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笔墨馆 人气:6.07K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得是在武器高度发达的今天,长城砖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有一天它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它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本文思想教育内涵丰富,融爱国主义教育与人生观教育为一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这一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词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从文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文的重点是长城砖的思想转变过程,难点则是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告诉人们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取情境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思路如下:

创设情境,设疑——自读自悟 ,质疑——小组合作 ,解疑——师生互动,释疑——回顾内容,悟情。

2、学法

结合教法,根据本篇童话生动有趣,含义深刻,但不易理解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运用我校语文创新教学改革所倡导的“串疑导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又适时地予以点拨指导,学习步骤如下:

初读课文——发现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合作讨论——汇报交流——反思领悟。

三、说课前准备和资源索引

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为我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增添了新的闪光点,而其中丰富的教师备课上课素材为我们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学适当合理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在上《长城砖》一文前,我先从中央电教馆资源服务系统中下载有关该课的备课资料和媒体素材,这些素材直观形象,对于创设情境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有较大的作用。同时上网查找有关长城砖的资料,将这些素材整合成本课的教学课件。还让同学们在课外收集有关长城和长城砖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更深入理解。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设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播放一段从资源服务系统中下载的长城美景以创设情境,再出示长城砖和红砖的对话。我适时地激发兴趣:“这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自以为最无能、最低下、最可怜的长城砖,居然被人们掀下来,送上飞机,来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在旅行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从而从有趣情境中顺利地将学生导入新课的教学中。

2、自读自悟,质疑

接着,我引导学生首先通读阅读提示,明确探究目标,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快速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结合阅读提示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解疑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潮流,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因此,我校语文创新教学所倡导的“串疑导学法”就是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自己解决问题,善于同学之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先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再合作探究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把一些基础的问题,如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神采飞扬等词语的理解在同学们的自主探究中迎刃而解,而那些不能理解的问题则请求同学老师帮助。这样,在融洽而充满鼓励的合作气氛中学习,学习效果无疑是最佳的,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

4、师生互动,释疑

通过小组交流解疑,剩余问题的焦点很自然地就集中在促使长城砖思想转变的原因和如何认识到要自尊自信的道理上。这时我并不先直接解决问题,而是着重引导学生朗读。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最经常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要通过朗读让学生释放情感。在指导朗读之前,为激起学生的自豪之情,我先播放了一组长城美景图片。在学生热情高涨时,我让学生注意一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词,试着读给同桌听,看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放声朗读,读给大家听,要把热爱、赞美之情在朗读中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我还特别注重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懂得课文中人物的身份、心情和性格,体验文中人物的心境,并以现场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以所读角色身份谈参观后的感受,例如:大学教授激动的心情,华侨老夫妇的自豪与爱国等等……通过诵读悟情与发散思维,答案就在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和有趣的语文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从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想象力和个性化理解能力。

5、 联系实际,悟情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小明连续两个单元测验都不及格,禁不住垂头丧气地说:我真没用,肯定不是块读书的料。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你要怎么劝服他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为小明出谋划策,鼓劲加油,这时我因势利导,布置以下课外活动任务:

6、课外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你也有过“妄自菲薄”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样克服的?

(2)搜集交流有关自尊、自信、自强的事例,以“朋友,你要自信”或“抬起头来,前进!”为题开一次演讲会。

五、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围绕长城砖的思想转变过程即由“自惭形秽”到“自尊自信”的转变,突出转变的原因是赞美,点明了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才能自尊自信自强的道理。

六、说教学预测

本文的教学,我始终以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巧妙设疑,激趣导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探究课文内容和进行语文实践的兴趣,合作学习,朗读妙悟,理解了课文内容,进而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但是由于本人的经验和水平有限,本课教学设计还需要不断改进,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插进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篇课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是上节课的延伸,更是本单元主题展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第二课时,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把握民歌、民谣的内蕴美。

4、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这课时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

这课时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学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多渠道接受信息,我还设计了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中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动情,以情促读,注重熏陶,加强理解,以读启智,注重启发。读中感悟,角色体验。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设计: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由于这课题蕴含着丰富的意韵,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提问:“启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月光启蒙”?课文主讲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

(这一设计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这个环节我分四步进行:

(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2)、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

(3)、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美景说哪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相关语句。

(4)、议:互相议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读一读、画一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2、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相机板书:民歌民谣 展开想象,飞向诗歌的王国)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板书:智慧才华。)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拨“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这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深情与芳香”。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民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纯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教学课程更是灵活性,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鱼肚期待,阅读反思和评价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回读“她让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谈体会。(板书:启迪)

(我认为这样设计即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3、感悟后一部分

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悟、品三步来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读文重句子

(2)、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读10—13小节。

(3)、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点拨学生品读。(师用相机板书:勤劳的双手)

(综观这几步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

4、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配乐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这样设计既体现可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灵活性,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了坚实基础)

四、板书设计:

17、光月启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益智”为主题,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我将这篇课文分为2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1、帮助学生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认识偏旁“夕”“母”;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中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认识这些生字,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教学生写会3个字。

二、说学生情况

(一)一年级孩子对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问也就是孩子们很想解决的问题。

(二)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朗读能力都很弱,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向学生展示花生实物,引出这篇课文,这可以吸引学生探知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通过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课文,并标出生字及不会读的字。然后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字音教学

1.出示课件(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读这些词语(点名读、齐读、小老师带领读),并引导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在读会词语的基础上,将生字独立出来,做成生字卡片,粘贴到黑板上,要求学生会读,提出重点字音,并请小老师带领读生字;

3.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正确的分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并讨论记住这些生字的办法,老师给予补充;

4.复习生字,并用生字组词,主要通过开火车、苹果乐园两个游戏来进行。

(四)全班朗读课文,使学生再一遍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学习过的生字,进入第二课时。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二幅图的内容?

1—2自然段

让学生自读1自然段,并起来说读到了些什么;通过展示花生的花的图片,让学生理解“鲜艳”(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并通过提问“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么问鼹鼠的?鼹鼠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切身的感受小松鼠与鼹鼠当时的对话场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3—5自然段 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没见到花生,小松鼠心里觉得怎么样?(承上启下,让学生理解小松鼠的奇怪和失望,并要求学生能用这样的语气读该句子) 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疑问?(换位思考,引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

出示花生生长于地里的图片或动画,让学生观察,知道花生是生长在土里的,并进行思维拓展: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吗?

(三)书写指导

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好“生”“里”“果”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范写,并提出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描红;叫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练习,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写这三个字,老师最后进行评析。

(四)布置作业

1.将三个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每个字抄写5遍,要求整洁、规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具准备

事先准备好上课要用的课件、花生、生字卡片和小黑板。

TAG标签:#人教版 #模板 #说课稿 #汇总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