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字数作文>1000字作文>【必备】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5篇

【必备】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5篇

笔墨馆 人气:1.04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5篇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春节热闹的气氛刚刚结束,元宵节又来临了。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了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了,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了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了。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了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了元宵节,制作了50000盏灯笼,做了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了,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们一样过元宵节。他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儿灯。走百病就是妇女聚集在一起,沿着墙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桥必过,这样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体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别人家的菜园里偷菜,希望自己将来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儿灯也不错,是长辈或者亲友给已婚未育的妇女送灯笼,祝愿早生贵子。

在我们东北,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滚冰和打花脸。小孩在元宵节这天,要到冰上去打滚,意思是滚了冰身体健康,抗冻。打花脸是在元宵节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见谁就往谁的脸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脸,谁脸上最花谁就最好,就有好命运。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词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了莫大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子……其热闹程度实际上远胜过春节!

记得有一年元宵节的晚上,月光皎洁,分外明亮,几片云彩飘过,月亮犹如羞涩的少女,用纱巾挡住自己的脸。我和妹妹跟妈妈坐在阳台上,一边吃元宵一边仰望着天空。看着天空绽放的五颜六色的烟花,心里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

吃完元宵,我和妈妈、妹妹兴冲冲地来到大街上,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路边有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看得眼花缭乱:有小女孩喜欢的美羊羊灯,有红红火火的大红灯笼,还有兔子灯……我最喜欢的就是老虎灯了,小老虎灯做得惟妙惟肖,可爱极了。我们边走边赏花灯。最有趣、最好玩的要数猜灯谜了!,每个花灯里都有一个灯谜。如果你回答正确,花灯就归你了。我兴奋极了,因为猜谜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啊!我随手拉开一个美羊羊花灯上的字谜,谜面是:半价出售(打一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催!”我真的答对喽!妈妈问我:“你怎么知道的啊?”我故作神秘地对妈妈说:“这是个秘密。”说完还冲妈妈做了个鬼脸。妹妹看到我拿到了一个花灯,吞吞吐吐地说:“姐姐,真羡慕你啊!你可不可以……”没等她把话说完,我便脱口而出:“好啦!我也帮你拿一个吧!”我顺手拉开一个灯谜,谜面是:八兄弟赏月(打一字)。我暗自欣喜:这个我会啊,于是大声地说:“是脱嘛!”灯的主人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小朋友,你可真聪明啊!”妹妹高兴地提过花灯说:“姐姐,你真了不起!谢谢你!”我的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

回到家,我和妹妹在后院玩花灯,妹妹仍意犹未尽,忽然她兴奋地对我说:“姐姐,我们玩游戏吧!”“你这个机灵鬼,又想到什么游戏啦?”我说。“姐姐,你有几根烟花?”妹妹问道。我说:“你是不是打我烟花的主意?”“我哪敢啊,好姐姐。”妹妹连忙拉着我的手解释。我疑惑地说:“仙女棒15根、彩菊10个。”心里暗自猜测:又打什么鬼主意?妹妹听后兴高采烈地说“我也是,我们就来玩猜灯谜的游戏,来20局,谁输了,就给一个烟花对方,最后,谁的烟花少,谁就输了,妈妈当裁判。”原来是这种小儿科啊,我立刻信心十足地说:“你怎么可能赢我呢?只管放马过来!”开始时我占上风,渐渐地妹妹有了转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局很快就赛完了,我和妹妹打成了平手,妈妈郑重地宣布:“我决定:加赛一场,加赛是抢答,抢到的人可以选择是自己答还是对方答,答对加十分,答错就算对方赢。请听题:谜面是包拯出门。”我想了想:包拯外号包黑子,包黑子出门,黑加一个出,不就是“黜”吗!我连忙举起了手说:“妈妈……不,裁判大人,我要自己回答,答案是‘黜’。”妈妈看看了我,又看了看妹妹,说道:“我宣布,最后的赢家是—孟恬。”我对妹妹扮了个鬼脸:“我说你比不过我的嘛!”妹妹回了我一个鬼脸:“哼哼!今天算你运气好,下次再来,我不信赢不了你!”妈妈笑着说:“好,我们明年元宵节再举行一次猜谜比赛!”我和妹妹齐声欢呼。

多么愉快的元宵节啊!我盼望着明年的元宵节快快到来!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3

今年我在丽江,第一次赶上了元宵节和少数民族的棒棒会。

早上,我一起床,洗完脸刷完牙,就开始帮助奶奶包元宵,和其他各族人们一样准备过元宵节。我从奶奶刚和好的大糯米面团上揪下一小团,把它按成圆圆的一小块面饼,再把糖馅放入面饼的中间,包好搓成球形,就做成了一个个的元宵坯子。因为爷爷不喜欢吃糖,所以奶奶特地准备好了肉馅,包肉元宵。刚开始学放馅儿的时候,我并没有放太多,但包起来之后,馅儿还是露出来了。我便仔细观察奶奶是怎样包的:原来她是先把面饼中间按凹下去一个小坑,这样就能把馅儿完全包住不再露馅了。

我们包好了所有的元宵坯子,再把煮元宵的水烧开,把元宵坯子放进开水里去煮。过了一会儿,原本在水面下的元宵逐渐浮到了水面上来,奶奶说这浮上来的元宵就表示它已经煮熟了。于是我们把熟了的元宵都盛在碗里。

再过一会儿,我们便围坐在饭桌四面,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元宵早餐。由于我也参加了包元宵的劳动,今年的元宵我吃起来特别有滋味。元宵又代表团团圆圆,一颗小小的元宵,就代表着人们的心愿。

棒棒会是少数民族人一个特殊节日,实际上它和元宵节是同一天,也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人民过元宵节的活动之一。过完元宵节之后,年也就过完了,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春耕即将开始。我们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就会把木棒做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或者玩具,拿到集市上和其他的人交易,因此就形成了棒棒会。这些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棒棒会内容愈来愈丰富,规模也愈来愈大。

我们吃完早饭,就去文化广场。作为棒棒会的内容之一,这里正在举办花卉展览和书法展览。那些花形状各异,有的还挂上了金、银、铜奖牌。我仔细观察了挂上奖牌的树木,有的下半部分似乎都已经枯萎了,可是,上半部分竟奇迹般的生长出了新鲜的枝干和树叶,甚至绽放着鲜艳而硕大的花朵。也许是人们赞赏它们坚强的品质,才给它们奖牌的。

书画展览室里,有许多的名人书画。那些字,个个都那么生动形象,刚劲有力;那些图画都那么栩栩如生。有几幅最令我难忘:一幅是许多向日葵正迎着太阳茁壮成长,将来一定会为国家做出贡献;还有一幅画着一只雄鹰,正在展翅飞翔,我仿佛看到了将来的希望。

看完书法展,我们就去昭庆市场赶棒棒会。一进来,除了买卖锄头把、镰刀把、链盖等传统农具之外,还有买卖苗木花卉甚至大型根雕艺术品、工艺品的,有买卖飞鸟鱼虫的。还有大量肥沃的山基土:整车的、整袋的、成堆的,价廉物美由人挑选。还有人买卖各种造型的花盆:陶瓷的、细瓷的、木质的、塑料的、大的、小的、新奇的、古怪的,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在一个地方,我们看到卖木头兵器的人,妹妹顺手买了一把宝剑,叫青龙剑。还有卖拐杖的,一根才十元钱,爷爷就买了一根。我们还买了三盆花,两袋优质山基土。在赶会的会场里,爷爷还遇到了他的很多朋友也来赶棒棒会,他们热心交谈,非常开心。

棒棒会象征着春耕农忙时节即将来临的情景。棒棒会又代表着我们丽江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刻苦、而又享受着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快乐,这真是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个神圣而又快乐的节日。今天,是我在丽江度过的第一个元宵节和棒棒节。所以,我感觉到今天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的快乐。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4

过了春节,元宵节转眼就到了。当全国大多数的地方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汤圆时,小城的元宵节却有不一样的`风俗。

元宵节这一天下午,人们备好蜡烛、香、烟花,先到自家的祖坟点点蜡烛香,放放烟花,一是新的一年里让祖宗感受一下人间的香火,二是祷求祖上保佑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趁着家人上坟的时间,家里的主妇们升起灶里的火,一口二尺四寸的大铁锅里,放上大半锅的水,淘米下锅,再放上芋头,腌过的猪骨头、猪肠、豆腐干、香菇等各种佐料。灶下火正旺,锅里水开,白气冒上来,骨头的香味就乘着白气直赴进了鼻端。这时粥还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地熬,待到佐料发出的香都融合到一起,锅里的粥越来越稠。上坟的人回来了,一锅香气诱人的杂烩粥就可以出锅了(在我们小城叫咸酸粥)

说起小城元宵节不吃汤圆吃杂烩粥的风俗,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小城因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算得上穷乡僻壤了。人们过完春节,备的年货也吃差不多了,又到扳着指头算着粮食的时候,元宵节到了,小城的一巧妇们灵机一动,搜罗了一下家中的剩菜剩饭和不多剩下的年货,到在锅里煮了一锅杂烩粥。一尝之下香浓可口,邻人争相效仿,口口相传,就成了小城元宵节吃杂烩粥的习俗。

埋头“哧溜、哧溜”地吃着粥,母亲总会笑着对我们说:“多吃点,十五夜可要吃十五碗呢,上坟前三碗,回来三碗,看完龙又是三碗,你们敞开了肚子吃。”引来我们的一陈笑声。

这边还在收拾碗筷,那边锣鼓声声响,烟花朵朵开,板龙灯会已经开始了。“锣鼓响,脚底痒”,想起小城的这句谚语正印证了看龙人的心里。

小城的龙是板凳龙,在一条条板凳上以竹条为骨,白纸为身,做出威严生动的龙头,一节节如在飞腾的龙身。做龙是村中做龙老人的拿手活,不过一个龙头,也得做上一两个月,龙身由村中各家的老人负责做好保管。到了舞龙的夜晚,各家各户拿出自家的龙头和龙身,在村中的操场上,用活木栓栓上龙头和一节节龙身,龙头和龙身里再放进蜡烛,一条闪闪在夜间飞腾的游龙就出场了。而举龙即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的是举龙人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两三百节的龙身加上一个大龙头,龙头的五六个人抬,一节龙身要两个壮汉替换着举。龙身长了,人多了,配合起来就难了。举龙的时候,领头人一喊起,后面的人就得举,领头人一说放,就得放下,如一人配合不好,该放下时没放下,或转弯时偏了点,两条板凳的活栓就全打拆成剪切状,很容易伤到就近看龙的人,有时还会拆翻了蜡烛,烧了龙身。所以每年举龙的人都要挑身强力壮的,还要是有经验的。

月上柳梢头,龙游大街小巷间,人声沸腾,人头涌动。举龙的五六百人加上看龙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前游移,人中有龙,龙中有人,人与龙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站在高处看,一条皎龙在夜色上下飞腾,龙过街穿巷,每到一家,那家家主摆好蜡烛香火,在锣鼓声烟花声中,龙为人间祷福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元宵节的作文1000字 篇5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舞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