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笔墨馆 人气:1.81W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课文是一篇翻译作品。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从缠着妈妈不愿长大,到为了妈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过程,赞美了这位小姑娘对妈妈、对家庭的热爱。课文比较长,但是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情感也很贴近学生。

【说学情】

虽说学生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方法,能够读懂这样浅显的文章。但由于文章比较长,生字特别多,二年级学生刚学会阅读,阅读的速度比较慢,一堂课要完成识字与阅读两项任务有相当的困难。

【说教学目标】

三个目标字词和阅读展开,层层设置,步步提高。目标一,抓字词,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目标二,抓朗读,旨在体悟文章意味;目标三,抓理解,旨在升华感情,明白事理。

【说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在一课时里完成全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只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通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纵向串联,突现重点,抓住课文的主旨。

【说学法】

“读课文理解词句”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落实这点还得从句子入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划划、圈圈、填填都是一些比较直观,便于学生操作的方法。因此,本堂课中,教师主要让学生用“划一划句子、填一填句子”等方法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不能“一笔带过”。但在教学时,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音形义要各有侧重。本课十个生字,“缠、粥、刷、擦”重在字音的纠正;“厨、缠”要指导字形;“缠”还要理解字义。

(2)二年级也是进行词句训练的重要阶段。《课程标准》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掌握词义,要改变和淡化死记硬背词语概念和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因此,在理解“缠”的意思时,可分两步进行: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用动作演示来了解“缠”在生活中常指“绕”;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读句“那时你就不缠着妈妈了”,让学生在语境体会“缠”在这儿表示“纠缠”的意思。

(3)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通过读句子、找句子、填句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反复接触语言,感悟语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舍得化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并增加个体阅读的次数,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参与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教学实录片段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师: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读了课文,学了生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师:大家要仔细听,听清楚是否读正确。好,开始。

生:(读课文)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教师引导大家评议)

生:某同学把“缠”字读错了。

生:“胳膊”,某同学没读准。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生字和易读错的字词。在出示字词的同时,进行生字教学。)

师:这几个字再请同学来读一读。(教师边说边出示:梳、粥、刷、厨)

生:(读这四个生字)

师:对,它们都是翘舌音,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个字,请你看看拼音再读一遍。(教师边出示“缠”,边请刚才读错的同学重新读)

生:缠。

师:这回读对了,是翘舌音。以后读生字时一定要看清拼音。那么,“缠”是什么意思呢?谁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做了一个一圈一圈绕的动作)

师:对,“缠”有“绕”的意思。不过在课文里可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待会儿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长文短教、长文快教”的方法,引导二年级学生“有详有略”地学习课文内容,高效有益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教学收获:

1、字词教学分层进行,各有侧重。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自主识字,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识字空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分层教学生字新词:对于易读错的字以纠正读音为主;对于一些动词,主要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对于字形相象、意思相近的字,通过比较来辨析、区分……自学为主,适当点拨,扎扎实实地落实二年级的字词教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2、阅读教学有张有弛,有扶有放,不求面面俱到。考虑到有限的时间,较为冗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本堂课主要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少,学生朗读多;教师分析少,学生自主阅读多。总之,教师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教学案例】

开始上课了,教师直截了当地问学生:“你们想不想长大?”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纷纷举手发表看法,有的说:“我想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了,大人们就不用管我了。”有的说:“我不愿长大,因为长大了好多事情都得自己独立完成了,没人帮你了。”还有的说:“我既想又不想,因为长大有长大的好处,没长大有没长大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口说道:“有一个小姑娘开始也不愿长大,可后来她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由此可见,学习语文必须切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他们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本案例中,学生们之所以能侃侃而谈,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学习,就是因为老师一开始就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了他们“想说、要学”的欲望,让学生拥有了向往学习的热情,奠定了积极的感情基础。

【训练材料】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一个部首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字。

各()良()皮()离()

古()票()西()先()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买)菜()碗()玻璃()被子

()脸()衣服()衣柜

三、写一写。

文中“不知不觉”、“自言自语”都是四个字的词语,你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请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多。

(一、二为基础题,三为兴趣题。)

说课稿 篇2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方法】

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课前准备】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学习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⑴ 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⑵ 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⑶ 过渡段:第9自然段。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四、学习景物描写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⑴ 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TAG标签:#模板 #汇总 #说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