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公文文书>交际礼仪文书>稿件>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

笔墨馆 人气:3.02W

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通用6篇)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 篇1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为了关注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我先让学生通过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后,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但是在这里我过早地把退位减法的方法也出示,一下子就把教学目标拔高了。

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学生们喜欢的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的教学情境引入教学,并设定了在2011年、2009年和2005年的信息中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了学生的尝试计算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如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在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引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这样的一句话,殊不知,原来如果用“求相差数”或“用大数减小数等于相差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更能让学生明白和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在尝试计算不退位减法,也就是第一个数学问题: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435-322=,如果改变教学策略,把尝试计算改为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来完成,把时间节约起来,放到后面的退位减法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中,就好了,这样做的话,不至于后面的练习题没有完成了。

由于知识的学习是有坡度的,而且是层层递进的的关系。在教学三位数连续退位减的之前面,如果适当地增加三位数个位上不够减的退位减法,让学生经历个位不够减的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后,再来学习连续退位减的三位数的减法,这样做的话更容易学习和更能让学生接受。

在教学连续退位减法时,我虽然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发现个位不够减和十位不够减,但在这里,我没有很好地去捕捉学生的信息,比如在学生试算时,我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计算时,遇到了困难了吗?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说没有,只要一个学生说“我有”,当时我没有及时抓住这个学生的困难来展开讨论交流,而是把这个学生的问题忽略了。因为当时,我想学生都会做了,只有一个说有,应该都没有问题了,所以没有去理会那个学生,也没有去问他的困难是什么,而是自己把“个位不够减和十位不够减怎么办?”这个数学问题提出来了,让他们同桌交流后,再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这个教学难点。现在想想,当时这样做是很不对的,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问题不放,让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得出计算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概括计算三位数减法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让他们运用多种的形式多说,多交流,反反复复地进行互动交流总结,并梳理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明白笔算减法一般步骤与方法。这样做不是更好吗?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这里也就很好的解决了。

一节课下来,感觉不是很理想,由于教学时间的掌控不理想,导致设计了很多的练习,都无法在课堂上一一地完成。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有点混乱。

2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3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信息。

最后感谢校长在我的教学设计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要不在在课堂上让学生看着信息表来提出一个用减法的数学问题的话,教学时间会更少,更难掌控教学环节。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 篇2

这节课的课题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退位减法》。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地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和在1000以内)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教材先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再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以及连续退位的减法。教材有机地把计算和解决问题两者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计算,并认识到计算的实用价值。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建议和要求,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我采用寓数学计算于生活情境中,寓新知教学于旧知情境内,寓引导点拨于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经历“进入问题情境面对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动手操作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学生交流讨论中互补方法——学生归纳学习收获”的过程。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重难点的归结处,体现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尽可能激活起来的学习活动中。“迁移”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和积累的经验,有效地把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减两位、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同化顺应新知,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构建新的数学模型。通过积极地在自身周围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能能熟练掌握,并总结经验,逐步掌握解题技巧,逐步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中,我由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教学例题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性。开始的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巩固,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空间,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样也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对情境的活用,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在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注重算理的讲解。学生尝试计算完后,将学生的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让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当学生说到自己错误的计算过程时,让其余学生帮他一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大家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对于正确的算理,则让学生多说说,特别要关注差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进行归纳升华并板书计算要领。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 篇3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在确定上课内容时,原本想上角的认识或者是统计的,但是考虑到这些内容在公开课中上的实在太多了,所以就很想尝试上一节计算教学的家常课,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一个挑战。

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教学时我先呈现了例题中图书室的三个书架上分别摆放着三种图书的场景,其中每个书架旁还分别标注了相应图书的本数。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我让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不退位的二位数减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也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所以我在这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进行计算。在反馈时,我让三个学生将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来评价做得对与否,并跟自己的结果作个比较。在这个过程之后,我又紧接着让学生对三道题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减法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之分,而退位减中又有退一次位和连续退位之分。在练习中,我选择了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确笔算相关减法式题的`能力。接下来我安排的是错题医院,呈现了学生在实际计算方法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错误,让学生在找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并启示学生计算时尽可能避免类似的错误。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得还算扎实,虽然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些错误,但是我并不回避,我反而认为这是绝好的教学资源,让作为老师的我知道了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哪些专项练习,也让学生感到学习并非那么的一帆风顺,但是通过对比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最终能突破学习上的难点。通过上这节课以及教研组老师的评课,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在整个课堂节奏控制上、在教材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收获甚多。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 篇4

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 篇5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地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地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我却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时,我强调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个角色,需要多次重复强化。

三位数的减法的教学评课稿 篇6

横式计算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其实竖式计算也是其中一种方法。平时老师都是把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分开教学。掌握了横式计算中的至少两种方法后,再教学竖式计算。我在教学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时就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把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结合起来,做好两者之间的沟通呢。因为横式计算中方法是多样了,思维是拓展了。可是计算起来不方便,碰到进位或退位时就更不方便了。能不能在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又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呢。于是我重新设计了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因为学生有了三位数加法算法多样性的基础,学生能够迁移到减法。学生们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包括用到了竖式。其中有一种算法是个减个,十减十,百减百的方法。这种方法和竖式计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致的。也就是竖式计算的算理,我把这两种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果然学生从中发现这两种方法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只是书写的形式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比较,把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和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同时解决了竖式的算理。然后优化算法。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用竖式来计算,那就重点学习竖式计算,在这后半节课中,就重点学习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向十位退一作十再减,十位不够向百位退一作十再减。退两次的和连续退位以及0被退一的题目放在后面的课中再解决。

本节课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又优化了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在新教材中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解题。本节课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而是要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的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算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