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华尔街2观后感范例

华尔街2观后感范例

笔墨馆 人气:1.98W

华尔街2观后感篇一:华尔街2 观后感

华尔街2观后感范例

在纽约最大的金融财团位于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顶部,这家公司的股东们正召开一年一度的总结会议。突然,坐在主席位置的财团总裁不理会席间热烈的讨论,爬到了会议用的长桌上,做了一个起跑的姿势。正当其他董事们对这个举动目瞪口呆之际,他说了一句,“我要从这架巨大的旋转木马上下来了。”说完,他便以长桌为跑道,奋力一跃,穿过窗玻璃,向底下人流穿梭的华尔街坠去。

以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科恩兄弟1994年电影《金钱帝国》的开头。“一架巨大的旋转木马”,这是我迄今听到过的关于金融资本周转过程最生动、贴切的比喻。当资本增值的时候,那飙升的数字就像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那么华丽、吸引人,让人忘乎所以;可一旦当资本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拥有者的幸福感却开始停步不前,或许资本仍旧在增长,就像木马仍旧在旋转,但幸福却停留在原地。对此,有些人能够用资本增长所带来的快感代替幸福,有人却被这种幸福的虚无感逼得只能跳楼。

在揭露资本的贪得无厌和金融系统的黑幕、腐败方面,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华尔街》是一部比《金钱帝国》更深刻、更尖锐的电影。它的成功首先在于身为金融掮客之子的斯通为电影中的金融运作注入了足够的细节。电影中涉及的金融系统内部的暗箱操作、欺诈和争夺现象显得错综复杂,而斯通能使其中的每一步都合乎逻辑、有据可循,整部电影就相当于一本揭示华尔街幕后运作规律的教科书。电影主要的悲剧感则体现在青年的理想在意向不到的现实面前幻灭的事实中,这方面沿用了从《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开始好莱坞电影惯用的母题,构成了对美国梦的批判。当然,电影最出色的地方仍在于迈克尔·道格拉斯对股市大亨戈登·盖柯生动的演绎。戈登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恐怕就在于他能够真正地沉醉于旋转木马带来的快感。当巴德问他什么赚多少钱才算够,什么时候会停止时,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游戏。”或者说,这是一种赌博,资本的增值就如同赌博赢钱那样能给人带来快感。

如果说《华尔街》的意图主要在于揭露和批判,那么20余年后的续集《华尔街2》则把抚慰在次贷危机中受伤的美国心灵作为首要任务。电影的副标题是“金钱永不眠”,或许改为“亲情用不眠”更为恰当。对于那些在次贷危机中输得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家庭和亲情成了唯一的安慰和避风港;而对于在第一部电影中把才华和意念都用尽了的奥利弗·斯通来说,如何为续集找到新的重心便成了电影成功的关键。于是,把美国主流价值观中家庭和亲情至上的观念放入到续集中成了最自然不过的事。尽管实际上,亲情、家庭和交易、买卖在电影里的关系一直都很混乱,有时分不清彼此。在电影的结尾,为了安慰观众,导演试图使戈登·盖柯这样一个严格恪守商业理性的角色产生真正的情感松动,主动从旋转木马下来走向家庭的温暖,但在实际效果上,女儿对他的谅解、甚至女儿与她未婚夫的重归于好,仍旧是以盖柯一次不无私心的捐赠(交易)为前提的,它们显然缺乏其他的情感诱因,这不是莫大的讽刺么?

《华尔街2》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缺少一个有力的'故事。电影的整个叙事松散、缺乏要点和结构,完全像一个二流编剧对于二十年前那个精彩故事在今天可能延续的二流想象。由于在家庭情感上耗费时间过多,电影对于今天华尔街金融面貌的展现显得模糊而缺乏细节。唯一有意思的一点是它调侃了二十年前盖柯的名言“贪婪是好的”。盖柯在出狱后的演讲中戏谑地称他的名言在今天已经“合法化”了,以指称导致次贷危机的借贷消费、借贷投资等现象。电影中数次出现的有关“道德风险”的话题显然也是为了与次贷危机后人们的投资心态形成心理互动。除此之外,《华尔街2》中便找不到什么新颖的意念来表现一个今天的美国金融社会。电影甚至让一个新的菜鸟再次问一名老手“赚多少才算够,什么时候你才会停下来”,并让盖柯再次老练地回答,“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个游戏”。当然,你可以说这么经典的答案是永远不怕用第二遍的。

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续集中戏份不多,但他无疑仍旧是最出彩的一个。即便没有第一集,道格拉斯一出场便能使人感到华尔街金融大亨的作派,感受到他的不可一世和老奸巨猾。这几乎没有诉诸太多表演因素,这是他的天赋。这种风度也在大卫·芬奇《心理游戏》中他饰演的尼克身上找到。有趣的是,在那部电影里,道格拉斯那种旋转木马上的毫无幸福感可言的生活才真正表现得让人难以忍受,以至于他要寻求一种更刺激的游戏。从内容上来看,把芬奇的电影与斯通的华尔街系列作一种比较观赏将是件有意思的事。

斯通的两部华尔街都在美国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上映(1987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股灾,并进而席卷全球),第一部保持了批判的锋芒和反思的力度,第二部除了炒炒冷饭之外忙于推销亲情和家庭等美国主流价值观,以安慰人心为己任。差异的原因何在?是这次危机更严重,人们变得过于脆弱而更需要安慰,还是斯通连“半个作者”的身份也不要了,完全成了一个商业化导演?又或者,今天的商业电影越来越以向观众提供娱乐和安慰为己任,缺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好莱坞许多优秀电影中的反思精神和公众责任感了?

华尔街2观后感篇二:《华尔街》观后感

观《华尔街》有感

华尔街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国际金融业占据显赫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完这个十集的片子让我受益良多,华尔街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作为一名学习金融的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必须更加懂得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金融的价值。

十集的内容很多,其实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第一集和最后一集。资本这个词在这两集中出现的次数尤其多。每周,每天,每时,每刻,资本都在不停息的流动。华尔街是美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它早已不是一块印第安人的土地,也不是荷兰人的一道墙而是一张撒向世界的金融之网。华尔街人也完全成为了贪婪而奋斗的人。现在的资本已经进入无眠时代。第十集主要讲解的是位于金融地位顶端的国家更替。在我认为与货币有很大的关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17、18世纪是英国的时代,随着英国工业产品在世界各地的畅销,强大的经济实体支撑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而英国也为资本之河注入了全新的元素:英国人确立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第一个世界货币,英国银行家在世界各地布局,英国人将世界通过金融之手联为一体。20世纪初,英国的金融地位开始受到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挑战。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彻底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WALL STREET意为墙街,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看这条街上的门牌就能领略到华尔街的魅力,华尔街1号是纽约银行大楼;14号是美国信孚银行大楼;37号是原美国信托公司、美国大通银行;40号是曼哈顿信托银行;48号是美国金融博物馆;60号是德意志银行大楼,摩根大通大楼;111号是花旗银行大楼??只要沿着这些门牌号一直数下去,光在这条街上就能领略到当今几乎所有的金融巨鳄的风采。在这里没有人不贪婪,我觉得如果人不贪婪的话,怎么能为自己博得更多的利益呢。没有贪婪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今天华尔街所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例如:地铁的扩张、运河的开凿、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很多带给人们便利的财富都是因为华尔街的贪婪而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在对待人类贪婪的本性上,我们应当给予宽容。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提到贪婪在经济中对人民的影响,塞德拉切克认为:“贪婪是一切的开始。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贪婪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它是进步的引擎,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不满足、总是想要更多看起来似乎是先天的自然现象,形成了我们文化的核心,比如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的原罪就是贪婪的结果。” 但是贪婪有时候也会为我们带来危机。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危机。1893年的危机、1870的危机、1907年的、1929年的危机,还有2008年的。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都是过度贪婪导致的整个金融系统崩溃。换个角度来说,可能当年是用信托来放贷,而现在则发明了各种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最典型的骗局莫过于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的投资骗局:麦道夫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以高于正常但不出格的回报和长期稳健的业绩构筑了一个投资神话,使得世界上大量机构、组织和个人为他的骗局付出了至少500亿美元的成本,造就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所有骗局的共性就是让人得到在正常情况不可能得到的好处,制造令人砰然心动的回报。如果没有被贪

婪迷惑双眼,很多骗局只要用常理去思考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荒诞和可笑。回顾华尔街历史,华尔街最初的100多年并没有监管。于是出现了德鲁和掺水股,当人们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之后才有了财经报纸和股票指数,1929年大萧条之后,华尔街开始受到真正的法律约束。安然事件的财务造假事件再一次重创华尔街,塞班斯法案的出台是一次对华尔街的及时修复。华尔街每一条监管法案的出台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这些监管法案制定的唯一原则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在陈志武对《华尔街》同名书记作序说的:“既然华尔街发展了两个多世纪,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打击,而且一代一代的银行家、投行家的确赚了大量的财富,两百多年里从来没有缺少过对华尔街贪婪的指责,但是,众多危机、丑闻都没能阻挡停止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每次照样能爬起来更健康地壮大,这本身说明华尔街必然对美国、对世界至关重要,美国经济、世界经济离不开源自于华尔街的金融。因为人性决定了:任何东西只有在它具有真正的价值,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才能经久不衰、繁荣昌盛。”我有时候想吧,那些世界首富都那么有钱了,怎么花也花不完,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数字了,为什么他们还不停地工作赚钱呢。这或许就是贪婪吧,人到了那个位置上,就不得不那么做,很多原因让他不能够退下来吧。总得来说,掌握做事情的度,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许多。从贪婪到更贪婪,最后走向毁灭,是金融大鳄们的一贯路径。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些人成功,其他人失败,生活本就如此。

华尔街的历史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纪录片《华尔街》提到华尔街的历史长达三百多年,与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很大的联系。我想主要谈下华尔街经历了三次战争,因为这三次战争在华尔街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在三次战争前期和后期给美国经济所带来的历史性意思也是写不完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正反两面的,及时在某个时期美国曾一度繁荣但是有繁荣就必有衰退。历史的发展是我们不可改变的。是很多问题积累在一起的爆发,我们不能回到过去重新选择,所以在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所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修正预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错误。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持续时间为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此战不但改变当时美国的政经情势,导致奴隶制度在美国南方最终被废除。南北战争前,华尔街的债券发行都是通过私募的方式发行的。南北战争期间,北方的银行家库克革命性地向公众发行战争债券,使得北方联邦政府得以迅速地募集到战争所需要的资金,而百姓也得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一种投资,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北方政府。尚未掌握现代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工具的南方政府,只能依靠大量印钞来支持战争费用。这使得南方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同时,国债规模剧增,催生了华尔街的空前繁荣,1865年交易量达到60亿美元。南北战争使得华尔街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华尔街在这个过程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支撑了美国联邦政府在南北战争中的战争融资,推动了美国由铁路带来的第一次重大工业华浪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无疑是这场在大洋彼岸发生的战争的最大受惠者,无论是它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容量迅速扩大,1917年到1919年的共发行自有公债215亿美元,投资者群体有战前的35万增加到数百万。美国资本市场跃升为世界第一。一战前后的美国经济,杜邦公司就为协约国提供40%以上的军需品,业务增长了176倍。美国的股市规模大幅扩张,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为例,股价从46美元飚升到460美元,并一度达到600美元。一战期间,仅摩根银行就代理英国发放了银团贷款30多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毁了欧洲,却使美国富了,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更是在战火中赚了个盆满钵溢。一战使得美国一举从战前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华尔街也从伦敦手中接过了世界金融中心的权杖。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发生的全球性军事冲突。就在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欧洲被仇恨蒙住了双眼所以又掉入了同一条河流,而华尔街则又借机大捞了一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帮助美国结束了“大萧条”。整个二战期间,美国股市一直在上涨,道-琼斯指数从130点增长到210点。战时的军事工业抑制了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引发了战后经济的迅速繁荣。战后全球资本市场完全进入了华尔街时代。

我们可以借鉴它的过去,吸收许多经验教训。虽然,地理上的华尔街非常小,但在真正的意义上,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以纪念此事。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经久不衰。

华尔街2观后感篇三:电影《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

本片《华尔街》是一部以美国华尔街为背景,讲述股市大亨 Gordon Gekko 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进行内幕交易,贪婪地汲取证券市场财富的故事,最终因为年轻的Bud Fox的良知而被送入监狱。

片中Bud Fox 是

一名证券公司的员工,业务为为各类客户推荐股票并促使他们购买。该类证券公司主要从事二级市场业务。所谓二级市场是指已发行在外的金融工具(如证券)的交易市场,即“旧”金融工具(如证券)流通转让的市场,二级市场的二级是相对于证券发行市场而言的。

Bud Fox 不满现状,抓住机会找到了股市大亨Gordon Gekko并竭力表现自己对证券市场的见解。但Gekko对此并不满意,情急之下Bud Fox 把从父亲 Carl Fox 处听来的关于蓝星航空尚未公布的官司判决透露给了Gekko,Gekko考虑后委托Bud买入一部分蓝星股票,之后蓝星关于官司判决结果出来证实了Bud的消息自此Gekko开始信任Bud。

事实上,这次交易属于内幕交易(inside trade),Bud 与 Gekko属于业内人士,在了解资本市场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受到利益驱动对这些限制置之不顾,在美国证券市场,此类行为应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的监管与处罚。

在对Bud产生信任之后,Gekko对Bud提及了Sir Larry Wildman及他们之间的恩怨,并称现在是复仇的时候。Gekko称Larry现在在美国,可能有什么投资项目,让Bud去刺探消息。Bud推脱称如果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现自己会被吊销执照,但最后不甘心失去Gekko的信任,接下了这个任务。

Bud在对Larry的一系列跟踪之后判断Larry其实是想购买Anacott Steel的股票,Gekko即刻表示让Bud买入一千五百股50美元的Anacott Steel的七月购买权。

此处的购买权实际上是一种期权合约,所谓期权合约为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或出售固定数额的商品、货币或证券的权利。故如果Larry对Anacott Steel实行大规模购买,则Gekko可以在七月份仍以50美元买入即可获利。事实上,Gekko已经猜到Larry要收购Anacott Steel,故他指使Bud持续大量买进Anacott Steel股票,推高价格,提高Larry收购的成本。最后Larry以每股71.5美元的价格与Gekko达成协议,收购Gekko手里持有的Anacott Steel股票。这次Gekko的大量股票买入行为事实上以个人的力量改变了证券二级市场的供需关系,扰乱了交易秩序,使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有效性(efficient capital market)被破坏。

自此之后Gekko又收购了泰达纸业。Bud建议Gekko收购蓝星航空,以便可以对这个有深厚感情的公司进行升级改造,而且自己可以担任高管,Gekko最终答应做这笔投资。但事实上Gekko并未打算改造蓝星航空,而是利用Bud的关系去疏通蒙骗工会的重要人士,并最终希望将其分拆出售。

Bud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愤怒并与蓝星工会及Gekko的死敌Larry Wildman合作并挫败Gekko。影片的结尾Bud与警方合作录下Gekko的犯罪证据,最终两人都接受法律审判。

影片全片的主线是华尔街的内幕交易,金融大亨掌握着巨大财富,不图创造财富而是持续做着零和游戏,与贪婪为伍,使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掌握于极少数人手中,耐人寻味。

TAG标签:#范例 #华尔街 #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