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散文>我记下了清泉的散文

我记下了清泉的散文

笔墨馆 人气:2.55W

元旦节回家,与朋友约定,在落魂桥小聚。

我记下了清泉的散文

资阳到三岔的班车,一天只有可怜的两班,归心似箭,却怎么也追赶不上扬长而去的四个车轮。

我有些着急,被迫选择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迂回路线。从春天桥坐车赶往简阳,是我到资阳后的最大发现。

驻足九曲河边,感受大雁展翅的气势,还可看到刘家湾小媳妇们挑菜上街的影姿,尽管是中途上车,却意外的少了繁冗的安检和排长队之苦,这儿有山水养眼,有美女醒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路疾行,看人看景,听同车的人们不着边际的闲扯,不时粗着嗓子给同学聊几句微信,有东西闹腾也不算乏味。

古人说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正好我的书读得太少,顺便多走一些路来弥补弥补。

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司机突然刹了一脚,车子一颠,随即停了下来。一群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约莫六七十岁的农民,挤了上来。有的背着大大的背篼,上车时把车门撞得咣咣作响。有的抬着大框小框的农副产品,费劲的往车上抬。有的拼命的往车里塞扁担和箩筐。

今天清泉场逢场,附近的农民们都要抓紧时间,把辛苦一年的卖农副产品卖出去,换点钱好过年。

一番折腾,起初空荡荡的车厢,一时间塞得满满荡荡的。因为人太多,空气凝滞起来,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鸡屎的味道,鸭屎的味道,生姜的味道,茐茐蒜苗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就算打开车窗也让人窒息。有人开始大声抱怨起来了,有人指责司机见钱眼开,还有人说自己想呕吐。半蹲着身子的'售票员,赶紧递过去一条塑料袋子,满脸抱歉的解释道,请求大家忍耐一下,老人都是农民,辛苦一年非常不容易,相互体谅一下。哼哼唧唧的乘客安静下来了。

既然售票员说得这么直接了当,大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车上的人大多是农民出生,农村的苦和累都是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

几分钟后,清泉到了,以路为市的繁华景象又让我想起了"逐玉成器"的玉成桥,人挤人,背篼挤背篼,小心千担铎背的善意提醒,都是如此的似曾相似。

“老头子慢点哈,小心打碎鸡蛋。”

下车的大娘只顾箩筐里的鸡蛋,全然无视老大爷已经累得弯腰驼背了。

老人们小心翼翼的下车上的货物,可能是太过笨重,一上一下都很吃力。

车上的几个年轻人或许是因为赶时间,或许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不约而同的走出来搭了一把手,才把一框框笨重的、司空见惯的农副产品抬下了车。

老人们很感激,一个劲的说小伙子们帮了大忙。

我抬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几根蒜苗,一旁的老人赶紧蹲下身子,很认真的捡了起来,清晨冷风吹过,花白的头发飘成了一团一团的寒霜,我鼻子有些酸,想起了在落魂桥乡下耕种的父母,他们也过着这样的一种生活,习空见惯了的生活。

下完货,上了车,老人们还在说着一大堆感谢的话。

我一屁股坐回位置,感觉硬梆梆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座位上多了两颗又大又圆的核桃。

售票员告诉我,在我们下货物的时候,一位老人挨着座位送了些核桃,人们怎么推都推不脱,只好收下了。

新年的第一天,收到如此别致的礼物,心里暖暖的。

汽车启动了,几位老人还在向我们挥手,那一丝丝飘动的白发,像送别儿子的父亲,像久违的亲人。

多好的老人啊,我记下了清泉。

TAG标签:#清泉 #记下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