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散文>让主体精神自由飞扬的短文散文

让主体精神自由飞扬的短文散文

笔墨馆 人气:3.17W

大学是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殿堂,四年的大学生活更是每一位学子人生经历中的一份宝贵财富。然而,当我们真正地步入大学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让主体精神自由飞扬的短文散文

11月5日,文法系主任杨继昭教授和书记应李桂凤教授应邀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围绕当前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迷茫状态、浮躁心理、考研应试、考证就业以及与专业学习等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众所周知,很多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处在茫然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李书记指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新生步入大学生活所必经的一个阶段,我们应该从正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学习生活的改变、对专业的陌生感、目标的不确定性、家长的期望过高等等,造成了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进而使同学们的思想和行为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找到使自己产生迷茫感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路径与方法克服困难,缩短迷茫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李书记同时强调,一方面要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但不要无限度地放大这种消极情绪。

选定目标,坚固理想,承担责任,完善主体,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浮躁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从小学到大学,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同学都不同程度地遇见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杨主任谈到,要解决浮躁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到主体的自律、自觉与自省,因为,是主体精神的脆弱,极大地妨碍了许多同学应对环境变化的进程和质量。 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不可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千差万别的需求,当现实的反馈满足不了主体期待的时侯,只有主体的进步与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与需求。大学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每一个人都应学会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有效应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把目标固化,让“被就业”与“被考研”所牵动,坚持守望世道,成就持续发展。同时,杨主任还强调,我们应具备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但必须减少情绪批判,努力做到理性批判,把批判的矛头多指向自己,不要使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就一些学生所关心的考研问题,主任和书记特别强调要明确考研的目的性,结合自身的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他们将现阶段的考研人分为四种类型:一类为继续深造,追求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二类为缓冲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砝码;三类为环境

所引,随波逐流,趋同行为;四类为家长意愿所迫。当考研的目的出现偏颇,“被考研”将是一个必须接受的违愿之果。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量力而行,不要成为“学历主义”和“集体无意识”的`奴仆。考研只是人生经营的手段,而绝不是人生奋斗的目的。

对于要不要“考证”,主任和书记给出的见解是:考证本身可以作为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印证途径,同时又是捕捉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并且考证过程也是我们对未知领域探索的一个过程,这既可以增加我们的就业筹码,又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心。但是,在考证前我们也需明确目的。因为,通过考证获取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只能满足社会浅层次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充盈证书的含金量,增强职业生涯的核心力竞争力。杨主任还强调:“选择考证与主业最好不要发生矛盾,那种为考证而放弃本专业学习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那无异于抱椟还珠。” 现在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观点,即认为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的就业需求毫无关联,尤其是社科类专业更像是一种“吃青春”的行业。对于这种说法,杨主任给出明确的答案:专业的有用与否,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很功利、很感性直观地看待专业学习与就业需求的关系,这种低层次的“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会从根本上颠覆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根基,无论从事那种专业学习,能否就业只是检验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品质的打造、专业视野的拓展和专业敏感的培养。一旦把专业学习工具化、功利化,我们就会陷入主体选择与评价的迷茫而不能自拔,因为专业学习的灵动绝不在于其知识点和相关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而在于对未来发展的基础性贡献。

此外,杨主任还谈到:大学是充满自由精神基因传承的学术团体,而不是职业或就业的训练场。大学之基在于觅道,而不能局于觅术。成功者在于守道,在于追逐信仰,以求获得自身的持续进步;失败者在与守术,在失败面前寻找理由,一味渴求外部环境的改变。切记,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上帝。

山高人为峰。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去诠释和践行大学精神的价值与内涵。让主体精神自由飞扬,这是时代与未来的召唤!

TAG标签:#主体 #散文 #自由 #短文 #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