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笔墨馆 人气:2.62W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三年级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阅读教学。三年级是个特殊时期,由低段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阶段的过渡时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重视字词学习 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中学生是通过理解的,抓住课文南辕北辙的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竞赛看谁读得最好,设计以导演演员这样的环节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表扬鼓励,用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当导演,当演员这样让学生喜欢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用尝试给人物加上动作、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以下6个环节:

课前谈话,揭示寓言的含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自由读文,小组内竞赛读通课文→体会文本,小组合作演绎文本→拓展文本,了解寓言的生活意义(教育人)→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的完成,主要分以下四步:

㈠、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

你读过哪些寓言?文章围绕哪句话展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教师直接揭示寓言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整体把握全文,梳理顺序)

㈡、生生互学,老师适时点拨

1、同桌互助解决字词问题。

2、小组竞赛、互学,创造性地表演再现文本,教师给予适当地指导,

3、教给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同桌间评价字词的掌握,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理解,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全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加以点拨,使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很好的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

㈢、落实口语训练,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拓展文本的外延。

2、教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当今还有个别学生2300年前的古人批判过的愚蠢事情。个别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南辕北辙》现象:(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进行两个口语训练:①说说你知道的当今社会《南辕北辙》的事例。

②你想对故事里的那个人坐车人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㈣、 布置作业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不少像《南辕北辙》中的那个人一样做愚蠢事的人,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读读,并在晨会上展示。

《买椟还珠》、《杞人忧天》、《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

这些愚蠢的人做一些事情听起来很可笑,可是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希望你不仅能会读、会讲,还能用这些故事去教育身边的人。

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思路

《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见各种水果为线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题,拥有吸引幼儿的趣味性、以及引发幼儿思考的逻辑性。因此,我把这一故事作为激发幼儿大胆讲述的载体,开展活动设计,并对故事进行了加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本活动主要通过情境引导和思维引导两大策略推进。一方面通过教具、问题等情境,努力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支持性语言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渐进式的思维引导:从看见水果说它的形状的正向思维,转接由黑色的水果的形状猜测是什么水果的逆向思维,再过渡到“肚子里的水果都飞出来”的跳跃思维,把活动引向高潮。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三方面出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感知物和形的匹配。

2、通过欣赏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得太多。

3、学说“多多‘啊——呜’一口吞下了(水果)”的句式。

三、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如下:重点:学说“多多‘啊——呜’一口吞下了(水果)”的句式

本次教学活动属于语言活动,根据语言领域中小班“喜欢阅读会有序看书,能发现、讲述画面中有趣的人或物”的目标,我将活动的重点定为学说一句话。在纵观整篇故事后发现“多多‘啊——呜’一口吞下了(水果)”这句话,富有趣味性,且便于幼儿用动作表达,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因而,将其设为重点。

难点: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并能根据水果的形状来猜测水果的名称。

小班幼儿由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的限制,看着水果图片来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还能够应对,毕竟这几个水果比较常见,幼儿接触地比较多,而使用逆向思维,根据水果的形状来猜测水果的名称,则对与幼儿有一定难度,一时难以回答。

四、说活动准备

1、图片:香蕉、葡萄、苹果、西瓜各一个。

2、《小蛇多多》ppt。

3、小蛇教具,大肚子的小蛇图片。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演示小蛇教具,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介绍小蛇多多。

之后,出示大肚子蛇的图片。“咦,多多怎么了?他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呢?”引发幼儿好奇,引出故事。

(二)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因为故事后面的部分有些相似,而幼儿又善于模仿,所以只要将这一部分吃透,下面的内容幼儿就相应容易接受。

首先,出示香蕉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样的香蕉?小蛇多多看到了一根的香蕉。他会怎么做?然后,在讲到“多多‘啊——呜’一口吞下了香蕉”的时候让幼儿学一学‘啊——呜’一口吞的动作,并边做动作边学说这句话。

小蛇多多吞下后,他的肚子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回忆吃完饭自己的肚子是什么样的,为下面小蛇多多吃的肚子很撑、很难受做铺垫。

接着用相似的方式讲诉葡萄,幼儿就很容易接受。但是一直使用这种方式就会单调,幼儿容易感到无聊。因而我又设计了猜测游戏,引导幼儿讲述:小蛇多多还是没吃饱,它又扭啊扭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这一下它又会找到什么好吃的?拿水果图片,出示部分,让幼儿猜测,吞下了什么水果。

之后,我又加大了难度,出示黑色的水果的轮廓图,让幼儿来猜吃得是什么水果?以此,增加趣味性,吸引住幼儿的兴趣。

(三)运用PPT的方式,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这一环节主要解决“多多的肚子为什么会那么大呀?多多都吃了哪些水果?小蛇多多吃了这么多的水果以后,肚子会感觉到怎么样呢?”的问题。通过提问“你们有没有像小蛇多多那样,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一次吃很多呢?感觉怎样?”

以此得出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一次吃太多,吃多了肚子会涨涨得、很难受。最后,简单地讲诉多多后来的事情,完整故事。

(四)结束:

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故事。听的过程中,再与幼儿共同说一说句子“多多‘啊——呜’一口吞下了(水果)”,加深印象,达成目标三。并在故事听完后,再次提醒幼儿: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一次吃太多,吃多了肚子会涨涨得、很难受。达成目标二。

六、说教学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并且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我通过播放ppt课件,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而且,我有效地将语言与幻灯片的演示结合在一起,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猜测法:出示水果图片的部分,让幼儿猜测是什么水果。出示水果的轮廓图,在让幼儿猜测。

3、暗示指导法:教师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身份。改变以往的说教方式,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暗示幼儿,充分体现了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4、动作模仿法:幼儿好模仿,我在学说句式时,让幼儿模仿‘啊呜’一口吃东西的样子,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蝴蝶的一生》。《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开展活动。"春夏交接之季,空气潮湿而温暖,户外的花坛里,树木下,草丛中都变成了昆虫的世界。面对这一切,成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而孩子却会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聆听,还会迈开那活泼的小脚去追逐,为此,我根据重庆市《幼儿活动发展课程》大班下册"动物的秘密"这一主题,从幼儿生活出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蝴蝶的一生》这个课题。

本次说课我将分四部分向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进行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幼儿现状分析由于本班幼儿是一个较为活跃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集体,所以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都较强,因而每次的教学活动也都显得生动、有趣。

2、活动目标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如下:

①进一步了解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丰富知识经验。

②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

③体验模仿的喜悦,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感受艺术中的美。

3、活动重、难点以及解破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了解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配乐故事、图片展示、观看课件、交流分享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用肢体语言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大胆观察模仿,以游戏的方式去进行有效突破。

4、活动准备由于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并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①空间准备:春天和秋天的场景布置。

②物质准备:蝴蝶玩偶,关于蝴蝶生长变化过程的教学图片以及多媒体课件、配乐故事带、彩带纸。

以上就是我从这四个角度对教材进行的分析,接下来是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特意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以平等进行交谈的方式开展活动,可以形成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亲自操作,亲身体验,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活动的同时,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互补学习。

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赏识激励法、游戏法、多媒件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在确定教学方法后,我还将对幼儿的学习方法加以引领指导,这就是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学法指导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此次活动中,我将指导幼儿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多种感官参与法《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要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耳听、脑想,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此次活动中我就采用了模仿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探索结果。

最后进行的是以上这三个部分的综合运用阶段--即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形式,活动流程为:

出示玩偶,激发兴趣--针对问题,交流探索--观看课件,积累经验--结合图片,单一模仿--结合故事,连贯表演--分享快乐,共同提高。

1、出示玩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出示蝴蝶玩偶,并以它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我是快乐的蝴蝶,你们觉得我漂亮吗?你们愿意跟我做朋友吗?"2、针对问题,交流探索--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漂亮的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此时,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分组讨论,得出初步探索结果。

3、观看课件,积累经验--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了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丰富知识经验。

4、结合图片,单一模仿--幼儿观察教学图片,在对探索结果进行巩固复习的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运用肢体语言对蝴蝶成长的单一过程进行想象模仿。

5、结合故事,连贯表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平台,让他们整合之前的单一动作,根据故事情节大胆运用肢体语文进行连贯表演,从而进一步巩固蝴蝶从"卵-毛毛虫--蛹--蝴蝶"的蜕变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中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式,学习并运用。

一、用故事导入

1、讲完故事后随机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新、型、玻”三个字中“新”字的第十一笔竖撇要写得较长一点,“型”字第四笔竖要写得短,“玻”字的第六笔竖撇要写得稍长一点。

2、理解“新型”这个词的意思。

二、初读启示

1、 全文一共六个自然段,前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并做上记号。

3、 学生交流、汇报。

三、读悟、解疑

1、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在读中找出描写这五种新型玻璃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2、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白写说明文时不仅关键的词汇不能丢掉,而且还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四、以读促写

为了达到读写整合的目的,教学中在学生弄明白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情况下,我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说出来,而是设计成“自述”的形式让学生写下来,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巩固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采用这种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也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

五、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习作完成后让学生当众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随后进行互评,教师再作适当的点评。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当众面批费时少受益面大,又能培养学生说话的有序性。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礼仪教学活动《争做文明小市民》,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育方法,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文明礼仪是展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更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尺。《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之前,我园已经开展了文明礼仪月,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有关礼仪的有关知识及做法,为了促进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增强自身素质,做一个文明小市民,我将通过语言引导,游戏竞赛,绘画表现等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所以我设计的这节礼仪活动课《争做文明小市民》,是很有意义的。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点,对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社会领域提出:教师教学目标要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因此,我认为,在整个活动中要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一个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下面我将从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能力上: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认知上:提高对社会公德的判辨能力,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根据目标,我把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设为重点。把如何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地制宜的选择材料,我做了一下两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水彩笔,白纸,对错牌,记录板,小红花。这些都是为了更直观的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活动过程。

知识的准备:幼儿对我们生活的城市——宜昌,有一定的了解,对有一些公关礼仪也有一定的认识。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整个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学习兴趣特点,尤其是幼儿已有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教师要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参与整个活动,根据本班的幼儿特点,我分辨运用了提问法,直观演示法,游戏竞赛法。

(1)说教法

1、提问法: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幼儿,并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我的提问并不需要单一的答案,而是改成开放式的提问如:“你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等类似开放式的问话,这样,既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多给予他们说的空间。

2、课件演示法:配合谈话,把视频呈示给幼儿,来表现家乡的美丽,既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多给予他们看的空间。

3、游戏竞赛法:游戏应该是我们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结合大班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竞赛环节,不仅能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多给他们玩的空间。

(2)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幼儿为主题,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抓准难点,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游戏竞赛法,练习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谈话,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倾听能,口语表达能力。

2、游戏竞赛法: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正是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3、练习法:这里指的是绘画表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说活动过程:活动中为围绕目标,动静交替,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一,谈话,导入活动。

1、提问: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你们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这样直接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一、观看视频,启发幼儿说出感想。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欣赏。

2、提问:片中有哪些景点,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小结宜昌的美景。(让孩子直观欣赏,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观察宜昌市民行为图片,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1、提问:看了视频,图片,我和你们一样,都觉得宜昌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宜昌越来越美吗?

2、过渡语:宜昌的美丽和我们每一个都分不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这座城市,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好市民。平时,我见过不少宜昌市民,我把他们的行为拍了下来,请你们来当评判员,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3、展示ppt,幼儿讨论,自由分组,并进行分组举牌比赛。

4、总结出文明市民的标准。(守法,讲卫生,爱护公物,举止文明,帮助他人,健康生活。。。)(通过分组游戏竞赛的方式,对社会公德有一定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并总结出争当文明市民的标准。)

三、学做一名好市民。

1、讨论:如何做争当文明小市民。

2、那我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贴到我们的作业栏,提醒别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孩子们把自己所想的在纸上表现出来,对之前的活动有一个巩固,也有一定的拓展。)

结束语:

本此活动,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发展特点来设计的。活动中的亮点就是:我遵循了《纲要》中“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和精神,满足了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当然,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社会公德也不是一节课可以学会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整个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我就像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朵礼仪之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我们的精心培育,这朵美丽的小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绚烂。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面说课稿》是人教版-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人物风采”为主题展开。《一面说课稿》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并适当运用目标导学法、情境激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 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环节3研读赏析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环节4拓展延伸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电路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手段以及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看法和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部分连接电路的知识,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小学课本中是通过“如何让小灯泡发光”来激发学生对电的兴趣,而对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怎样画电路图、电路连接的注意点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没有涉及。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电学的起始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完成对基本电路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入研究电路。本节内容量很大,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学习认识电路并能画简单的电路图;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的对应转换。

二、 学情分析

我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所任教的民族中学八年(1)班的全体学生,从学习能力和态度上看,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从小学简单的介绍“如何让电灯发光”到八年级的要求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怎样画电路图、电路连接的注意点等更深层次的内容跨度较大,学生往往难以适用,个别学生可能会有畏惧心理。

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学过电路连接部分知识,学生也有过亲自动手连接电路的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思维特征上看,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思维能力,但分析能力比较和抽象能力薄弱。

从兴趣特点上看,八年级学生对形象具体的事物较为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而且在课堂上较为主动和活跃。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

②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以及了解常见的电路符号。

③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的对应转换。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电路的连接能够正确辨别电路三种状态及电源短路的危害。通过电路图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的对应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激发学生对探究电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在实际电路中检查简单的故障,培养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各元件的基本作用,学画简单电路图。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的对应转换。难点: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的对应转换。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课堂容量,我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最后我着重分析教学过程,即进一步阐述如何将我以上所谈到的教学精神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

1、引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我从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夜景引入,同时出示各大城市的夜景,

设问:电是从哪里来的呢?电在你们家里有哪些用途呢?从而引出课题—电路图

2、新课教学:我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电路的基本组成

课前先在每个小组中摆放一个小灯泡,请同学们连接电路,使桌上这盏灯发光。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连接电路,小灯泡都能亮起来。接着我请同学们想想,你们所连接的电路有哪些不足?(由于课前没有给他们准备开关,所以电路应该都是有问题的。)从而让学生改进电路,使电路逐渐完整,并能够方便地控制灯的亮和灭。然后引出简单电路的组成,接着再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电路中各元件的基本作用”的教学任务。

环节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紧接着我又问:“怎样能使小灯泡熄灭?”学生自然会想到断开开关,也有学生会想到其它的一些方法,我都加以评价和鼓励,最后归纳出一个共同点:电路某处断开——引出断路的概念,并与通路相对照。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讨论:造成开路故障的可能有哪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开路的概念。

我提示再用一种方法使电灯不亮,请同学们取一根导线,将它的两端接触小灯泡的两个接线柱,发现电路现象发生变化时,强调必须立即使导线脱离接触,学生按要求操作,发现灯泡不亮了。我又问:‘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然后老师做电路短路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短路造成的危害,并知道短路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这个实验不仅突破教学的难点,而且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此时老师还应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的教育,并强调以后实验时的些注意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短路造成的危害,我引入一则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短路的危害形成一个切身的体会。

环节三:电路图

对电路图元件的教学,直接让学生阅读书本第117页的电路元件符号,强调画元件符号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电路、思考认识电路元件符号,尝试画出各元件符号,再尝试画出刚才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从学生所画的电路图中选出几幅进行投影,让学生对这些电路图进行评价,由此引出规作图。最后分析电路图与实物图的不同之处。

环节四:电路图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从一个试一试:如何让两盏灯同时发光引入。在学生的连接中,挑出两种不同的电路,并介绍一种叫并联,一种叫串联,给出串并联的概念。并结合实物图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为下节课详细理解作铺垫。

3、小结:我通过提问学生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电路图有个系统的认识。

4、板书:纲要式板书,目的为了条理清晰,体现中心内容,突出重点。

到此我的教学过程就好了。

5、反思:在进行短路概念的教学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说明电路短路会造成怎样的结果,是不足以使学生信服,而学生对此往往又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用牺牲一节电池为代价,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只需破坏一节干电池,而不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做这个破坏性的实验,这样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的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九课《落日》一课。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这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说教材。

打开《落日》这一课,我就被书上“剩云残日弄阴晴”的美好画面给吸引住了。这是一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的形式来发现落日的美以及落日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用水粉来表现落日。通过本课,能够更深入的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的美,从生活中捕捉到美,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本节课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结合本科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A.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

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

B. 技能目标: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

写生能力。

C. 情感目标: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

自然的情怀。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懂得不同的观察时间和地点,落日的色彩都会有所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能观察出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落日时天空以及周围景物的色彩变化规律。难点确定为: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在主观感受的同时尊重落日的色彩变化,大胆的表现落日美景。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应在课前准备好水粉颜料、画笔等美术常规用具。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了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采用音乐导入法,用课件播放与落日有关的歌曲,引起学生对落日的兴趣,也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运用多媒体出十多幅落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落日的特点,再通过欣赏、讨论名家作品及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行尝试创作。最后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品的评价,达到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起到激励学习、引起动机的作用。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底层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我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五个环节的预设预设:

1.发兴趣,导入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是

至关重要的。首先,我用课件播放《夕阳红》这首歌曲,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是歌唱哪一类人的?紧接着,基于同学们的回答,再问:“那夕阳,也就是落日,和老人有什么共同点呢?”结合同学们的回答,我得出总结:落日是地球自转形成的一种自然规律。虽然,我们无法把即将落下的太阳留住,但我们却可以用手中的画笔,将那绚烂的色彩留住!以此话题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落日》。

2.欣赏落日,丰富体验。

这个环节,我首先课件出示《西湖美景》问学生:“这里是哪里?你觉得她最美的是哪里呢?”接着,我再出示《西湖的黄昏》然后抛出问题:“同样的西湖,不同的美景。这幅作品,你觉得哪里最美呢?”通过两幅作品的对比,让学生发现西湖黄昏天空的绚丽多彩。然后我让学生寻找西湖黄昏天空的色彩,同时,我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色块,并按图片上从远至近的规律排列。最后再让同学们来说说对这些色彩的感受。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所以,我紧接着出示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幅作品,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三张作品天空中色彩的不同。为了巩固学生对落日时天空色彩及色彩规律的认识,我点名让学生上黑板排列色块。当然,落日时,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天空,所以,我再出示三张落日时地面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色彩及结构特点。

这一个环节的欣赏,最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画落日的第一个步骤:色彩的选择。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与拓展学生的色彩表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创作提供参考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3.观察学习,尝试创作。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梵高、莫奈以及郭正英、尹小军的作品。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出示尹晓军这张作品时,我首先提问:“看了这张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之后紧接着问:“那这种感觉你是从画面的什么中感受到的呢?”通过这样的问答方式,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从色彩、构图、情感等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欣赏作品。欣赏完名家作品,我再出示几张学生作品,让学生也来分析一下这些作品是如何从色彩,构图,情感等方面来表现落日的美,以此,为学生接下来的创作进行了再一次的铺垫。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考虑到不同学生能力水平,我提出了以下两个层次的作业要求。

a. 可挑选一张有关落日的图片或照片进行创作。住一天边色彩的变化。 b. 结合本节课内容,将你心中的落日画下来。

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进行适时恰当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

4.展示交流,评价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我的落日你来留”。我要求完成作品的同学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同学们来寻找自己想要留住的落日,可以是其他同学的,也可以是自己的。同时,说出你要将他留下来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

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作品展示完毕,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并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希望同学们用更多的表象手法去表现美。 最后,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方式。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因此,教学板书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我的板书确定为这三个板块:

课题《落日》

《西湖的黄昏》色块示意图 作品展示区

日落前天空色块示意图

日落时天空色块示意图

日落后天空色块示意图

TAG标签:#汇编 #说课稿 #模板 #九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