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话题作文>文化作文>习俗作文>腊月习俗作文(通用5篇)

腊月习俗作文(通用5篇)

笔墨馆 人气:1.39W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月习俗作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月习俗作文(通用5篇)

腊月习俗作文1

进入腊月,那些曾经将村庄笼罩在一片葱茏中的树木繁华落尽。一个个村落显露在原野上,像庄子里那些沉默寡言的汉子,刚从农事里走出,穿着那件还未来得及抖落尘土的衣衫,坐在门前的场地上。

这时节的乡村,远远地看去,有些斑驳,显出一些沧桑。有点像我们历经坎坷的父老,满脸岁月的风尘,却透出一份浓浓的亲情来。

一只只鸟窝也显露在没有遮蔽的树梢上,让走在田垄上的人抬头了望之间,心中涌起一丝家的温馨。于是,脚下的步子不知不觉间加快,朝着家的方向。

麦子已经是出苗儿,遥看,田间有一层绒绒的绿色。油菜已分垄,叶畔可见零星的未及融化的冰雪。广袤的大地难得一见农夫的身影,一群麻雀起起落落,在天地间喧嚣着岁月的苍茫。

一年中最闲散的时节,农具歇息在屋角,农事搁浅在节气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朝阳的山墙下,在慵懒的阳光里眯着眼,烟雾缭绕中数说一个个陈旧的日子,和新鲜的时光。

村口或者房舍的门框下,多了一些眺望。曲曲折折的,沿着村前的那条路,一直把目光望酸。几条或大或小或花或纯的狗在村巷里撒欢,忽然停下追逐,竖耳聆听。那陌生的却又分明是熟悉的足音,让它们一时拿不准是吠叫还是摇尾。

多少双眼睛在远远地辨认游子归来的身影?谁的一声惊喜,搅动了一个庄子的乡情的。杀鸡宰鸭割肉打酒,一次次的碰杯声里,村庄进入微醺。

有鞭炮和唢呐声传入耳鼓,好事者开始扳着指头细数,王家盖屋赵家上梁张家取媳李家嫁女……

家家门前檐下,挂起了一串串的咸鱼腊肉,有人快活地喊:要过年质且桓龇誓臧

腊月习俗作文2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孩子盼过年。年是分三段的——年前、年中、年后,今天我讲年前,进入腊月年味就逐渐浓起来,就是孩子享受幸福的日子,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去年我家的年准备得特别充分。

最喜庆的是挂灯笼,两个大灯笼是爸爸早就买了的,腊月三十一大早,爸爸就开始挂灯笼,爸爸怕悬吊得太矮碰到人的头,就把灯笼挂得高高的,从远处都能看到,也显得特亮。看灯笼亮了最高兴的要数爷爷,想当初灯泡都不点瓦数大的,如今还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他的脸上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微笑,我们的日子和这灯笼一样红红火火。

其次是贴对联,纸是红的,字是黑的。上联是:“财运亨通步步高”,下联是:“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是迎春接福。寄托着我们家庭的美好愿望,希望明年又是一个发财年。

再次是吃团年饭前放鞭炮,由于鞭炮很大,一百块钱一滚的。为了安全,要把鞭炮放得远远的。爸爸把鞭炮点燃就急急忙忙地跑回来,鞭炮就噼噼啪啪地响,震得地都动了,奶奶说鞭炮声远远超过了我平时的吵闹声。

接下来就是吃团圆饭、看春晚、拜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才罢。

腊月习俗作文3

每到腊月时,奶奶总会准备许多糯米来做汤圆面,在腊月吃自制的汤圆是我家的传统,所以,今年此时奶奶照例又开始忙了起来。

腊月的香是糯米的清香。米是奶奶精心挑选的上好糯米。把糯米放在盆子里,盖上一层棉布,浸泡一个星期。这时的我总会有点心急,常常去打扰一下糯米的美梦。轻轻揭开棉布,好奇地往盆里看看,用筷子轻轻点一点糯米,然后急切地问奶奶糯米泡好了没有,这时奶奶总是慈爱地笑着说:“不急不急,糯米泡好了,汤圆才好吃。”我曾看过那泡了三天的糯米,一粒粒透亮饱满,像一颗颗小珍珠在盆里倚偎着,像是喝了一夜的琼浆玉露,沉沉地睡着。

腊月的.香是米浆的醇香。一个星期后,奶奶便把泡好的糯米拿到集市上磨成米浆,再用白色的棉布袋子装起来放在桶里提回来。回家后,奶奶就会招呼爸爸把盛着糯米浆的袋子悬挂在阳台上,水“滴滴嗒嗒”地滴在桶里,带着奶奶的慈爱,带着我的期待。

腊月的香是馅儿的浓香。一进厨房,红豆的甜香,芝麻的醇香,桂花的清香便扑鼻而来。米浆已经过滤成了软硬适中的粉团。我最着迷的是奶奶做桂花汤圆的过程。奶奶用勺子舀起一小块粉团,两手轻轻一搓,便搓出一个晶莹饱满的“珍珠”,再在“珍珠”上捏一个深窝,形成一个小小的“富士山”,把桂花馅放进去,收口搓圆,一个汤圆就大功告成了。

腊月的香是汤圆的甜香。将汤圆放入已烧开水的锅中,再撒上一层干桂花,不多久,汤圆便在锅中“咕嘟咕嘟”的叫着,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甜香如蝶,满室翩跹。透过玻璃锅盖,只见锅内晶莹剔透的汤圆在挨挨挤挤地飘浮着。桂花伴着气泡上下翻飞,飞珠溅玉,美如流星……

腊月的香弥漫着浓郁的亲情和温暖。当我去厨房时,奶奶正给大家盛汤圆,热切地招呼我们:“汤圆好了,快趁热吃。”大家入席而座。我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汤圆送到唇边,先用嘴唇轻轻触碰并感知它的温度,然后轻轻咬开,第一口是米的甜糯,第二口是桂花的清香,清甜润滑的桂花蜜流入喉间,味蕾一点点地通透舒展,一缕沁人心脾的甘甜在舌尖缓缓散开……

咬开一个汤圆,就如打开一个乾坤,里面飘香的不仅是节日的味道,还有那浓浓的亲情。

腊月习俗作文4

数着秋去冬来的枯叶,赏着香气盈盈的腊梅,望着百年常青的松柏,我走在小区的街道上,时不时地抬起头仰望天空。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雪,内心渴望的种子正在生根,我是多么希望见到这腊月里的第一场雪!

忽然,有一两滴水降临,我连忙伸出手探一下,可惜,这并不是雪。渴望的种子在严寒中生长,我一定要见到腊月的雪!

我来回在街道踱步,把担心和失望咽下。终于,当夕阳渐渐隐去之际,第一片雪花慢慢悠悠地飘落人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伸手托住它,只见六角形的雪花晶莹剔透,一碰到手心,立刻化为一滴水慢慢散开。此时,我一抬头,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争先恐后地落下,四周已然是一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雪越下越大,渐渐地,枯叶盖上了雪白的棉被,腊梅戴上了纯白的首饰,松柏穿上了乳白的礼服。叶间白中透着点点翠绿,花间白中映出丝丝梅红。我仿佛看见了各种颜色的雪,粉色的,蓝色的,金色的……

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塑造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朦朦胧胧之中,远处的街灯亮起来了,鹅黄色的灯光映衬着点点雪白,这,就是腊月里的第一场雪。

腊月习俗作文5

在华池素有“三九三冻的野狐子没处钻”的说法,这就是形容腊七腊八的冷劲儿,我们现在提起腊七腊八印象中也仅存一个“冷”字了。其实,腊八在古代曾经是一个挺隆重的节日,有资料说,腊八节孕育于秦,形成于汉,兴盛于南北朝,之后走向衰微,以至于衰落。

腊八的腊字来自于腊月的腊,腊月的初八日,谓之腊八。腊月的腊本与自然界的季候无关,仅仅因为腊月是农历的十二月,进入年底,年终岁尾要,“大扫除”,“祭奠祖先”,“置办年”,“贴春联”等习俗。十二月便叫成了腊月,也就是说腊月本来有许多的习俗,不过在绝大多数地方,如今腊月的习俗仅存吃“腊八粥”了。

据说腊八吃“腊八粥”的习俗与佛教有关,《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说:“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节,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以后传于民间相沿成习。

我自小不喜粘食,对于腊八粥,除了喜欢吃粥的时候可以大量的放糖的甜劲儿之外,并没有什么好感,能记住的是母亲操持腊八粥和喝粥时的那种氛围。长大以后才从书籍里知道,腊八粥是有很多讲究的,据《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的桃仁、杏仁、花生仁……等做点缀。每至腊月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而母亲当年不过是把各类杂粮,放在一起煮稠而已,起稠的主要的大黄米,而出味的则主要是红小豆和饭豆,至于江米、菱角米、栗子是断断没有的,点缀之物就更是连想都想不到了。不过,那黏糊糊的粥端到饭桌上,尤其是母亲把白糖罐子摆上桌子的时候,兄弟们的雀跃和父母的笑容,还是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了关于腊八的不灭的记忆。

如今腊八粥已经成了商品,不管是不是腊八,只要你想吃,随便走进超市便可以买到,腊八粥连同制造腊八粥的岁月一起被装进了罐子里,变成了一种速食品,只有记忆不能速食,不过也仅仅是记忆而已,安慰的是空寂的心。

TAG标签:#腊月 #通用 #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