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

笔墨馆 人气:1.79W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一、课前布置预习,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

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出示预习卡,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 ,因为它。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板书总结,深化感情(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结束本课学习)

7、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针对学生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它还叫什么呢?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重点导读。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如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其次,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希望使他们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会词的意思。以此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让学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位置、外表和给人的印象进行比较,深刻认识花生的朴实无华。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爸爸教育我们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课文分析

这首诗时当代使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后期,噩梦将过,光明即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诗中把种子比作“沉默的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在寒冷的冬季,种子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抒发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文大意,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唤起学生创造性想象,走进种子幸福美妙的梦境。这一重点的确立依据语文课标高年段诗歌教学目标“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引导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另外深刻领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本讲文字背后的内涵,渗透于教学环节中,体现疑问教学的人文性。

三、说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含蓄、意味深长,有关作者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学生搜集较困难,另外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方法

高年级阅读倡导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鉴于诗文语言细腻而深沉的特点,我选择“读悟结合法”,读中悟,悟中读,充分感悟文本,以诗文为凭借,让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放飞思维与想象。另外从班级实际出发贯彻“点拨法”、“对语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智力活动空

五、教学流程预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积累语言,理解感悟诗文大意,唤起学生无穷的想象。

3、深刻领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4、渗透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憧憬美好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

2、感悟诗文大意,唤起学生创造性想象,放飞思维、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背景音乐:钢琴曲《梦》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师介绍:泥土中的种子;破壳待发的种子;长出嫩叶的种子。

师:看完后,你想对种子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感想]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种子的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

1、读一读

[词语,齐读两次]

2、填一填

这篇课文是我国当代女诗人()的作品,全诗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节,第二部分是()-()小节。

[指名回答]

3、想一想

你希望这节课能解决哪些疑问?

[自由质疑]

三、展示目标

师:除了这几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还有这样几个任务:(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师: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任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课件展示金钥匙内容)

师:现在就带着你这把金钥匙来打开知识之门吧!

四、导学探究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1、种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2、种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样实现它的梦想的?

3、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小组合作,品读,感悟,理解。中相机插入叠词的作用,指导朗读]

[反馈交流]: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生活的环境。文中的哪一段写出了这些?

(指导朗读)

师:即使这样恶劣的环境,种子依然在孕育着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回答]

师:面对困难,种子并没有放弃希望,它在——[生接读: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为了希望在努力着,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粒怎样的种子?

(板书:不畏艰难乐观向上)

指导朗读,感悟

这样一颗种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五、感悟意境

诗的语言非常优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诗中优美的语句吧!

师生激情齐颂全诗。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六、课堂延伸

种子的梦是美好的,诗人的梦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呢?说说自己的梦想,用你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梦吧。

[生课堂练笔]

七、板书设计:(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小伙伴》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这个单元主要是以学习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教育孩子们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不能只用语言上的`关心或责备,应该给予最需要的帮助,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同伴;那才是最具体、最有效的。学生通过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阅读课应于学生阅读为主,教师只能给予引导,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提出的问题还是由学生去解读,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

3.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三、说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主要以情感及语气的表现来进行对话的形式描写四个小伙伴。并引导学生体会,同伴遇到困难最需要的是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课间你最爱和谁一起玩耍?遇到困难你常向谁倾诉?(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要想让学生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就应创设良好的语境,就需要学生充分地读。于是在此环节,我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在读之前,插入课件,让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又能达到另一训练目的:边听边读边思考。

2.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引导学习。

午餐丢了矿泉水糟糕

粗心大概公共汽车

忘记保护管理夹心

(1)同位之间练读。

(2)指名一个小老师领读所有的词语。

3.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朋友的帮忙,你还能读好那就厉害了。

(1)自由练读,教师遮住拼音。

(2)开火车检查读。(两列)

4.只留下生字引导认读。

(1)自由练读生字。

(2)男女生比赛读。

(3)老师抽卡片读。

(4)猜字游戏:

如:大官戴个竹帽子——管;二人睁两眼——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卡片,“问、间”,明确书写的内容。

2、介绍两个字的共同特点:这两个字都有一个门字框,写的时候,先写外边的门字框,再写里面的部分。

3、学生观察其它字形,提出书写要求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描摹、练写。

第二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让学生从

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课文蕴含的道理内化为孩子的情感需要。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小姐过渡:安东真是个好孩子,他把自己的面包掰开,把大的一半给了玛莎!另两个伙伴呢?维加和安娜又是怎么关心玛莎的呢?

二、朗读感悟维加、安娜和玛莎的对话。

1.自由朗读第二~七自然段。

2.指名说维加、安娜都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3.出示维加说的两句话指导朗读。

你怎么不吃呀?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第一句强调“?”;第二句注意“!”。

4.评选最佳“安娜”。

(1)自由练读安娜的两句话。

(2)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3)读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5.指名读玛莎的话,读出心情好沉重语气。

三、朗读感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听教师示范读或者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四、全文朗读指导

1.讲解要点:

(1)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

(2)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读他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2.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能在读中深入感悟,读中深入思考,读中深入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读,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使之能达到训练目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分角色朗读四个小伙伴的对话,朗读熟练以后,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演。

(2)议一议: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3)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4)四人小组,发挥想象力,把课文表演出来。评选最佳“表演奖。”

五、创设情境,课外延伸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联系课文,提出:

1、如果你是小伙伴们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玛莎,你会怎么想?

2、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你有帮助过谁?或者是你接受过谁的帮助?

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就能使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内化为孩子的情感需要了。

六、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通过举例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的旱灾,进行情感教育。同时教育他们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并能够继续传承这种美德,让世间充满爱;让爱充满每个人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如此幸福;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他人。最后,用一首《感恩的心》来结束这节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三课。品读课文,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二、说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这种读书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思考。

五、说课前准备

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七、说板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警戒的道理。

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地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的插图,着力表现了雏鸟对"我"的信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掌握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人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一切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在请教了几位老师后,大胆进行了教学的尝试。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尽量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掌握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初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音,特别是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在开始的阶段,先在课件上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让学生讲自己看后的感觉,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多读几遍,在读中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了珍珠鸟的可爱。朗读的感觉也好了。

接着我引导学生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然后在课文中找"我"与珍珠鸟相处的语句,并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效果良好。在了解"我"与珍珠鸟怎样一步步熟悉的过程时,主要是让学生自学,从珍珠鸟的动作、表情以及"我"的反应等语句中寻找答案,并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作者与珍珠鸟的感情,学生学得很投入,朗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引出: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学习也就变的简单而快乐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征集爱护鸟类,创造和谐环境的广告语活动,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在自学的时候,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2、教学过程的衔接上本人还是觉得有所欠缺,过渡还不自然,细节的处理不够精致,在教师本身的师范性上表现的不到位。特别是朗读,教师应该把学生不正确的朗读习惯及时的纠正。

3、课件的使用不是很确切,在制作上就需要修改,另外,在使用上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本人的进步离不开你们的指导。

【片段一】:

师: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师: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摇头示意不明白)

(评: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问: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中心,即理解"信赖,往往会创造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示意不明白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知不足,方能主动学。")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生读课文)

师: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逐步的信赖"我"?

生:是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接近……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还有"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生:老师,从前面1—3自然段也可以看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

师:说说你的依据。

生: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时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我"又在鸟巢纸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滕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的家!如果不是"我"对珍珠鸟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能这样悉心照料吗?

生:还有"我"对小珍珠鸟的关爱——"我"由听到小鸟"又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开始,就几乎与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鸟出生了,"我"忍不住拨开绿蔓察看,映入眼帘的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犹如蓬松的球儿的小鸟,"我"的喜爱之情不难想象了。

师:可见"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爱"与"信赖"相生相伴。

师:那么,"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

生:"白天,它淘气地陪伴我;夜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可见小珍珠鸟对"我"的亲近与依恋。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这是人鸟和谐相处的境界。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师生:(齐读)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评:这里,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理解该中心句的:第一个层次是理解"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第二个层次是理解"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逐步地信赖‘我’";第三个层次是理解"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这三个层次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原因,其中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理解的是现象,第二层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该中心句的关键。)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板书设计(略)

TAG标签:#说课稿 #模板 #五年级 #语文 #六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