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有关高中体育说课稿3篇

有关高中体育说课稿3篇

笔墨馆 人气:1.08W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体育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高中体育说课稿3篇

高中体育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篮球:急停投篮(2)跑:耐久跑。

2、教材分析:上述两项内容分别选自市编体育高三教材体育实践部分中的第七部分篮球和第一部分跑。这二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三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篮球急停投篮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篮球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投篮方法,急停投篮是后面篮球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运球急停急起和投篮的一个技术综合,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急停脚步动作与接球和运球手的协调配合,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是复习教材,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越野跑作好准备。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三年级理科班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4、教学目标:根据高三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急停投篮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以及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跨步急停投篮的动作要领;5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急停投篮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

8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品质。

二、 说教学方法:

(1)教学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急停投篮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原地投篮比较的过程中得出急停投篮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耐久跑采用分组想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练习,使内容丰富,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三、 说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1分钟

2、球操 4分钟

运球进场,绕场一周成圆后采用教师提出动作名称,学生自己创造动作,教师进行指导和提示并纠正错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既活动了身体,又熟悉了球性,为本课的新授教材奠定基础。

3、小比赛 5分钟 目的是既热身,又以此引出课题,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其改进技术的欲望。

4、急停投篮 18分钟

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分组不轮换,动作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急停投篮。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 徒手两步急停练习

(2) 拿球自抛自接两步急停

(3) 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投篮练习

高中体育说课稿 篇2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略)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2,积极思维;3,协作互助;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十、场地器材设计(略)

高中体育说课稿 篇3

《25米往返接力跑》是出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第三章田径的一节。这是一节技能课,是水平三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25米往返接力跑”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本知识,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验跑的乐趣。

根据水平三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学习跑的折线反应及跑的手臂摆动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他人动作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往返接力跑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目标的设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方法以及手臂摆动位置的技术。

教学难点:往返跑时身体控制及手臂摆动的控制。

二说学情

下面我说一下学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往返接力跑”的教学中来,并掌握“往返接力跑”的简单技术;但学生的自控力不足,需要积极引导。应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快速跑能力和折线跑的反应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接下来我说一下教法,为体现教学中 “兴趣性”“游戏性”“着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利用游戏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运动原理,在热身和分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集体主义观念。

四说学法

科学的学法是学生获取真知的桥梁。接下来我说一下学法,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讨论、探究。通过对动作的观察,初步建立正确的技能概念,在技能学习中充分发挥视觉、触觉多种感官进行体验感受,并在对比和讨论中表达自己感受,了解运动参与对情绪的影响。在探究中领悟科学锻炼的真正意义。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身体发展和心理认识规律,我的教学部分分为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本课重点。

一、开始部分:

我的开始部分将安排三分钟:整队集合、点名报数、安排见习、宣布上课。

整理队伍和点名报数是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实施教学奠定了基础;安排无法参加教学的学生进行观摩,宣布上课的开始。

准备部分:

我将采用游戏的形式作为导入;

采用“接电线”游戏,让学生体会拍手折返跑的感觉,并发现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跑步姿势存在的问题。将游戏作为导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达到热身的目的。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整个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我设立了三个教学步骤:

讲解示范法:

首先由学生列举自己崇拜的跑步明星,介绍往返接力跑和手臂摆动的技术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以及在跑在运动中所处地位和重要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我将进行25米往返接力跑完整动作示范,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整体动作表象,并了解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强调重难点。

2、分组练习:

分组前教师强调动作技术及安全意识,按照项目特点,由快到慢,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安排三组练习:

第一组,根据往返接力跑姿势要求,3秒钟跑停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预备跑姿势及起跑瞬间的感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出来这种感觉。

第二组,正常的弧形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动时手臂的摆动技术,引导学生辨别他人动

作,最后达到自我分析动作。

第三组,25米绕杆往返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得到优秀的同学和一般的同学绕干圈数不同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基本同时到达终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领会科学锻炼真正意义。

三个组循环交替进行练习。

比赛游戏:整体异质分为4组,进行25米往返接力跑比赛。学生学以致用,熟练巩固,培养学生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

相互点评与教师点评

练习之中和练习之后,学生小组长组织相互点评,进一步领会动作要领;老师在各组间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和表扬学生在练习中优点,提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修正动作的目的。

结束部分

1、身心放松:选取太极动作或普拉提动作进行身心放松,培养学生运动后放松意识,陶冶情操,培养终身体体育意识。

2、课程评价:总结经验和不足,学生总结收获,教师检验教学成果。

3、整理器材:培养学生爱劳动,爱体育的意识。

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35%—40%;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50次/分;练习强度为中偏上;90%学生知道跑的基本常识,80%学生掌握基本跑的方法,60%学生能完成跑的技术动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TAG标签:#体育 #说课稿 #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