住柳枝在春雨的滋润下变软了这一情景,师生互动演示柳枝的柔软,感受柳枝的细嫩,学习用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柳枝的柔美。并创设情境,请孩子们上台扮演春雨、春风、春燕,想想它们对柳树说了些什么?柳树又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呢?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点击课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小嘴里竟然流淌出诗一般的话语(出示答案):

春雨给柳树,它对柳树说:“。”

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雨说:“。”

春风给柳树,它对柳树说:“。”

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风说:“。”

春燕和柳树,它对柳树说“。”

柳絮边飞边说:“。”

并适时播放课件,(春燕、柳絮飞舞的图片)展示春风吹动柳枝,柳絮随风飞舞的情景,引导孩子们用活泼俏皮的语气朗读诗文,读出春燕和柳树捉迷藏的俏皮劲儿来,让他们感受柳絮轻飞曼舞的诗情画意,增强对柳絮的感性认识,触动他们内心的赞叹。

3、美育渗透,个性读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柳树在孩子们的欢笑嬉戏中,叶儿变得更绿了,柳条儿伸得更长了,树干长得更高了,而孩子们也在柳树的陪伴下长得更高、笑得更欢了的情景;通过充满幻想的朗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动情,在情中成诵。至此,孩子们已完全融入人与柳树之间的情感氛围之中,融入那人与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里,诗的情感和韵味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孩子们交流表演、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完成了形象、简洁的板书:

春雷(图片)

春雨(图片)春风(图片)

春燕(图片)小朋友(图片)

(图片)

柳树醒了

(四)咏春抒情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的诗句和画面,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课件展示春的诗句和配乐画面)然后,我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让孩子们把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的变化,仿照课文创编诗句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有的孩子学做小诗人(诗句课件),他们这样说(出示答案):

春雷跟小草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草哟,发芽儿了。

春雨给桃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桃花哟,红了。

……

有的孩子学做小画家,用彩笔描绘心目中美丽的春天;有的孩子用动听的歌儿来歌唱美好的春天……我请他们把自己写的优美的诗句、画的漂亮的图画与同伴分享,并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在自我创作中感受成功的愉悦。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五、课后反思,明方向(文字课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相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孩子们走进美好的春天,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注重孩子们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他们在读中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适当拓展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升华,在升华中应用,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说课稿 篇8

一、课题: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特殊意义。

五、教学难点:

结合一定的课外资料,了解我国古代玉石文化。

教学设计思路:

引用“完璧归赵”的故事导入本课。以时间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玉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不同时期的用途、地位、意义,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玉的欣赏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借助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欣赏中理解我国古代的玉石文化,生发民族精神与自豪感。

六、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观看视频)

(三)讲授新课:

1.玉的起源;对玉的审美认识;玉的种类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对形体、质感、色彩、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分类:①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玉、水晶、玉髓等。②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等。(借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2.玉的特殊地位、意义;玉的特殊制作工艺;对玉的审美

①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对玉的审美被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最早主要做神器:璧、琮、璜、虎、圭、璋

分别代表什么?(观看视频)

了解书中作品:《玉璧》、《玉龙》、《兽面纹玉琮》

商代俏色工艺:《俏色玉鳖》

②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很大变化,人们看重玉作为财富的意义,视它为可以养生、殓葬尸体防腐之物。汉代以后,人们更看重玉的珍宝性:玉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受到珍视,总是把它和最宝贵、最美的人和事物联系在一起。

“锦衣玉食”、“如花似玉”、“金玉良缘”……(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一个方案)

3.玉器的制作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①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②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大圭不琢”

浏览书中两件现代作品,体会其制作工艺、时代意义上的新突破。

(四)课堂小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玉有独特的情感,在长期的使用、制作过程中,又赋予玉独特的人文价值,玉的审美对中国文化、社会习俗有深远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调查社会上流行的玉石类工艺美术作品,从审美意义上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原因何在?

推荐参考书目:

赵永魁、孙凤民编著,《玉器鉴赏与评估》,地质出版社,20xx年第2版。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一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主要是围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则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并薪火相传;第二层,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层,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因而我们要再创中华文化辉煌。本节课是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非常紧密的一节课,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二,教学目标:

作为文化生活知识,它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常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相关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据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通过师生的探究互动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掌握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和重要见证就是汉字和史学典籍,了解中华文化的现状与未来。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采用情景创设法、探究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探究、搜集和获取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并通过分析、整理,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去粗取精,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三、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学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达成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特殊,结构虽然简单,但是知识跨度大,是一节横跨政治与历史知识的课程,因此就要通过多媒体、资料收集与整理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在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与延伸。这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重视差异,进行合理的组织。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贯彻以上理念,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一)直观演示法:利用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和问题的引导,启迪学生思维,主动探索知识。(三)历史对比法:其他古老文明与中华文明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四)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2、学法:在学生学法上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讨论学习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坚持以问题探究或活动探究为线索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探索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世园会、长安塔所蕴含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来引出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

2、设计探究问题1“古国文明各如何?”,通过学生对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进行对比,发现其他古国的文明中断或湮没,而唯独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3、探究活动2“面对奇迹深思索”。通过观看秦始皇兵马俑的视频来引发学生的思索,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创造力。

4、探究活动3“文明长河共追索”,采用学生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通过展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所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创造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探究问题4“源远流长——在哪里,触摸你?”引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两大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结合多媒体的视频资料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并适当扩展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了解中国史书典籍作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其具有规模大、存留丰的特点。在本问题的探究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突出重点。

6、探究活动“风雨之后,期待辉煌!”通过对近代历史的回忆思考中华文化衰微之遭遇,通过小组讨论来为中华文化之再创辉煌出谋划策,形成知识上和思想上的提升。

本节课在设计上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探究问题或者活动的串接来引导课堂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环相扣,增强教学的效果。

七、教学媒体的使用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问题的展示引导教学过程,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播放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更加立体化和形象化,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八、教学评价

课堂的教学评价非常地重要,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和学习效果反馈,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指导。

在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时跟进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调整与提升,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在课堂导入环节上,选用了我们西安世园会与长安塔的材料,既拉近了与学生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典型的代表性。因为世园会是我们西安的一个盛会,长安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他们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好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在教学设计思路上,打破教材框目设置的束缚,以五个探究问题和探究活动为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顺流而下进行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教学流程,增强教学效果。

(3)、在教法和学法上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选取典型而有感染力的视频资料并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学法上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4)、在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教学材料的设置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和恰当的运用。采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扩展材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视野、生动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5)、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而到位的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所在、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

2、遗憾之处。

1、时间上比较紧张。因为本节课设计了学生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展示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超出了预想的时间。所以后半段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因此适当的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压缩处理,并压缩了后面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由于是公开比赛性质的课,学生在上课的前半程表现很紧张,有想法不敢表达,怕出错,因此影响到了教学的气氛。在小组活动展示环节,学生有过于依赖发言稿的情况。

总之,对于本节课的长处,今后将进一步发扬,遗憾之处对今后的公开课提供了启示。

说课稿 篇10

活动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前不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别人。这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一种悲哀,即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的爱的同时忽略了最好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父母、学会如何去爱亲人、学会如何去爱周围的人、爱大家。结合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大班主题活动《七彩世界》,我们设计了这个大班综合活动《爱意浓浓》。在这节活动中我们是以母爱为支点,逐步延伸到爱亲人、爱周围的人、爱大家。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妈妈的辛苦,激发幼儿热爱妈妈、家人及周围人的情感。

2、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妈妈及周围人的关怀,懂得感恩。

3、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妈妈照顾孩子《妈妈多么辛苦》;

2、生日蛋糕;

3、小熊布娃娃

4、红卡纸片若干、剪刀若干,篓子若干,大画纸上画若干爱心、彩笔若干、爱心树若干棵;

5、电子琴一架。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染导入

1、教师和幼儿向客人教师问好。

2、教师自我介绍和幼儿依次做一些亲密的动作。"嗨,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我叫郭老师,看到你们;我好开心呀!我从心底里爱上了你们。"教师摸摸幼儿头,拉拉手,亲亲额头,拥抱幼儿等。

3、师幼、幼儿之间相互拥抱,营造爱的氛围。"现在你们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

(二)温馨谈话,说说妈妈的爱

1、师:你们的可爱感染了我,是谁把可爱的你带到了这个世界?

2、运用肢体语言讲述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有一只小熊和妈妈也来到我们这里,让我们一起听听它们的故事"。

听完配手势问a:故事里的小熊爱妈妈这么多|—|,妈妈爱小熊那么多|———|,谁的爱多一些?

3、问:你们的妈妈平常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她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幼儿自由讲述:妈妈洗衣、买菜、做饭、做家务、买学习用品等多种多样的爱)。

(三)体会妈妈的爱

1、幼儿看课件,进一步感受妈妈的爱。。

师:"我们的妈妈一直是爱我们的,让我们随着一个小宝宝去感受妈妈的爱吧![放课件①妈妈怀孕,照顾孩子(安抚宝宝;给宝宝喂奶、喂饭;教宝宝学走路、学说话;接送宝宝上学;教育宝宝;天热为宝宝打扇;天冷为宝宝织毛衣、加衣服;下雨为宝宝撑伞;天晴为宝宝遮阳;生病照顾宝宝;夜晚哄宝宝睡觉等)]。

2、师:孩子们,看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小结:是的,孩子们,最疼、最爱、最牵挂我们的人永远是谁?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唱出心中对妈妈的那份爱。

(四)爱意浓浓,表达爱意

1、为妈妈过生日

①师:我们的妈妈这么辛苦,那么爱我们,我提议我们一起来给妈妈们过一个生日吧!

②配乐《祝你生日快乐》举行"给妈妈过生日"活动。

a、师:孩子们:你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吗?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希望回去问妈妈,并且要记住,今天就借这个集体生日会来为妈妈祝福吧!(教师端出蛋糕,点上蜡烛)。

b、唱生日歌

c、说祝福语。师:你想祝愿妈妈什么?

师:你想送妈妈什么礼物?为什么?

师:多美好的祝福呀,希望小朋友要孝敬妈妈。妈妈爱你,让我们一起发自内心说"我爱妈妈",再说一句"我爱妈妈",再动情一些:"我爱妈妈"。

d、师:让我们一起为妈妈吹蜡烛吧!。

2、唱出爱意,跳出爱意

①师:此时此刻,老师好感动,你爱你的妈妈,还爱谁呢?谁来告诉我,你为什么爱他?你们身边的人这么爱你们,为你们付出了许多,让我们用歌声舞蹈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意吧!

②配弹琴伴奏即兴唱跳《我爱大家》。

③配动作唱歌

1155|665-|4433|221-|5544|332-|

爸爸妈妈我爱你,亲人朋友我爱你。我爱我家爱我家,

5544|332-|1155|665-|4433|221-||

我爱大家爱大家。爸爸妈妈我爱你,亲人朋友我爱你。

3、为大家制作爱心礼物

①师:现在我们心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爱意,把爱制成礼物送给大家吧!

②师:制作礼物需要工具呀!哦,土豆,神秘妙妙工具!小朋友弯下腰,看看妙妙工具在哪里?端出来吧!妙妙工具是些什么?小朋友端好篓子起立,向后转,我们可以用什么当桌子?请小朋友动脑筋用妙妙工具制作成爱心卡,写好名字挂到后面的爱心树上去吧!

③教师和幼儿把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

④师:(展示爱心纸)这儿还有好多爱心,孩子们,让我们把爱填的满满的,把爱送给客人老师。

⑤师:引导幼儿涂爱心卡,共同把爱心纸托过去送给客人老师。"把爱送给别人是快乐的!"

⑥送完礼物,师幼手拉手围着爱心树唱《感恩的心》。

TAG标签:#模板 #十篇 #说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