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散文>鸡鸣寺的散文

鸡鸣寺的散文

笔墨馆 人气:1.4W

1、鸡鸣寺

鸡鸣寺的散文

霏洒谧山麓,遥眺绿扶疏。

云岚飘处,薄雾袅袅坐僧庐。

走进莲花幽坳,谒访鸡鸣梵寺,汕尾海丰途。

雨过野辽阔,极目自心舒。

惜平生,素繁碌,少暇如。

何妨学步欧翁,聊泻醉中壶。

观那红墙绿瓦,又看飞檐宝殿,赏览火香炉。

最喜佛弥勒,笑口哂俗徒。

——《水调歌头·莲花山鸡鸣寺》

由于华坤医生与鸡鸣寺长老有个诊约,我们驱车往东,来到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

“莲花山”在国内不止一处,如广州番禺区、广西金秀县都有同样山名。名称“莲花”,不光由于山形似花、清纯如莲,还因它是佛家崇尚净土的象征吧。“鸡鸣寺”在别处也有,如江苏南京、辽宁辽阳的同名禅寺都享誉远近。所说“鸡鸣”,是《诗经·齐风》的篇名,亦即“鸡鸣戒旦”、黎明早起的含义。

海丰的莲花山、鸡鸣寺,自有特色。

清早,我们进入了距离县城14公里的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路旁松杉交翠,绿色如染。感觉空气湿漉漉的,仿佛能扭出水来。风中带着一股淡淡的咸味,可知此山离海边不远。

向远处望去,但见群峰叠叠,翠秀连绵。在那云雾山岚飘处,绿树扶疏,烘托着那座禅寺,掩映着楼阁宫阙。天上飘起了霏霏细雨,那红墙绿瓦在空濛中显得分外清幽,令人很自然就会联想陶潜《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世外桃源的意境。

鸡鸣寺,俗称“半岭庵”,建筑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它始建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原址在寺对面约5里的莲花山下,当年因住持和尚常在破晓时听见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附近有“如来盘石”、“猕猴奇石”、“犀牛望月”等自然景观,有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弥勒佛像、东洋古银币等文物古迹,还有长叶竹柏、仙茶古树、土沉香等珍稀植物。景色清幽秀美,因而成为旅游名胜。

此时寺内大雄宝殿内,僧人正在做法事,香烟缭绕。殿前的弥勒佛像尤为有趣,他腆着大肚子,左右手臂各抱着一个幼儿,笑口大开,似乎在哂笑尘世忙碌的俗人哪!

雨过天青,空气特别清新。站在殿阶高处,极目远眺,眼前天高地阔,山色如画,令人心情酣畅,一如欧阳修之醉。

2、大佛坐像

野宽天阔,踏山腹,坛绿花鲜拥簇。

耸筑高台,莲座顶,端坐如来佛祖。

略展长眉,平舒远目,穿透尘俗雾。

慈航应引,古今香客无数。

俯瞰日暮苍山,有鸡鸣古刹,楼阁端肃。

净土清幽,苏轼入,方丈茗茶相属。

可叹苍生,多烦嚣劳碌,岂及渔父。

暂歇行旅,客船钟响一渡。

——《念奴娇·大佛坐像》

在鸡鸣寺左侧的莲花山上,耸筑着一尊露天大佛。据说这是粤东最大的佛像,通高几达10米,以青铜铸造,故名“莲花铜佛”。

佛像背倚绿林青山,前面是多层石阶,两边绿草为坛,居间鲜花点缀,衬托着高踞趺坐的佛祖塑像。坐佛妙相庄严,造型优美,显得古雅朴素;脸露安详慈爱的微笑,一双慈眼似乎在垂视众生,右手执着代表拔除痛苦的无畏印,左手拿着象征给予快乐的与愿印。

置身高台,面对着旷阔的天地,鸡鸣古刹的钟鼓之声隐约传来。此情此景,让人顿生暂歇行旅,“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感慨。

我们走下高台,重新进入寺中。法事中歇,华坤医生随即为寺僧诊疗。之后,长老请我们品茗,那茶叫“龙头凤尾”,入口清香,甘味留齿,怪不得清代诗人、书法家江逢辰当年在寺中品尝仙茶之后,曾赞不绝口,并题诗曰:“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

最后,长老赠送两斤莲花山茶。哈!妙茶!

算来,出门前后一个月,远足驱车上万里,今天终于要回到出发地——广州了。

同伴们在车上说说笑笑的。有人说,沿着海滨高速公路先到达珠海、深圳,张老师等4人先到家,就可为大伙准备晚餐。这个提议很诱人,大家立即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起来:“这是辞别晚餐,吃什么更好呢?”最后,大家统一意见——由张老师招待一顿“酿苦瓜”。张老师很认真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立即打电话给家中的.丈夫,让他采买材料、酿制佳肴。

可是,谁也没想到,按GPS导航仪指示的路线,车子先到达了广州,此时已是入夜后的8点多钟。已经到了家门口、应该在广州下车的5人,还要再去珠海么?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在张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大伙都赞成去吃那顿“辞别晚餐”!这就意味着:往珠海再返回,要多费时、多耗油、多跑300多公里哪!

驱车再跑两个钟头,到了珠海张老师家中。她的先生将做好的“酿苦瓜”端出来,大家早已饥肠辘辘,个个吃得朵颐大动,连声“好吃,好吃!”一边吃着佳肴,一边聊着这次远足的趣事。

我们组成的这个“准师团”,9个成员原都是同乡,几乎全是“发友”或故友,其中有5人互是亲戚,有6人是小学或中学的同窗,有4人曾是同一间学校的同事,又都是华坤医生的老师。这样,一次临时的“结队”中,就融合了——乡情、友情、亲情、同窗情、同事情、师生情,是那样的令人缱绻。所以,哪里仅仅是佳肴好吃,更是友情珍重啊!

“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终于分手了,无不依依惜别。我们5人再回到广州时,已是子夜。

回顾这次旅程,真是收获多多。为此,我写了一首《五律·远足心得》——

驴游似进学,岂怕脚磨鞋!

大地铺书本,山川展卷迭。

缫丝应困蛹,破茧可成蝶。

远路知识广,闻觉更快捷。

樟园好友赠玉:

万里驱车若驾风,千般美景收囊中。

临别笑赴苦瓜宴,绕道飞歌乐无穷。

人生自在休作茧,潇洒傲游入云空。

君言大地书一册,翻阅山川兴正浓。

TAG标签:#散文 #鸡鸣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