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科普知识>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

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

笔墨馆 人气:1.52W

红土地是指红色土壤的土地,红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分,滇南、湖北的东南部,广东、福建北部及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等的一部分,以及西藏南部等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

为什么中国南方有大片红土地

在低纬度地区(一般指南北纬30°之间),广泛分布着一种砖红色的土壤,中国的长江以南、广东、广西、云南是中国的主要红壤区,四川南部、贵州南部、海南的中北部等地也有红壤分布。

高温多雨、冬夏干湿季节变化明显的亚热带气候是形成红壤的重要条件和原因。像其他所有土壤一样,红壤是岩石长期风化形成的,岩石经过阳光和风雨的风化慢慢破碎,变成了土壤母质。在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被分解破坏,硅、碱金属以及碱土金属不断释放并随雨水流失,铁、锰、铝之类的不活泼元素也常呈水化氧化状态而有所移动。

可是,这类水化氧化物在移动时,一遇到干旱就要脱水,变成带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锰、氧化铝而固定下来。由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高,所以红色占了上风,又因为受其他元素的影响,红色中还略带灰色,成为砖红色。有意思的是,黄壤中的含铁量也很高,不过在干湿季分明的条件下形成红壤,干湿季不很明显的条件下就形成黄壤。

红壤酸性大,矿质养分少,保肥性能差,易板结,还容易产生铝锰毒害,因此一般不宜直接种植粮食作物。不过人们也可以适当地改造红壤,让它符合耕种的需要,比如增施有机肥来改善土壤的酸碱值,或者利用化学反应、播撒生石灰等方式来增加土壤中的碱性元素和有机物质等。还有一种有效利用红壤的方法,那就是种植本身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农作物或经济林木,比如茶树、柑橘已在南方红壤地区广泛种植,不仅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在一些地方还成为旅游景观和特色文化。

相关背景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一种在当地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叫红壤。这种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红壤的改良

当地人们因地制宜,通过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对红壤进行了改良,并种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既保持了水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红壤的特征

土壤显酸性,颜色为红棕色。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公里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公里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每年9至12月,一部分红土地翻根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斑斓,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了红土地壮观的景色。

形成原因

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2.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红色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

石质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 红壤进一步侵蚀 石质裸露

黄色沙漠:西北地区沙漠广布

白色沙漠:南极大陆冰雪覆盖

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质荒漠化。

红色荒漠的原因

水蚀作用:即被水侵蚀了土地。

形成的人为原因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

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我国丘陵山区,“红色荒漠”的形成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其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应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所致。

红土的作用与用途

1、种植农作物:红土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

2、种植经济作物: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3、建造红土球场:红土球场属于沙地球场,它是沙地球场最典型的代表。这种场地不是非常坚硬,地表铺有一层细沙或砖粉末,球落地时与地面有较大的摩擦,湿度正常的情况下,球的起跳速度会比较慢。红土球场比硬地松软,相对草地造价低廉。

红土是一种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红土一般呈褐红色,是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而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特性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