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

笔墨馆 人气:2.72W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

在暑假里读了余秋雨的书,觉得很美。

在《三峡》中余秋雨赞赏李白的豪放,却未曾吟咏白帝;惊艳于神女峰的多姿,却未曾赋词歌咏;无论是敦煌的道骨仙风,还是都江堰的豪情万丈,都只博他浅浅一笑,再也留不住余秋雨前进的步伐。

余秋雨是个传颂者,对于他笔下的山山水水,人们都怀有近乎仰慕的喜爱;他更是个旁观者,什么越女恩仇三国纷争都尽入他的法眼。

余秋雨走完了他的文化苦旅,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走一走我们的文化苦旅呢?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2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这次的阅读却让我真实地接触了历史的阴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但愿它不再发生。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3

我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便被封面上那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所吸引。封面上的沙漠,沉静而悠远,夕阳的余辉在这里投下一片阴影,近在眼前的是一道道车轮碾过的痕迹。这些轨迹,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的艰辛跋涉?抑或是文化的苦苦追求与探索?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4

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5

广阔的陆上,孕育着大群大群的生灵。灵长的猿慢慢进化成两腿站立、会用火,最终会思考的人类,他们渴望更多。

文化究竟是什么?我们走在千年的路上,频频回首,只为寻找最初设下的答案。——题记

《文化苦旅》,确如书名和绿色的包装一般,甘苦的味道弥漫在方正的汉字间。说是杯中的热茶还不够,应是山顶的草药,可以用水熬出褐色的汤汁。

厚厚的一本,从东海之滨到白雪皑皑的阳关、再到风吹浪打的北欧,余秋雨先生对于“文化”的追寻,从来不屈服于脚下凹凸不平的土地。书中几处的记述同我的印象重合在一起,既有自豪自己能跟上伟人的足迹,又是遗憾物是人非。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6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7

看了很久,心里感触良多,但确实不只这样表达,所以只能说说我的想法,更准确的来说是拼凑杂乱无章的想法,我喜欢有感而发,不喜欢太过造作,或是漫无目的的写一些东西。那样很枯萎。

我很理解作者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文人,心中所挂链的,对于当今社会所迷茫的。不俱千辛万苦的苦苦追寻中国真正文化行为。也很感动和惊叹作者描写古迹所用的词句。是那么平实而又不失大气。确实写不下去了。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8

《文化苦旅》使我对读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

而且我们所学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自不意的文化,不虚度光阴,真正的领悟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并且发扬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坚决不做学成之后,而忘本的人,也不做半途因为搓责和困难而放弃学业的人。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9

李白的诗飘逸灵动、超拔纵横、吞吐山河有余,而沉郁练达、忧患深情、悲心苦难不足,读其作品如阅其人,羽化超脱而心向隐遁的仙道气始终伴随着这位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在世事的艰辛、恶劣和仕途的坎坷不顺中他选择了以桀骜不逊的风骨出入自我精神的狂欢,这与杜甫的始终不弃不舍,执著当下,痛入心髓而犹深怀抱负与忧悲进入民众、国家的苦难大有不同。中国的多数人可能大抵都更爱读李白,因为从李白那儿能读出一种速度和快感来,但我却偏爱老杜,老杜的字句不止是用灵气泼洒的音符,更是一种血泪沉淀的生命的精魂。他不超脱,所以他超越了那时代的每一个神往超脱的诗人。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0

“只有在大地上,才能找到祖先的脚印,而寻找祖先也就是寻找我们生命的基因,寻找我们自己。”那次华山之行,令我震撼的是挑山人那一张张坚韧的面庞。他们接过了前人的重大使命,融入历史,并让这脉搏跳动下去,生生不息。

我听见内心的声音呼喊着:传统文化绝不能被遗忘,要传承延续下去,这是一个民族的魂!我们与古人是一脉相承的,传承文化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明晰并坚定自己澄澈的信仰,它就会滋润一生,而我们的内心,终将如菩提一般,开花。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1

“我好恨!”恨王道士为何将如此珍贵的经卷拱手相送;恨我偌大中国竟是留不住一个小小敦煌;恨作为一个飞天儿女,我却是在风沙肆虐之时什么也不能为她做。余先生说“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敦煌只是默默地孕育着她的莫高,直到我们足够强大,能够保护她。

这个世界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而是俗世的繁华富贵;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而是守护一生的梦想。我们是敦煌的'子民,飞天的儿女,共同守护千古的敦煌梦就是我的梦想。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2

《藏书忧》则是文集中一篇独特文章。没写人,也没写物,写的是书,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心情。我认为,虽是"文化苦旅”,虽是一路走来,写人写物。终究,还是不能缺少这一篇的。书,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自然不言而喻,文化的传承在某程度上绝大部分是由书籍来完成的。跟随余先生这一路走下来,回首再看这段旅程时,却是有些苦涩。或许,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苦涩,才能更好的体会到甘甜。也只有是一段苦旅,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3

也许是我出生的年代比余秋雨老师要幸福,没有亲眼目睹种种擦肩而过的辛酸与血泪,因而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味萦绕心头,然而余秋雨老师笔下一幕幕清晰可见的中国式文化悲剧,已经令我的心也不自觉得随之惆怅,陷入了淡淡的寂寞,历久不散。也许余秋雨老师得知我们肆意欣赏着他的“苦”,却不能与之同苦,而只是仅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会更甚了吧。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4

当卸去一天的疲惫,在万家灯火的夜晚,读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的“沙原隐泉”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在余先生唯美的文里,让我深深感到了鸣沙山的壮美,月牙泉的静美。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象爬鸣沙山,只有用自己的脚,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在每一次攀爬的过程中,也都有过困难,有过挫折,也曾努力到达过峰巅。但当你长久驻足峰巅,你又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恐恐。向往高度,向往峰巅,向往在高度俯视一切的快乐,是人生的一种壮美,然而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一位老尼居住的地方,月牙泉。

当你身处高处时,心似大树直立担当。当你身处低处时,心似小草平和谦让。

文化苦旅读后感100字15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

TAG标签:#苦旅 #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