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笔墨馆 人气:5.84K

5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第44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发布了由辽阳市纪委拍摄制作的《双肩明月两袖清风——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专题片,下面是由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的专题片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观后感一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东北辽阳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名叫王尔烈( 1727—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他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嘉庆年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曾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辽阳县志》称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尔烈的父亲名叫王缙,曾担任管理学校的小官“学正”,擅长诗词书画。因此,王尔烈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有一年春天,王尔烈跟随几个比他大的儿童到村里的学馆报名读书,先生想考考他们的才学,便问道:“世界上什么最肥美?”一个说猪油最肥美,另一个说羊尾巴最肥美。先生看着王尔烈,王尔烈说: “他们两人说得都不对。世间最肥美的是春雨。”“为什么?”先生紧逼不放。王尔烈解释说:“先生岂不闻‘春雨贵如油’吗?春雨能滋润万物生长,所以说最肥美。”先生听后点头表示赞许。接着又问:“世间什么最珍贵?”孩子们有的说金银,有的说珠宝,而王尔烈却说:“世间光阴最珍贵。”“怎么讲? ”王尔烈胸有成竹地说:“古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先生听后赞扬说:“讲得好!”先生接着又问: “世间什么最顽强?”有的说高山上的松树,有的说深谷里的苔藓。王尔烈说:“唯有野草最顽强。”先生问王尔烈为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先生不见白居易咏野草诗中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答得好,收下你!”从此,王尔烈跨入书山学海,刻苦耕耘,终于成为名震东北的大才子。

有一年冬天,王尔烈戴一顶草帽在雪地里玩耍,有一个过路的客商见他穿戴十分滑稽,便随口出句戏谑道: 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不料王尔烈不饶不让,两眼一眨,以方位对季节,对出下句:走南方,窜北方,混帐东西。客商不但不恼,反倒夸他“奇才”。

王尔烈幼时曾在家乡魁星楼私学馆就读。有年秋天,老塾师带着他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郊外游玩。面对金菊盛开的原野,老塾师联兴大发,当即出对,考众学生。老塾师所出的上联是: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众学生听了,大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更无言以对,只待老师训斥。此时王尔烈却不慌不忙对出下联: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此句一出,老师欣喜,同学恭贺,倒让王尔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决心把鼓励当作动力,更加发愤苦学,决不辜负师长和同学的一番盛情。

王尔烈自幼喜欢在大人们身边转,细心倾听长辈人谈论风土人情及国家大事,遇上书生举人们在一起作诗斗对,他也认真琢磨,搭腔试对。由于他年少对句不俗,常有惊人之语,备受人们喜爱。

一天,千山无量观一位独具慧眼的老道人四处云游,来到王尔烈家,点名要王尔烈在名流聚会时斗对,王尔烈高兴接请,聚会那天道观挂出一幅上联:即, 幽溪鹿过苔还静。 老道人出句太高妙了,在场的人都不知该怎样对,唯独王尔烈不假思索,应声对道:深树云来鸟不知。 众名流闻句,无不夸赞他有捷才,日后定大有出息。

有一次,王尔烈与朋友去千山郊游,来到龙泉寺前,但见翠树参差掩映,青山高低相连,王尔烈不禁联兴大发,取出笔墨在龙泉寺门柱上写出一比上联:近视千山五百出。 当即邀请同行的朋友们对下句。朋友们都说上句出得好:“出”字是两个“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好是好,朋友们无一人对出下联。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王尔烈站在寺门前,禁不住有些飘飘然,大有鹤立鸡群之感。

寺门外的喧闹声,惊动了寺里的元空方丈。他走进人群,抬头看了看上联,点点头说:“确是好句,只是目光不免有些短浅,以神州之大,胸中不可只有这千朵莲花一座山啊!”王尔烈听顺了赞扬之词,没想到竟有人能挑出自己的毛病,便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依长老之见?”元空方丈说:“不才对一比下联,不知可否? ”说着,吟对下句道:远望九州十八川。

王尔烈闻句不由心中一惊:不但文词对仗工称,而且拆解“州”字为两个“川”字,因此“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了,合情合理,而且意境高远,胸怀宽广,心中暗忖,此对高于自己的“近视千山五百出”。这正是我的不足之处,于是,深深向元空长老施了一礼,道:“多谢长老教诲!”

王尔烈只念了4 年私塾,便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了。为了谋生,父亲送他去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当杂工,但他并未因此中断学习,一有机会就向寺内有学问的僧人请教。

转眼间这年的寒冬将要来临。这天天降大雪,寺内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由于年纪小,他们都很贪玩,一高兴,便用雪堆了个观音像,正巧让元空方丈看见。元空方丈便以雪堆的观音为题出一上联: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在场的人听罢,没一个能对上。王尔烈听了,十分高兴,他觉得方丈的出句妙极了。因为太阳出来之后,雪积的观音定会溶化,可谓“化身”。雪化作水,水汇于川,川归于海,这是合乎情理的,妙在“南海”巧合“观音”。因为传说“观音”常住“南海海”普陀山,故而人称“南海观音”。方丈的出句高妙,可怎样对才好? 王尔烈用心琢磨了好一会。他由雪联想到云,那飘浮不定的漫天云朵,变化无穷,形态奇巧。于是,他走近元空方丈,说:“我来给方丈对一比下句。”方丈点头应允。王尔烈朗声对道: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这比下联,神思驰骋,形象生动,对得确实工巧,与方丈出的上联:“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珠联璧合,遥相呼应。至此,元空方丈就不让他再去当杂工了,而是将他收为身边茶童。

有一天,方丈带领众人乘船去大安寺。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边汲水,她见撑船的小和尚们的影子倒映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们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咯咯直笑,等船靠近了,这个机灵的小尼姑脱口吟一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方丈年长,不便与小尼姑计较,几个小和尚胸无点墨,难以应付。正在窘迫之际,只见王尔烈从船头站起,冲小尼姑一笑,对下联道: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尼姑心想,自己探身汲水时,影子不是也映在潭中吗?待自己将水提到岸上时,影子自然就不见了,也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从潭底用吊水桶的绳子系住提上来了,更何况人家还尊自己是“观音”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挑着水桶快步走开了。

王尔烈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捷才,使元空方丈不禁暗暗称奇。从大安寺归来,方丈便收王尔烈为徒,悉心授以诗文学问。由此,王尔烈的学问更是直线递增。

观后感二

近读王尔烈诗词题对,深感他底蕴深厚,知识广博,辨识精准,回应迅捷。其才学,其智慧,其品格,其意志,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高山仰止,令人叹服。他的`诗词题对有一种魔力,欲罢不能。遂将有关史料整合改编。为让文字立体行走,择以朗诵的形式呈现,现将上中下三篇朗诵刊发,与有缘人分享。在改编此文过程中,得到王尔烈后人的支持,并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独家史料,谨此谢意!

——题记

相传宋朝时有位秀才进京赶考,在一座独木桥上与一个挑柴的樵夫相遇。樵夫一看秀才的行装和神色,就知道秀才是赴京赶考的,便对秀才说:“相公,我这里有一对联的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让你先过这独木桥,如果对不出,你让我先过。”说完,念出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秀才一听难住了。因为这上联巧用了析字修辞手法,将“柴”字析为“此木”,将“出”字析为“山山”,非常难对。秀才无奈,只好给樵夫让路。樵夫过桥后回过头说:“你连这简单的析字七字对都对不出,恐怕日后功名无望。”秀才听罢樵夫的话,羞愧难当,当即病倒不起,不久竟抑郁而死。当地山民把他埋葬在小桥附近的山坡上。据说秀才死后精魂不散,变成一只山雀,整天四处飞翔,口中喃喃地念着“此木为柴山山出”------

TAG标签:#关东 #家训 #观后感 #才子 #王尔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