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散文>正在消失的老物件散文

正在消失的老物件散文

笔墨馆 人气:1.85W

时光如水,岁月匆匆,带走的不仅是我们的青春年华,还有许许多多曾经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老物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我们也不要忘记了这些老物件在曾经的岁月里给我们的帮助。

正在消失的老物件散文

一、蝇甩子

蝇甩子,顾名思义,其作用就是用来驱赶苍蝇的。它是用马尾巴编制而成,用一个上好的檀木或红木做杆,握在手中,甩来甩去,就可以驱赶苍蝇了。它的灵感来之于马尾巴,夏日的时候,天气炎热,也正是水肥草美的季节,那些牧马站在草地上,低着头,尽情地朵颐着。这样的季节,也正是蚊蝇肆虐的日子,它们围绕着马群,一会在唇上啄一口,一会在屁股上叮一下,让这些马儿不胜其烦,只好不停地左右甩动尾巴,来驱赶它们,受之启发,人们便发明了蝇甩子。既然如此,我想发明它的人一定是马背民族,或者蒙古族,或者满族,这都很有可能。当然,通过电视剧和一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上至仙界的南海观音、太上老君,下至僧界的方丈住持都使用蝇甩子,可是人家的叫法却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截然不同,他们把这物件称为拂尘,当然,他们那可绝不是用来驱赶蚊蝇或拂去尘土,而是要拂去尘世的烦恼。至于黎民百姓,自然凡尘琐事是脱离不了的,所以蝇甩子就在这些人家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后来,随着苍蝇拍子、灭蝇药物,窗纱的出现以及更高科技产品的发明,蝇甩子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二、烟笸箩

过去农村,大多数人都吸烟,而且绝大多数都吸自家栽种的旱烟。这种旱烟大体上有两种吸法,一种是用纸卷,都是现吸现卷,这种吸法多为年轻人和壮年人;另一种吸法比较讲究,是用旱烟袋,这种烟具是由三部分构成,前边装烟叶的叫烟袋锅,是用上好的黄铜制成的,连接它的是烟袋杆,类似于烟道或炉筒子,可以起到过滤尼古丁的作用,一般是金属制成的,也用用木杆制作的。烟袋杆的尾部是一个烟袋嘴,大多都是玛瑙或玉石雕刻而成的,有的烟杆上还套着雕饰着精美花纹的银箍,以当时的价格,一套好烟具,大概也得七八十元。这种烟具的缺点是携带不方便,而且那些老太太为了减少尼古丁的伤害,往往把烟袋杆做得很长很长,甚至叼在嘴上自己都够不着烟袋锅,这时候就喊:孙女,快来给奶奶点个火!那时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听话,要是放在今天,老人每抽一颗烟都要孩子去点,哼哼,那你就等着吧。

因为几乎每个大人都抽烟,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个盛烟叶的的器具,就是烟笸箩。这烟笸箩的取材是各式各样,有纸糊的、柳条编的'、木刻的,大小不一,千奇百怪,这也是北方民间的一种生活工艺品。相对而言纸糊的居多,它简单轻便耐用,而且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图上颜色贴上各种图案的彩纸,美观大方,逐渐的就在各地区普及了。

那段日子,不管走进那个农家,主人都会把装着旱烟叶、卷烟纸和火柴的烟笸箩递给客人,就像今天招待客人端茶递水一样,成为那时的待客之道。当然,时代进步,人们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健康,吸烟的人也越来越少,这古老的烟具——烟笸箩也就渐渐失去了作用,退出了生活的舞台。

三、袜桩

曾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所以衣服破了缝缝补补都是很正常的,袜子破了也不例外。但是比较起来,衣服裤子比较好补,补袜子就难了,因为它是一个套筒,稍不注意,针线就会越界,把上下两层缝在一起,往往是窟窿补住了,脚却伸不进去了,于是聪明的人就发明了一个像脚或鞋子的物件,把袜子套在它外边,打补丁就不难了,这个器物就叫袜桩,有的叫它袜楦,还有的叫它袜撑的,都很形象。也确实,那个贫穷时代,一年能有一双袜子穿就已经不错了,所以缝缝连连,补丁摞补丁是很自然的事。如今,生活变好了,人们都不差钱,袜子穿过几天,没等露窟窿就会被扔掉,根本就没人去打补丁,袜桩自然就失去了作用而成了古董,真的,不信你就收藏起来,过上三五十年,保证就是个稀罕物。

四、鞋拔子

过去的时候,人们大多都穿自家缝制的鞋子,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这一代比较熟悉的千层底,这种布鞋刚开始穿的时候都特别紧,不紧不行,因为它越穿越松,如果做得稍微宽松一些,穿到最后不跟脚,那怎么行呢?因为开始比较紧,穿起来就比较难,于是就有人发明了鞋拔子,是用木板、黄铜或牛角等材质做成的,头部弯曲呈弧形,内弧与脚后跟吻合,外弧与鞋后跟吻合,典型的第三者插足,插在脚后跟与鞋后跟之间,轻轻向上一拽,鞋跟就被提上来。

清代举人李光庭有一首吟咏鞋拔子的诗:

“适履何人甘削趾,采葵有术莫伤根;

只凭一角扶摇力,已没双凫沓踏痕;

直上青云休忘却,当年梯步几蹲蹲。”

人们借助鞋拔子的“一角扶遥力”,就可以轻松把很紧的鞋子穿在脚上,非常方便。现在,不论城市乡村,所有人都买鞋穿,自然那么紧的鞋子谁也不会买来让脚遭罪,自然就用不着鞋拔子了。

五、鸡毛掸子

据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受此启发,他用野鸡毛制作了一把扫帚,后来,由于鸡毛太软,又不耐磨损,树木的枝条和竹条便取代了鸡毛,而用鸡毛做的扫帚却成了清除室内器物浮尘的工具——鸡毛掸子。这鸡毛掸子外观美丽,是选用公鸡不同部位的毛,把相同的排列在一起,使掸子红绿相间,错落有致,不用的时候插在花瓶里,还美化了环境。这物件至少在我十几岁时还在使用,只可惜它有很大的弊端,所到之处,虽拂去了器物上的尘土,可是却把室内的空气弄得尘土飞扬,于人的健康极为不利,最后也就被人们逐渐舍弃了。

六、笤帚疙瘩锅刷子

早些年间,在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住的是平房,就是在城里,住楼房的人家也不多。

这种房子土墙土顶,当然也有在上面铺茅草的,不管哪一类,都是跳下火炕,脚踩的就是泥土,所以笤帚就成了打扫卫生的主要工具,至于说墩布之类的东西,别说见过,都没有耳闻,就是有它,沾水一拖,马上就和泥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这样的房子打扫卫生还得靠笤帚。

这些笤帚是用大多都是用高粱糜子的穗儿制成的。普通的高粱也行,但不耐用,使不多久就坏掉了。有一种专门做笤帚的高粱糜子,它的穗儿长且柔软,不会轻易折断,把上面的籽粒脱掉,然后用水浸泡软了,就可以轧制笤帚或锅刷子了。

现在各家各户不论楼房还是平房,市内的地上都铺了地板砖,打扫卫生也是用墩布和更高级的吸尘器取代了笤帚,刷锅洗碗也是洗洁精、液压洗碗刷、洗锅刷等等五花八门,那些落伍的笤帚疙瘩锅刷子之类的自然也就被束之高阁了。

七、篦子

篦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是和梳子配套使用的,其主要功能是刮虱子和去头皮屑。也有助于舒筋活血,刺激大脑细胞。

过去年代,卫生条件较差,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落后,洗洗刷刷的机会少,也很少有衣服换洗,人们身上、头发上很容易生出寄生虫——虱子。这东西繁殖能力强,还能传染,如不及时清除,自己发痒难受不说,还会殃及身边的人,于是就用人发明了竹篦子。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换洗衣服多了,生活方式也变得科学卫生了,这些寄生虫赖以生存的温床销蚀了,虱子自然也就绝迹了,竹篦子也就失去了作用,渐渐被人遗忘了。

八、拨了锤

拨了锤是东北农村家庭制作麻绳和纺毛线的工具,一般是用牛骨头或木头制成。它两端粗、中间细,正中间穿一个铁丝做勾,就好像两个圆锥体对在一起一样。这物件在使用时要一手向上拉着毛线,一手拨锤子两端,使其不停地转动,因此叫了个很贴切的名字——拨了锤。

过去的时候人们都穿自家做的千层底老布鞋,这千层底是用浆糊把破布一层层粘起来,用麻绳一针接一针地钠出来的。而纳鞋底的麻绳就是通过拨了锤把线麻纺制成的;同时还可以用它纺毛线,合成织毛衣毛裤的原料。如今,人们不穿千层底了,也不穿自家编织的毛衣了,自然也就不使用拨了锤了。

像这样的老物件还有许许多多,比如风匣、火熨斗、牛皮靰鞡、毡疙瘩……在过去的生活中,它们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如今,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些老物件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达,我们都不要忘记这些老物件曾经给我们的帮助和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

TAG标签:#散文 #物件 #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