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名著阅读>劝学>《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精选6篇)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精选6篇)

笔墨馆 人气:8K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精选6篇)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疏通文意,揣摩对话语气,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3.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材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材难点】

揣摩语气,分析人物。

【教材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三.初读课文,白文断句

1.试读课文和注释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2.分小组探究无标点无注释的白文,给白文断句。

3.交流展示断句成果,点拨断句的简单方法。

4.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

5.齐读课文。

四.二读课文,理解文意

1.对照注释,独立译文,若有疑问,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2.生提出未解决的疑难或教师出示文中重难点字词。

谓: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当涂:当道,当权 岂:难道

辞:推托 以:拿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学官 但:只 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及,到了……的时候 论议:谈论议事

3.译读课文,并把课文分两层。

4.分角色表演课文,探究对话。

(点拨:对话形式呈现故事,找出文中对话揣摩语气,劝说有艺术等。)

五.三读课文,探究主旨

1.思考:

(1)文中的人物,文中的三个人物,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你更喜欢谁?说说理由。

(2)从文中的故事里,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2.交流展示

3.归纳提升

(1)孙权:关爱部下善劝;吕蒙:听取意见;鲁肃:爱才敬才

(2)开卷有益,学无止境,学有所成等

六.读课文,尝试背诵。

七.教师结语,寄托希望。

同学们,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们正处在学习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黄金时期,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但愿大家趁着好时光,多读书,收获成长!

八.布置作业

设计微型试题(出题者要有正确答案),并在小组内展开互测互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五个字,每个字2分,共10分)

(2)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者词语。(十个字词,每个字4分,共40分)

(3)翻译下面的句子。(两个句子,每句15分,共30分)

(4)结合课文提一个有创意的问题。(一个问题20分,共20分)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2.品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联系生活,领悟读书有益于人发展的道理。

学习过程:

课前语文活动:交流对三国人物的了解和认识。

一、导入新课:人不怕落后,怕的是落后了还不思进取。当一个人有了进取的雄心和勤奋踏实的态度时,他就能够超越原来的自我,成为一个崭新的人。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就是这样一个勇于进取的人。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展示预习情况:

①文学常识

②注音

③词语解释

四、品读文言文(文言朗读三部曲)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①荐读,其余同学纠错。

②听读,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读音及停顿。

③仿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④齐读。

二读:读懂文意

①提示翻译方法。

②自读翻译,小组讨论。

③反馈问题,共同解决。

④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思想内容。

三读:读出语气

①品读人物语言(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读。

五、反思提升。

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一是幼年不使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这不同的变化,给了你哪些启示?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即更刮目相待

2.翻译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

2、体会人物感情,领会课文内容。

3、懂得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相信大家读了以后一定受益匪浅。板书课题。看题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字或词?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读,学生纠正读音。

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1、结合注释,独立完成课文的翻译,记下不能解决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情况,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作好记录,交给大家解决。

3、提交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词句,书写在黑板上。大家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古文翻译五字法:留、补、替、调、删

四、理解内容,读出语气。

1、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如何?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关心肯定,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骄傲、自得)

总结劝说方法:“首先说……,在吕蒙推辞后接着说……”这样的方式。

2、劝的结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夸赞)

侧面描写及作用。

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分角色朗读。

五、品读课文,读出深意。

《资治通鉴》(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你从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么启示?

孙权的角度——

吕蒙的角度——

鲁肃的角度——

六、总结背诵

1、本文有哪些人称代词:

2、有两个成语出自本文:这两个成语现在是什么意思?

结束语:冰心说: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让我们与博览同行,丰富开拓视野。腹有诗书自气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河水来。祝孩子们在读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追问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与“卿言多务,孰若孤?”能调换位置吗?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作为君王,你会从中收获些什么?作为大臣,你会收获些什么?作为今天的你,会收获些什么?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1.整理《孙权劝学》课堂笔记

2.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

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

先集体背诵课文。预设:大多数同学背的不错。还有几位同学不熟。所以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对一些不肯用功学习的同学应该如何劝导他呢。无独有偶,三国时,孙权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怎么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谁能简介作家作品,要求背着说。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提示: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师云:“自主学习,体会深刻。”专家说:“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们是烧多大的火呢,谁来说说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

竞争促进合作,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能把文中的人物读活。(分旁白、孙权、鲁肃、吕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幸运总是爱给有准备之人的,智慧之花会落入谁家呢?

(三)备选题目。

由学生自选人物。点击后直接链接到备选题目中的某一道题。

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分。

张弛有度,紧张过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四)思考讨论

1.概括课文主要情节。(板书)劝-学-赞

2.课文在情节详略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引申出文章重点在劝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两个情节改一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侃侃而谈。你看如何?

3.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预设: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设置意图:为了让学生体验本课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问:你从对话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种心理和神态。因为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

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励学生超越范例进行写作练习。下面就是课堂片段:学生练习。

陈思宇:吕蒙暗自高兴,想:鲁肃既然如此说我,想必我的进步真是不小。当初听孙权的话真是对了。现在我已文武双全,由此看来,读书真是受益不浅呀。想到这,不由自主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聂艺菲:孙权心想:“吕蒙这个人物有的是勇气,缺少的是智谋。如果多读书,就会弥补这些不足的。那样我身边就会多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将军了。那样,我何愁难以创建大业呢。想到这,孙权便苦口婆心地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政掌权,可不能不学习呀!”

孙海清:鲁肃面容可掬,心里想道:“这个吕蒙,如今不仅武功高强,居然也知兵法,懂谋略。与以往的那个吕蒙比起来,真是焕然一新,真让人大吃一惊。说道:“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读书的阿蒙了。”又想:这回我应该与他结为兄弟,以后对我也有帮助,否则,岂不可惜了。于是结为好友而别。

四、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还记得我的那个难题吗。司马光老先生教了我们这么多劝的艺术,你们也一定会是个优秀劝解员了吧。那就帮我劝劝他们吧。

设置劝学语言情境,进行对话描写训练(见课件)。

杨胜男:“学无止境,以后的日子还长者呢!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就会苦尽甘来的。你现在的问题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后,你会更棒的!”

赵倩:其实学习方法和心态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学起来就不费劲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什么都是白学,因为他根本就没用心学。如果把学习当成乐趣,不也是很好吗?

徐德漩:爸爸,您还是需要学习的。学无止境,如果把知识比作海洋,您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弥补我们的不足。那样您就更受别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会在进步,不能因为学历高就不学。还有许多的新鲜知识等着你去学,有许多新的事物等你去发现呢。不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观理由,我是领导,但现在还得学习呢!咱们俩现在有可比性吗?没听过:“活到老,学到老。”吗?学习对工作也有帮助呀!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呢!再说了,工作干好了,还能加工资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王艺学:爸爸,知识永远是新鲜的,即使对老人也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呢!所以你也应该学习,再说,你如果博学些,您的下属不是会更钦佩您吗?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吗?咱们俩一起学吧。

王彬:学习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日后回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学习,成绩倒数。现在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用心学了,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你也试一试吧。

五、反思总结,质疑求学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文质兼美。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内涵都会启迪着我们。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贵在反思和质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吗?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吗?

六、分层作业,异步达标

必做题:用成语“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选做题: 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后记:

我们学校所进行的“创建新课堂、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要求课前展示教学目标,我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体会本课学习目标。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能主动有意识地掌握学习重点。

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感受到让学生先体验,他们就会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感知,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拥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获会让学生欣喜不已从而铭记在心。

实践证明我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又能在体会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特色时得以写作上的训练。

从课后学生的作业中也能看出学生文学素养在提高,有的还能熟练地运用古文去扩写。

例如,附学生作业举例:

周鸿基:受到辅导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应对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几天前,他还是个淘气包,现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学习了。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现在知识如此丰富,再也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却宛如一位学者,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从课后作业中能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能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态。

徐德漩:肃想:蒙不过是个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学浅。我难为难为他,也好让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开始谈论兵法,没想到,吕蒙的回答竟很有见解。他十分惊讶地说:“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阿蒙了。

王翘楚:当鲁肃寻阳时,吕蒙与他大谈破魏、蜀之道,讲的精妙之极。鲁肃大惊道:“以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张灿宇:蒙谈了一会军机大事,也想趁机嘲讽一下吕蒙的才疏学浅。不想,待鲁肃讲完后,吕蒙就事论事,侃侃而谈,借古喻今,头头是道,直说的鲁肃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惊呼道:“吕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学已在我之上,你过去武艺过人,英勇善战,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双全,再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我东吴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初,孤令卿当涂掌事、,乃因卿有治军军平战之勇。而卿之智术浅短,诚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欲内修政务,卿不可不学!

汪澜:肃与蒙论议,知蒙羞于兵法,厌读兵书。故,初欲使蒙难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复吴下阿蒙。实乃一博学将才。遂叹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思之,吾应与之交好,此乃真博学矣!

TAG标签:#获奖 #孙权 #劝学 #教学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