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

《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

笔墨馆 人气:2.74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

《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3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十几减八。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A、B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自主尝试用讨论出的方法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学具操作);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A、B生根据算式12—8尝试口编生活数学题;(1)车上有12人,下去了8人,车上还剩几人?(2)老师布置了12道题目,我做了8道,还剩下几道?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现在我的数学教学仍是采取施教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层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不断发展,各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日益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究竟以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依据来制定的矛盾。还有就是教学过程如何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来掌握?

《十几减8》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TAG标签:#十几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