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文学体裁>散文>故乡的四季经典散文

故乡的四季经典散文

笔墨馆 人气:3.3W

像是一条透明的河,从重重叠叠的山里,从远古神话和轩辕族老祖先升天的那个峰巅南麓跌落,几经转折,浮浮沉沉的,款款而至,自古及今。时间仿佛凝滞了,拂上去,却有质感。那河,因此如丝绦,还如二八妙龄的女子,初窥了云雨、略识了风情的眸子。难以读得通透,是因为含蓄了,有了内容。

故乡的四季经典散文

这便是青弋江。以前叫青弋水。

小镇傍河而立,水以地名。据说,它是很古老的,已逾过了2000余年,风雨兼程的。还是宣城故城,府治所在。那个水码头不曾经荣光呢。

小镇古老沧桑,却并不大;小镇在撤乡并镇前,原只不足万人。许是青弋江潮涨潮落,河川日渐窘迫,水运被陆运取代的缘故吧。

一个渡口,几条巷弄,以及晨岚柳烟里的三三两两人家……

每至初夏,忒细忒稠忒明亮的梅子雨,便不期而至,淅淅沥沥,声如银针,落进蓬蓬勃勃的草丛花圃,落入柳莺依稀的小院子、花衬衫。淫雨连绵,数月不止。

于是,水暴涨,河床陡满,汹涌澎湃,黄而浊。捣衣声便在汤蓬街、马渡口、油炸滩,在小镇家家户户的窗口窗台捶响,此起彼伏。临河人家的窗口替代了大门,防汛抗洪的、见水势凶猛欲撤退的人们,弓身出入,吆喝连连。船民渔民驱舟入街市,也要避避水的风头。如遇因水阻隔的,便渡一程,算是仗义的汉子。及至盛夏,天地为炉,碧畴阡陌,唇干龟裂,一派大写意的篆铭象形文字。只青弋江河依然清悠悠的,可可宜人。黄昏时,男女老幼,悉脱去尘荷,一并在水中嬉戏。对岸沙滩,于是成为少男少女们的消夏和约会的胜地。五颜六色的泳装,呈花盛开状,足足绚烂整个季节。晚间,一钩新月斜挂,老人们在树荫下,一手持芭蕉扇扑打蚊萤,一手端起茶碱很厚的'水壶喝水,或隔三岔五地点起香烟,和靠过来的后生小伙说古。青弋江的夏天将小镇滋润得红脸花色的,故而这儿流传着不知道是何时源起的两句民谣:

“弋江河水清又清,姑娘嫂子分不清。”

这民谣似乎有点暧昧,是说这儿水土养人,还是说这儿时尚开化的早呢,恐怕已经无法考证了。大约正是因为暧昧才得以流传吧。

非仅弋江,哪个水篱院落,哪个历史悠久的小镇,能够少掉这样的带颜色的故事和传说……

秋是知酸知辣的少妇。月圆的时候,总爱倚得很高很高。看天际碧流,误几回,识扁舟。唐代的诗人顾况《青弋江》吟咏道:

“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

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

江楼印月,曲廊如肠,细细默默地咀嚼离别和期待的滋味。

夜生寒,萧萧风飒飒来,翩翩黄叶飘逸,如袅袅婀娜之舞,如感伤的古筝响起。红颜易老,良辰不再。隔长长仄仄深深巷子,有雨倏忽,缠绵叮咚,一点一滴,轻敲夜的门扉,且久久久久不绝。她于是忧虑深思,念着浮萍何处,古道西风,羁旅天涯,奄忽三载,竟是未归;念着时光太慢太长,正如双手不可触摸的重逢和梦想。

暮霭沉沉楚天阔。须臾间,白雪东西南北皆迷漫,且东西南北坠落。

青弋江愈见博大深邃,千姿百态的琼华异卉尽纳入毂中。

长堤边,一孤舟,一渔翁,一竿独钓。身后便一枝二枝,三枝四枝梅,凌寒绽放,并渐乎长渐乎盛。如火如雪,各尽其疏影暗香。轻盈无语地嬗变着季节流年。纤细柔韧的柳枝渐苏生透芽,俄而蓊蓊郁郁,伸出巧手,一缕缕抚人脸颊。晨曦里,宛如16岁的风,从水面、树梢,从孩子和情人的脸庞荡漾开来,洋溢小镇四方,长河两岸。于是,有鸟嘶哑,如三年未鸣;于是,有蜜蜂和风筝,牵引我们已经倦怠好久的目光;有湿漉漉的、甜滋滋的泥土味,小镇平添许多丰富的内容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