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古诗>优雅的古诗

优雅的古诗

笔墨馆 人气:1.07W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雅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雅的古诗

优雅的古诗1

1、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清。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岛》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燕门太守行》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7、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孤桐》

8、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天。宋王令《暑旱苦热》

9、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2、惟有日斜溪上思,旧旗风影落春流。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13、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4、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宋苏轼《新城道中》

15、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唐张耒《初见嵩山》

1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朝吴均《山中杂诗》

1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

22、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23、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诗经君子于役》

24、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

2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唐李白《行路难》

27、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2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白居易《观刈麦》

3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唐温庭筠《望江南》

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渔家傲》

3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宋晏姝《浣溪沙》

3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近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优雅的古诗2

1、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2、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3、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过三闾庙》

4、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5、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6、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7、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8、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王穉登《立冬》

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春有百花秋有月》

10、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

12、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1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4、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刘慎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15、火龙鳞红叶萧萧,金兽眼黄花冉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16、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17、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鲁迅《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18、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徐玑《新凉》

19、横林摇落微弄丹,深院萧条作小寒。——陆游《小园独酌》

20、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优雅的古诗3

1、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4、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6、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宿扬州》

7、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秋风清》

8、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9、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10、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李煜《采桑子·秋怨》

11、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云一緺》

12、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梅·闲梦远》

13、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岳飞《游嵬石山寺》

14、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15、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16、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7、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0、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王维《栾家濑》

优雅的古诗4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8、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朱熹《秋月》

9、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初秋》

10、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11、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12、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3、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7、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18、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9、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冬景》

20、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优雅的古诗5

1、轻雷隐隐初惊蛰(宋·范成大·《秦楼月/忆秦娥》)

2、初惊蛰(宋·范成大·《秦楼月/忆秦娥》)

3、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观田家》)

4、深虑惊蛰虫(宋·彭龟年·《燕居十六首》)

5、早雷惊蛰户(南北朝·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诗》)

6、恰似春雷未惊蛰(明·唐寅·《清溪松阴图》)

7、何得龙蛇已惊蛰(宋·黄庭坚·《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8、春雷惊蛰余(唐·贾岛·《义雀行和朱评事》)

9、雷动风行惊蛰户(宋·陆游·《春晴泛舟》)

10、春雷惊蛰户(宋·陆游·《市饮》)

11、雨催惊蛰候(宋·陈棣·《春日杂兴五首》)

12、雷雨还惊蛰(宋·宋无·《蕃厘观感琼花》)

13、新春甫惊蛰(宋·苏辙·《游景仁东园》)

14、新雷惊蛰龙(宋·张栻·《寒食前三日野步乌龙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撷》)

15、苍龙惊蛰背磨空(宋·杜德源·《安济桥》)

16、百虫误惊蛰(宋·杨时·《冬至日闻雷》)

17、惊蛰已数日(宋·赵蕃·《闻蛙》)

18、春雷已惊蛰(宋·方回·《修石山》)

19、只恐挥毫惊蛰龙(宋·王炎·《魏倅同杜仲高游黄龙洞次韵》)

20、是日乃书惊蛰节(宋·朱翌·《游玉泉》)

21、安得如今便惊蛰(宋·吴可·《夜闻警》)

22、堪笑不能惊蛰户(宋·赵时韶·《蚊雷》)

23、划若震雷惊蛰户(宋·孔武仲·《次韵酬昌秋侠见贶之句》)

24、君壮雷惊蛰(宋·刘克庄·《答陈珽主簿》)

25、已过惊蛰日(宋·陆文圭·《骤雨》)

26、冷泉二月雷惊蛰(宋·释绍昙·《贺洪锦溪出世雁山能仁2》)

27、连皷将惊蛰(宋·杨亿·《奉和御製中和》)

28、初惊蛰龙蛇(明·邵宝·《冬夜观树影》)

29、雷霆未惊蛰(元·谢应芳·《卢□□尹宜兴秩满以兵乱久寓无锡今知昆山州》)

30、杏花惊蛰寒(宋·萧汉杰·《菩萨蛮》)

31、数声惊蛰雷(宋·陈允平·《山房》)

32、一鼓轻雷惊蛰后(宋·舒岳祥·《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TAG标签:#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