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散文>沈园的黄昏经典散文

沈园的黄昏经典散文

笔墨馆 人气:2.63W

绍兴城唯一坐船去的地方是沈园。

鲁迅故里下河坐乌篷船,船撸轻摇,水声汩汩,穿桥过洞,片刻就到码头了。想想青藤书屋的清冷孤寂,鲁迅故居的人海如织,沈园会是如何的情景呢。边想着便上了岸,往沈园里去。

苏州园林多明清人的审美,比如留园那样的经典,我也觉得略嫌稠密紧蹙了,只是沧浪亭还有些宋元气象,疏朗质朴,存几分野逸。

绍兴沈园八十年代遗址发掘,恢复六朝古井、唐宋地基、宋时的湖石、明代水池。

亭台重建,也是仿造宋画里的样式,疏疏落落,浑朴简淡。园子路径皆碎石所铺,任它青苔蔓生,移种的百十株古梅偃仰虬曲,疏朗的庭园活泼泼便有了生气。

最是一池初夏的荷叶,圆孜孜的绿在水中,婉婉动人,再有一个月,风过荷塘,想满园都是荷花的清芬了。

来这里游览,散客、组团,都要参观刻着陆游和唐婉词句的碑墙。

八百多年前的沈园,这样的两个人儿,旧地重游,命运的无情安排,让彼此这样偶然相遇。

一杯酒,两首词,文采与深情,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

世间有些事情,外人不会懂,感情的`事情,尤其如此。所以看着人头簇拥在山墙前,听着导游对词句标准版的朗读和解释,

莫名觉得有些荒诞,却又不可笑,毕竟是凄婉的真实故事

绍兴真是个奇怪的地方,除了有陆游和唐婉,还有绝世才情的徐青藤,迹近神人的鲁迅,离此不远,是豪侠女子秋瑾的故居。

各处走走,只觉得沈园最亲近,即使有这样感伤的故事,也能使人生多些温暖

想起祖父去世前,小姑婆得知祖父病重消息,客身在贵州,舟车辗转,急急赶回来。到得病床前,刚跨进门就哭着叫:“二哥!二哥!我来看你了。”

弥留之际的祖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一滴泪珠,挂在眼角。小姑婆是祖父的祖母自小捡来,捡来时候说是给祖父做媳妇的,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后来老太太变卦,将小姑婆嫁给姓余的男子。

同在一个城市几十年,父亲说,病床上的祖父知道小姑婆是要来看他最后一眼,一直等着不肯走。

白发老人心中的这份情,临别时分难割舍。

那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父亲给我说这事,说奶奶也是知道的。

今天来沈园,竟然想起这段。

平常人世平常的情,一代人没了,仿佛都消失了。

小姑婆的照片,唯一的全家福里,也没有的。

沈园的空气里早没有了当日的黯然神伤,只是这样一个阳光斑斓,明艳妩媚的下午。

鸟儿悠悠地在树上啼叫,人来人去,黄昏时,忽而寂寥,夕阳的光斑泛起金灿灿的红色。照到那一池绿荷叶,仿佛是张老油画。

坐在树荫石凳上,静静看这暮色里的庭园,偶尔起来一丝风,四月江南是这样的柔软温情。

走近石碑墙,陆游的字,依稀像他的样子,可唐婉的,分明是明清人的书写,婉而劲,不似女子手笔。

斑驳迷离,前人旧迹,晚风里,随夜色一起渐渐暗下去。

来江南,来这样的地方坐坐,江南的意思,有多少,便是在这样的园子里。

TAG标签:#沈园 #散文 #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