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观后感>《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

《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

笔墨馆 人气:1.28W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宫》观后感(精选28篇)

《故宫》观后感 篇1

谈到《故宫》这么一部纪录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词来表达我的观后感!

说实话,看《故宫》之前,我在想是怎样的勇气让导演敢去拍这么一部纪录片。故宫,紫荆城,古时的皇家圣地,这样一座几乎能代表中国的建筑,在国人心中是神圣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秘的。要想记录他的独特之处,展现他的魅力。这着实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与其说是艺术创作,我想整个摄制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个文化传播者,一个传媒人的使命。

看完这不纪录片,我被震撼到了,长镜头,延时拍摄的运用令人敬佩!这么一部纪录片展现故宫的魅力,我觉得足够了!片中皇家圣地的庄严和神秘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于故宫的特殊性,纪录片的拍摄只能故宫闭馆的时候进行拍摄,很难想象这么一部纪录片要耗时多久。更有一点要说的是,故宫中的藏品巨大多数均为绝世珍品,在进行特写镜头拍摄的时候,考虑到艺术创作的美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仅仅就打光这一环节来说,部分书画作品显然不能承受高温,所以,这对整个摄制组又是一大挑战!

我觉得,《故宫》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影响,精神上的影响圆圆打过艺术创作发面的影响。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艺术创作的心,能够耐下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吗,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务所击垮。

《故宫》观后感 篇2

《故宫》,这部大型纪录片是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的纪录片代表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总共12集,片名分别是:肇建紫禁城,盛世的脊梁,礼仪天下,指点江山,家国之间,故宫藏瓷,故宫书画,故宫藏玉,宫廷西洋风,从皇宫到博物院,国宝大迁移,永远的故宫。老师给我们课上看的是第三,第四集:礼仪天下和指点江山。第三集侧重于描写明清时期发生在故宫之中的礼仪大事,第四集则着重讲述明清时期政治权力的中心及其重心的转移。

第三集:礼仪天下。

中国如此泱泱大国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帮。紫禁城是个封建等级极度森严的象征,在里面发生礼仪之争在所难免。明嘉靖帝朱厚璁,是正德皇帝的堂弟,因为正德帝膝下无子,就由兴献王朱佑沅之子继承。礼仪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从正门入进行登基大典。原本让其从东华门入,可东华门是太子平常出入的门,遂不愿。片中以此东华门的事件开始引入叙述紫禁城中的礼仪大事。包括紫禁城中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新年,万寿节,冬至。

冬至,是紫禁城另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角度最低,因而是阳光照射进太和殿最深的一天。在2004年冬至日,摄制组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了一年中太和殿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冬至这一天,阳光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额上。利用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定点拍摄给人以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

第四集:指点江山。

本集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惠亲王绵愉受到上喻,免去礼仪开始,讲述了紫禁城中权力的中心以及重心的转移。明朝到清朝皇帝上朝的路程,从最初的500米到后来的50米,政治中心从前朝移到后宫,体现封建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明朝朱元璋的废丞相设六部,到明成祖设内阁,再到康熙帝的南书房,雍正帝的军机处,虽然时间推移,朝代更替,但是封建中央集权并没有停止,皇权在不断的加强,到达了顶峰。

直到后来战争爆发,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到最后溥仪退位,中国的封建王朝才真正成为了历史。纪录片在这之间穿插宫廷建筑以及云层的移动,宫墙上光影的变幻以及从暗到明的光线变化,表现了故宫岁月变迁和时空的交换,巧妙运用了构图及色调的配合。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本片的声画结合也非常的相得益彰。无论是恢弘大气的乐曲伴随着宏伟的宫殿,还是故宫修葺时急切的鼓点,亦或是制造悬念时那空灵飘渺的中国古典乐曲,无一不是是的影片的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我惊叹于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故宫的宏伟壮丽,当然,我也为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故宫》观后感 篇3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纪录片《故宫》将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的我们面前。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相比于之前看的《新中国》,《故宫》中形象生动的人物扮演让人眼前一亮。影片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故宫修筑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上的故宫,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故宫实景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诉了故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纪录片中形象而又生动的再现了历史的情境。这不仅使我们更加形象的了解了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为厚重的历史增加了几分生活的情趣,让我能够更愿意的观看下去。这种现实与虚拟、历史与演绎多种表现手法的交叉运用,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发展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此外,不得不提的片中大量出现三维立体动画。没有什么能比3D复原更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动。当这一幕幕动态的美轮美奂的景观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那被世人称道的故宫的魅力。这部纪录片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伟大的建筑。

纪录片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故宫》作为现代文献片的典范,其意义更为重要,强烈推荐。

《故宫》观后感 篇4

当我迈进故宫大门那一刻,我觉得走进岁月深处了。故宫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却只想道出我看到珍妃井时的感慨。

珍妃井藏在一个小小的院子里,我当时真怕它挤不下我们这么多疯狂的游客。但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时光,让那院落的不起眼的角落早已长出丝丝的杂草,那雕着花的窗子上落满了灰尘,那美貌聪慧的女子徒然地留下了一段传说……原来再热闹的地方再惊险的故事也挡不住时光的侵袭。珍妃的死,慈禧的残忍,以及那段岁月中,我们的国家承载了多少惊涛骇浪?那天的我,站在那儿想,如果我悄悄地往那一口珍妃井里看一眼,是否还能看见一个伤心的女子,在井下凄凄哭诉?又是否会看见,她在哭完之后宛然一笑,祝贺我不用生在如斯的年代,并拥有一个如此幸福的年少时光。

离开故宫,我不曾回头,因为我明白,那段历史已经印记在我的心中了。

《故宫》观后感 篇5

大家好!我叫朱芮娴,是大伙的导游,大伙可以叫我朱导。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那座耸立在台阶以上的三层建筑物就是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历史很悠久,请细细观赏。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怎么样,很佩服吧!

我们接着看。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跟大家说,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厉害!

《故宫》观后感 篇6

这次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宫廷建筑,更让我动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传奇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

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

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故宫,既古老,又新鲜。故宫,承载历史,创造未来。故宫,汉族建筑之精华,永远的故宫。

《故宫》观后感 篇7

今天,老妈、老爸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早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故宫》观后感 篇8

从小学课本就开始了解故宫——这辉煌的紫禁城,但一直到大学都没机会去看一下。今年国庆,一个人坐着火车说去就去了。虽然一路上各种辛酸各种累,但看到来到北京,看到了多年来只能在课本和电视屏幕里看到的真正的故宫,真的值了!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征。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高20米,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说,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虽然御花园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但走在里面,你感受到的是几百年前皇帝皇妃侍从闲荡嬉戏的场景,真的有回到古代的感觉。摸着那些古老的石块,闭上眼睛也是感觉自己要穿越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其实并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文物就是这些建筑了,但正是这些被磨得残缺不堪的地砖,磨得像铜镜一样的铜器,已经损耗的石栏杆等,体现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就是皇宫侍卫从身边走过的感觉。

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说得真是没错。有时旅行并不是说要玩的多开心,其实能够真正身临到历史文物遗产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感染力。

《故宫》观后感 篇9

最近一款文化创新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火爆起来,首播数据就显示:电视,网络双平台第一!电视端收视率全国第一!网络端热度全网第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热议和好评。

这是一款将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与现代科技及流行元素相结合,开创展现出一种具有时代性、时尚性、新颖性、文化性的节目产品。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藏品最多的宝库,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故宫是世界宝贵的文化物质遗产,故宫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故宫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集结古人伟大的智慧与才能,让我们深深地折服和吸引。

2018是故宫走出舒适区的一年,也是这个顶级文化IP持续爆发的一年。故宫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设计出多种具有创意新颖的产品,从综艺《上新了·故宫》、故宫口红、文创周边到围绕《千里江山图》开发出来的手游《绘真·妙笔千山》,以及众筹期间出售20万册的《迷宫·如意琳琅图籍》(一款线上线下融合的解谜游戏),故宫也变得时尚,流行,鲜活起来,故宫活的越来越年轻了。《上新了·故宫》由知名艺人带我们探索领略到故宫的百年禁地,将乾隆花园、倦勤斋、畅音阁、符望阁等首次现身荧屏,展现在世人面前。艺人每一期在故宫内寻找文创元素和灵感,并设计创新出一款非常具有故宫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是故宫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这是故宫的一种创新与发展;这是故宫及其文化元素在现代文娱,商业领域的一次集中爆发。在2017年,故宫的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超过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在2018年故宫又出了一次又一次爆款文创产品。

将故宫文化再现,让我们感受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聪颖智慧、意境美感,真的能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折服感动。古人能给我们留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物古迹,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上新了·故宫》用一只乖巧可爱,憨厚听话的萌猫(加菲猫)作为故事引线主角,再一次用流行元素猫元素吸引观众眼球,博得观众喜欢,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猫,吸猫,这有巨大的流量。

文化传媒创作和产业的融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代流行元素完美融合,开创出这一种具有时代性、时尚性、新颖性、文化性的模式和产品,让其既具有承载着核心文化内涵,又包裹着现代时尚性的元素,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震撼的感觉,激发出人们学习感受优秀文化之心。近几年陆续有一些优秀的产品节目,比如《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等等,这都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作品。

中央名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老师说过:“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而已”。我想补充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之心一直都在,不仅仅是诗词之心,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感受,传承发扬之心一直都在,只是需要被激活而已。一旦被激活,那将是一场文化盛宴和文化复兴。

《故宫》观后感 篇10

“纵然时光易逝,风云变幻,故宫自岿然不动,从古老的中国一直矗立到如今,留下惊鸿一瞥的世间大美令世人瞻仰。作为个近600岁的“老者”,故宫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文化变迁,历史的沧桑巨变,它聚集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中国最具底蕴的所在,同时也是历史留给后人最大的谜题”以故宫为背景,以创新为宗旨,以弘扬为目的,《上新了,故宫》用独特的方式展现着文化的魅力,以“零距离”的形式靠近观众,与《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打破大众对于古板文化的认识,以鲜活的姿态展示给观众,但《上新了,故宫》不同于以往的解读历史解读文物,同时也融合了多种元素。

用年轻化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在明星嘉宾参与度上,同样采用高人气的偶像明星,但是方式却大相径庭,没有主持人的存在,以邓伦等明星嘉宾为讲述者和参与者,明星嘉宾即是为观众讲述历史内容者,也是以一个好奇者的视角走进文物世界,使观众更有代入感。新一期节目中,王刚和严屹宽等三位明星以讲述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礼物时,走进故宫,犹如探索寻宝般带领观众寻找曾经的秘密。也在寻找过程中,以明星嘉宾对历史进行影视化演绎,使观众在文化中获得理性与感性,同时进入部分未开放区域,使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故宫。

同时采用当代流行的萌态捕获观众的内心。以“宫廷御猫”的萌语和萌态吸引着年轻观众,以当下最流行的方式展示古板文化,用不同于《国家宝藏》等节目的萌系解说词,增加了不少趣味性,让观众深入其中。

《上新了,故宫》同时结合文物特色和明星嘉宾的观点,为故宫周边寻找灵感,使产品既有文化的魅力又有时代的特色,使其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作为世界上鲜少盈利的博物馆,故宫仅靠门票等系列的收入远远不足以支撑支出,通过《上新了,故宫》以每一期联合创新的故宫周边,带动文创的发展,同时带动故宫的发展。《上新了,故宫》通过创新带动文创的发展,走进观众,走进故宫。

《故宫》观后感 篇11

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这座气势宏大的古代建筑。

从酒店出发经过了几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抬头一看,呵!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那朱红的大门,以及大门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坐落在园内。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我这儿摸摸,那儿瞧瞧,看得不亦乐乎。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建在高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光明正大"匾。前后各有三座石阶,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其图雕刻活灵活现,足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阅览之后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赞不绝口。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又称为"金銮殿"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宫殿。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这是皇帝的寝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清宫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比其它的宫殿差了。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为黄琉璃瓦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宝座两头还有暖阁。乾清宫的确很酷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咸福宫,永寿宫,钟粹宫,千秋亭,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她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

《故宫》观后感 篇12

提起故宫,想到的就是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和极富中国特色的飞檐,可以说是雕梁画栋,梁柱涂金。

看了《故宫》的第三集、第四集,《礼仪天下》和《指点江山》。仅仅是片头就很震撼,俯瞰故宫,全景非常壮观,配上鼓点,气势磅礴,"故宫"两个朱红色的打字在暗黄的背景上,显得低调由庄重。解说的声音低沉又富有感情,将藏在故宫繁华之后的秘密娓娓道来,这样,本离我们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起来。这就是以一部活的历史。

这两集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一年中摆拍到的殿墙春夏秋冬的更替景象,或者通过置放了一天的摄像机采集到的光影变化来表现时间的变换。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像第三集片头拍摄东华门的时候,就用宫殿外的场景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象变换显示时间的更迭。而讲述午门时,宫殿外的小兽上积雪的消融亦起到这个作用。更不用说贯穿在其中的风雨云雾的变幻,和人流的穿梭。以极快的速度向我们展现。配合着历史故事中的悲喜。比如悲的时刻比如明朝的衰弱,即用大雪纷飞在山间的画面。再比如,马戛尔尼拒绝下跪引乾隆震怒,则用电闪雷鸣,滂沱大雨的画面喜的时刻,比如康熙登基后那一轮红日升起,照射着檐角的吉祥物的场景代表了希望与新生。

根据纪录片解说历史的声音画面从现实的宫殿和模拟历史人物、场景之间转换,比如庭内太监的来回穿梭,群臣的参拜,登基前康熙的穿衣、马戛尔尼记录访华、乾隆退位前徘徊的场景等等。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摄像机记录了冬至那天阳光照入大殿内那种光影变幻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特别是阳光照射到匾额上的场景。然后第三集祭祀时萨满跳跃的模糊身影与现在故宫的场景相融合。虚幻与现实的结合,具有一种时光的穿越感。而画面与声音的契合,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故事,使纪录片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这是一种感性的表现形态。

《指点江山》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画面,而是讲述的历史故事。主要明清两朝集权者的更替。从最初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到最后皇权的至高无上,各个皇帝都采取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当然,记的最深刻的就是清朝雍正所设立的军机处,"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字里行间极为迫切的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记忆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终于,皇权的集中达到了顶峰。紫禁城这所大房子从明成祖开始建造,其间,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也几经修修补补,最终,皇帝与皇权都随着时间流逝,化作历史的云烟。

其次这里文献的运用也很有特色。说到朱厚熜拒绝登基那段故事就用文献的形式表现,黄色的纸张,黑色的毛笔字,用黄色的灯光特别照射,与其他部分形成光影的对比,起到突出作用。而且用文献也给人以古朴和真实感。或者是《周礼》这部文献的征引,也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很多地方用到了画,英王乔治三世派使者来访时,就运用了许多风俗画来记录。还有出现多次的各位皇帝的画像和朝服等等,都增加了真实感。还有第四集里八国联军侵华的黑白视频,都符合了《故宫》这部纪录片的整体格调,沉重严肃。

根据资料所做成的3D动画效果也很有特色。首先是康熙皇帝登基大典时的盛景。以中国画风画出一个个太监官员等人物、宫殿、车辇的一些形象。然后通过摇摄,自左及右一一展现其壮观景象。排列整齐的队伍,庞大的人物数量,恢宏的宫殿、大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有些人对权力的渴望,万人之上的感觉太好了。然后是万寿节那天的情景也用画卷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它的画面又是动态的,比方说摇曳的旗子。

然后印象较深的还有外国使节穿越层层宫殿的大门,步入高高在上的太和殿,超速的穿越感,给人的视觉冲击特别强烈,完全突显了故宫的广。地图上显示着各个宫殿的布局,用黄色的粗线自出发点至终点,清晰明了。更直观,也更容易让人理解。故宫的全景也出现了多次,给人壮观开阔,气势恢弘的感觉。它的配乐当然也有着这种特点,又要讲到康熙登基时刻的背景音乐,威武的号角声,光听着都有一种皇家气势在里面。

这座宫殿像是遮上了一层雾一般的轻纱,充满了神秘与沧桑,多少人,多少事,都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故宫合上的宫门,一切的繁华,一切的过往,都像是被掩藏起来,成为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故宫》观后感 篇13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故宫》观后感 篇14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幵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通过参观故宫,我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天斧神功的山石,造型优美,在此园悠闲漫步。给你一个心旷神怡的感觉,好不令人陶醉。军机处是我国明清时期议事重大决策的场所。令人可想,当年皇帝在此为保护国家疆土而在此作出的决定。它为巩固我国的国防做出过巨大贡献。

故宫的建筑,使我感到它是历代统治阶级生活,工作的一个完美的人间天堂。

《故宫》观后感 篇15

看完《故宫》这部纪录片,有个词一直在我脑海中显现,那就是“奇迹”。

这个奇迹的产生似乎就是古代皇帝的一个命令。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夺过皇位后,将自己原来的封国北平设为第二京都,改名为北京,耗费无限人力物力历时15年终于建成紫禁城。古代封建帝王称自己为天帝之子,而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故宫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也是皇家高贵身份的象征。紫禁城内最尊贵的建筑是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长宽比例为9比5,象征着九五之尊。

而影片中在向观众展示玉器时多采用镜头慢慢拉近的手法,给人以视觉的刺激效应;或采用由平拍慢慢转入俯拍的手法,展现玉器年代久远的神秘感。大量的推拉镜头、降格拍摄等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对光线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动的浮云,表现出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具有运动感,动静结合。

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经了一次改朝换代这座华丽的宫殿里曾住过两家人,朱家和爱新觉罗家。紫禁城中只有一些重大的事件有所记载,并且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皇权的争夺。深红的高大砖墙,金黄色的硫璃瓦,宫殿的棱角向天翘起,格局统一,设计整齐,宽敞大道,高阶皇梁,暗示着封建的等级的森严。

故宫这个奇迹历经了风雨磨难,屹立不倒,其中的文化珍宝更是凝聚了千百年文化的结晶,不管如何,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故宫》观后感 篇16

从古猿开始,我们都祖先就在一点点进化,小时候总觉得古人愚笨,甚至连文言文都不愿意多写一个字变成白话文,后来背了多少古诗词,里面的韵律内涵即使有时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小时候觉得古人愚笨,连耕地的东西都发明不出来,可看到故宫下层的地基,每层土每层石亦或者是坚硬的大石块个个都有讲究;小时候觉得古人特别愚笨连避雷针都发明不出来,可当我从视频里看到几千年的运河和各个宫殿的防水系统不仅实用,甚至在故宫下暴雨的时候还会呈现千龙喷水的壮观景象。

万里长城的奇迹,紫禁城的宏伟,颐和园的庞大,个个都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实际物品,告诉我们古人非但不愚笨甚至有时比我们更聪明。

我看着《上新了,故宫》里的画面,哪一个画面无不震撼着我的心,明年就要六百岁的故宫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波斯使者的到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接着朱棣从自己设计的窗帘外走出来,从后面登入自己的宝座,这是他为自己设计的出场仪式,波斯使者连忙拜见皇帝。朱棣为了自己的这个家忙活了十几年,可以三年半就建成的紫禁城,前十几年干嘛了呢?北方没有古树,南方热带雨林里可有,可这么大的书马车根本拉不动这么大的树,他们就想办法把树扎成排等运河涨水时流到北京,为了这个家他筹备了十几年,他的精心谋划让自己的庞大的家呈现在我们眼前。

他们说:“故宫人的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我们这个故宫变得更美,六百年前的故宫即使和现在大体一样,但你又觉得他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是啊古人的睿智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守护,也需要我们挖掘,,各种故宫的文化的传承才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博大精深。

《故宫》观后感 篇17

历时三天,我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很感动。

这是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有那么一群人每天都在做那么细致如丝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恍然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就这样在一间房子里度过了......

带着谷歌眼镜修补画作,吃着师傅辈或是清朝更早以前的先人中的杏树结的果实。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二次创作总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当一张张残破不堪的画作,当一个个破损的看不出型的.瑟,在他们手下都可以焕然一新。这比韩国整容术更高超,更有成就感。和古人的对话,和几百年前的人在同一件物品上相逢,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动呢?

比起刷新三观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和高科技的结合。我更感动的是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愿意远离这个喧嚣的事情,在那个静的出奇的地方愿意做这么一件急需要耐心。细心的活。周一骑着自行车路过慈宁宫的时候,在几百年前溥仪也这样做过。如果时光可以重逢,那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在必须一次成功不许失败的工作中,该是做到一种怎么样的极致才可以完美的去修复,去重建呢?

反观自己,有时候连起码的认真都没有。他们这一群人在轻松的环境下就能做到极致。那么我自己是否可以呢?我想是可以的。没有谁是天生就可以那样,也没有谁,一次就可以成功。但是用200%的要求去做100%的事情。我想那是可以的。那是可以做到的。

《故宫》观后感 篇18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北京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个建筑物——天安门和故宫。

我们先来到天安门,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面临长安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在天安门举行。

接着,我们走过汉白玉的金水桥,来到了故宫。看过太多的明清古诗,我就好像进入了梦境。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故宫太雄伟、壮观了,虽然它经历六百年的岁月,依然给人一种逼人的皇家威严。我们通过瑞门、午门后,又走过内金水桥,眼前的大殿就是太和门,过了太和门,眼前是一个偌大的广场,端坐着巍峨沉雄的太和殿——金銮殿,它是明清两朝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皇帝的龙椅高高地摆放在中间最高点,周围宽敞的大厅就是古代群臣跪拜的地方。我想几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威风,没想到几百年后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这里游览。

接着,我们又来到故宫文物藏馆——珍宝馆和钟表馆,看着这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我感到晚清政府特别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太奢侈了,怪不得会被八国联军入侵。不忘国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为祖国的明天时刻做好准备。

《故宫》观后感 篇19

遇见天坛的发现,让我着迷上了历史建筑的宏伟,于是乎发现了《上新了故宫》~

连着假期的时间,一口气把这个节目的两季都看完了!

节目每期以不同的嘉宾来完成不同的任务,然后一层一层揭开这些建筑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通过这个节目,对文物一窍不通的我,开始慢慢的有点喜欢了,那些大作品,那些山水画,那些瓷器,原来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原来他的珍重不仅是工艺的精美,还有选料的极致,更多的还有当时那个时代下那么多人的努力和工匠精神,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和感情!

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整个建筑宏观上就有很多寓意,天人合一、北斗七星,龟蛇、各种祥瑞等等!然后每一个宫殿都有着许多不平凡的故事,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还有东西六宫,文华殿、武英殿,还有乾隆帝给自己打造的宁寿宫也就是乾隆的后花园,清代皇帝的正寝养心殿,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居住的承乾宫,康熙出生、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甄嬛)居住过得景仁宫,比较特殊的命运多端的被称为水晶宫的延禧宫,孝庄文皇后居住过得慈宁宫,崇庆皇太后居住过得寿康宫,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居住的储秀宫等等!

一部部鲜活的历史画面通过节目都展现在世人的眼中,那些许多未开放的区域也首次在电视上公布,真正的一堵故宫的宏伟!同时还有许多的国宝级文物,石鼓、千里江山图、慈母的各种釉彩大瓶、大禹治水等等各种,每个文物的背后也是一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带着敬意,希望能够再次步入故宫,去感受它的宏伟壮观!

《故宫》观后感 篇20

养心殿是故宫里我最感兴趣的一座宫殿,因为相比中轴线白玉台上宫殿的大气磅礴,以及后宫宫殿群的神秘幽禁,养心殿更加朴素踏实,有更多生活的痕迹。这次能够勘测重修,一方面显示出养心殿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养心殿的现状亟待修整。很期待4、5年后焕然一新的养心殿。到那时,无论是在线的资料还是身临其境,养心殿都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

至于影片本身,短短的三十多分钟更像是在平实交代殿中文物如何拆除转运,好像是一部介绍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广告片。但是故宫本身是一座神奇的城,宫墙里的时间都躲进了梁柱砖缝里,好似冬眠。宫城里就算每天游人如织,也依然难以打破玻璃窗里面凝滞的时间。在养心殿里,百年来积攒的浮尘也是文物。这是玩笑,但也隐隐透露着对这一伟大空间的感慨。百年来的养心殿,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安静保存着里面的物品器具,乃至于空气光线。这次殿中一应物品器具都搬离转运,养心殿终于迎来了一次痛快的深呼吸。作为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建筑,这何其幸运。而我们有幸能窥见这一珍贵的瞬间,亦何其幸运。

《故宫》观后感 篇21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尽管我也曾经去过故宫,但是因为都是以游玩的目的,没能真正认真的参观过,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一次去了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长宽比例9:5,寓意“九五之尊”。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在东西六宫中,我想提及一下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使它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奢华的宫殿。

走在故宫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嫔相见,更朝换代的场景,想象着这些,使我不由得感叹故宫留存的巨大历史意义,是它的存在才让后人能身临其境,对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谓有据可查。

故宫有四个门,其中后门是“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也正是我们进入故宫的门。

期间我看到了大门前有两个铁缸,开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识。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半天的时间,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故宫》观后感 篇22

今年选上了文物收藏与鉴赏的选修课,临近考试老师要求写一篇观后感。刚好碰上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办一个高校巡展的紫禁城图片展,更巧的是,刚好这个活动这几周在法大的图书馆开展,所以就选择了故宫这个话题。关于故宫,我也是今年来北京上学才和朋友一起去到故宫游玩的,而且只去过一次,但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再去了吧,一个是人多,另一个是因为虽然故宫的建筑确实雄伟壮观,但是宝物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

看完老师课上给我们放映的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我想起来之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人们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比较:"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论数量是北京故宫多,轮质量则台北故宫更胜一筹",当然,对于此,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曾出来澄清:许多人对于北京故宫的文物藏品状况还不了解,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文物馆藏情况有误解。但是我今天所要表达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不求对错,只是想表述一下我看完北京故宫的感想罢了。

我是在五一的时候去的故宫,所以人很多,因此我也没把整个故宫逛完,大概逛了三分之一。对于故宫的建筑,我想,去过的人都不免感叹它们的富丽和恢弘,无论是前朝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还是内廷的三宫六院,无一不庄严雄伟堂皇。由于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在建设上为了符合这种制度,左右对称,规划严整,三大殿﹑后三宫和御花园正好坐落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向两边展开。在色彩上,各大殿主要采用象征皇家的黄色。而对于装饰物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和殿门口象征皇权的嘉量﹑日晷和象征江山万代的铜龟﹑寿鹤。我和朋友看到那个日晷还想去看看能不能看出时间呢,只是那个日晷可能年久了,连针都没有,而且上面写的代表数字的文字我们也看不懂,所以只能继续游览了。

由于是五一,游人较多,所以我和朋友游玩的时候尽量走侧门,而不是一大堆游客挤在一块的正面,除非确实正面有什么重要的景点需要看,我们为了看一下太和殿的内景就和游人一起挤过。这样,我们从午门进去,经过三大殿的左右翼门,来到了乾清门,但是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进,而是转向了右边进发,因为那里有着我们来故宫主要想看的宝物所在地,珍宝馆和钟表馆。关于这个过程,中间也出现了一些轶事,例如,我们在一些大殿门口看到了两口大缸,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些缸干吗用的,有的说用来种花草的,有的说用来养鱼的等等。后来有一个导游在旁边介绍我们听到才明了,原来是用来灭火的,而且话说这些缸原来外面都是镀着黄金的,外国侵略者入侵故宫的时候用刺刀把那些个黄金都刮下来了,那些水缸表面的刮痕有的还历历在目呢!哎,连水缸外表的黄金都被刮了,更不用说那些个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了,都一一漂泊西洋了。另一件轶事是之后发生的,我们在欣赏皇室用餐的餐具时,一张桌上面摆了好几十个碗,我就郁闷了,难道这是一个人的餐具,那可了不得了,那整个皇室得用多少金餐具啊!

来北京故宫就不能不去珍宝馆和钟表馆,我们先去的珍宝馆。珍宝馆分设于养性殿(第一室)、乐寿堂(第二室)、颐和轩(第三室)。主要是清宫收藏的金银玉翠、奇珍异宝制成的礼器、祭器、冠服、装饰品、生活用品以及宫室内的陈设品。我们来到了第一室,各色的紫檀镶金餐具,以及大小不一的如意,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个白玉执壶,那白玉纯白无暇,让人看了就爱不释手,只可惜不能够触碰。看完第一室,我们不是来到第二室,而是先去到旁边的石鼓馆,可能是我们对于石鼓不感兴趣吧,就走马观花看了一眼,但是墙上的拓本还是让我们赞叹不已。然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室,第二室是我们在故宫里逗留最久的地方,无论是佛珠上镶着的珍珠﹑钻石﹑猫眼,还是红蓝宝石,都熠熠生辉,很是夺人眼目,最让我们赞叹不已的,是那凤冠。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室,也看到了一些不错的收藏。

看完了珍宝馆,我们在外面的长椅上歇息了一会,吃了点东西,然后就直奔钟表馆。钟表馆没有珍宝馆那么多室,就一个宫室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钟表,到处都是钟表,花盆上镶着,镜子上也嵌着,一一映入眼帘,陈列室中间还矗立着一座钟楼,两层高,我看到各个钟表的产地不少是清末的广州,亦很欣慰。这些钟表中我最喜欢那个法国制造的嵌料石六角星式表,正面边沿镶有相间排列的白、绿两色料石,煞是好看。

这之后,我们又看了后宫以及御花园,然后就回校了。故宫最在我意料之外的就是御花园,我原本以为御花园应该很大很大,但是现实看到的御花园却很小,当然,它的面积不小,只是相比我想象中的皇家园林要小得多了。

关于北京故宫的宝物,它的数量我没有什么说的,珍宝馆,钟表馆,石鼓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等,这些馆的宝物集中起来也不少。但是,由于老蒋当初把故宫国宝级的文物都带到台湾去了,再加上文革破四旧期间丢失和毁坏了不少的古书古画和玉石珍器,所以,北京故宫稍微珍贵的宝物除了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和三希中的二希《伯远贴》﹑《中秋贴》,还有一些稍微珍贵的,其他的没法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比,更不要说和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比了。虽然我没有去过台北故宫,但是在网上看到过台北故宫收藏的一些文物,真的很美,例如翡翠白菜,东坡肉,汝窑的天青水仙盆,以及毛公鼎,散氏盘和可爱的婴儿枕等。所以,个人觉得北京故宫建筑富丽堂皇,庄严恢弘,但是收藏的宝物质量上不及台北故宫,但这也是我个人感想罢了,另外,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去台北故宫亲眼看看我心目中美好的文物!

《故宫》观后感 篇23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北京。我们游览了故宫,也叫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院落。是明清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地方。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早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南入口,矗立在眼前的便是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天安门正中悬挂的是毛主席的画像,那么庄严肃穆又很亲切。游览过天安门城楼,再经过午门便进入了紫禁城。里面的房子全都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我们依次游览了屹立在故宫中轴线上气势恢宏的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它们都是皇帝参加各种庆典、处理各种事情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用处。故宫真的好大呀!只看完三个地方,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不停地喝着水,听爸爸妈妈讲古老的故事了。

《故宫》观后感 篇24

片中让不少观众产生敬佩与感动之处俯拾即是。贯穿片中的一条文物修复的传承脉络,更像是一条红绳,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呈现故宫这群神秘的手艺如何一代一代按部就班地传下去。一位女师傅在讲述自己入行时,她的师傅教徒弟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只有耐下性子,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这句话也成为片中的“点睛之笔”。

最受观众青睐的是宫廷钟表组王津。他面对的是一对乾隆皇帝钟爱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花了八个月时间修复,拧上发条,终于眼前的钟“活”了:小鸡小鸭挥动翅膀,天鹅扭动身姿,船只航行,掩在树下的大门打开,里面的织女正在劳作,让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片子的旁白里说:“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真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

该片另一位导演萧寒称“工匠精神”有好多层含义,“首先是敬畏、热爱,中间可能会出现厌倦,但到最后就变成真正的融合了。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这太牛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一下被打中,都说‘献出我的膝盖’什么的。那种耐下心来不急不躁不赶地去做一件事,这样的气质现在太稀缺了。”

“从前周遭总是出现日本工艺、德国制造,没想到的是,原来在我们的国家,也有大写的工匠精神,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一位90后的学生陆先生说,这部纪录片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带来职业态度的触动。

没有清穿剧的天马行空,亦没有如《甄嬛传》的起伏跌宕。在《我在故宫修文物》里,行走在故宫的是一群做着不普通工作的普通人,他们让故宫从深沉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与保有者,变为一个供当下人施展拳脚和情怀的工作平台。没有高谈论阔,只有扎扎实实,以“匠人”之赤诚,做好本分。

《故宫》观后感 篇25

今天,我们去参观故宫。我首先来了盼望以久的天安门。天安门城楼非常壮观,经过金水桥,进了天安门城楼,又经过午门就进了故宫。我早就听说过故宫有72万多平方米,游玩用掉的时间不可想象,竟然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把整个故宫游览了一遍。

听导游说: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明永乐4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我们来带了太河殿(金銮殿),我们踏上了九九八十一个台阶,太河殿铜墙黄瓦,有五六层楼那么高,我们通过厚重诸侯宫们,里面阴森森的一片,上面悬挂着一块金子的匾额,上面有金光闪闪的四个字——正大光明,这是康熙皇帝写的。中间就是皇帝的宝座,龙椅上的龙,金光闪闪。造这样一个宫殿,要花费巨大的金钱。皇帝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而造这宫殿的那些工匠门,是很聪明和穷老的,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这些建筑。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皇帝和皇后结婚的地方,看到了一张很大很大的床,是皇帝和皇后结婚之后,2个人睡的床。后面我们还摸了摸喜字,据说,这样可以把喜气带回家。

后来,我们又去了颐和园,那里有千步长廊,昆明湖边还有船舫,最后我们还爬上了万寿山,万寿山上有万寿宫,这为慈禧太后60大寿而专门建造的,站在万寿宫前,看到了颐和园的整个景色,像一幅山水画一样优美。

我参观了故宫和颐和园以后,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

《故宫》观后感 篇26

在北京市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紫禁城,现在的人们叫他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馆,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着近六百年的的历史。

故宫被分为几个大殿,没去过故宫的人都会去想,我也这么想过,今天在课本上我正真了解到了故宫分为三个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中和殿在举行大殿时,是皇上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举行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的地方

透过故宫都能看到古代人民建筑的智慧。

第一、要赞叹建筑物和文物的做工精美,例如最为高大辉煌的太和殿中那金黄色的琉璃瓦上承重檐庑屋殿顶,显得格外的金碧辉煌。

第二、要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故宫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布局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多少汗水多少结晶、需要耗费多少脑力体力啊,我为他们骄傲和自豪。

同理,在学习中我们也要这样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总是有回报的。就如古代劳动人民一样用智慧踏踏实实的精雕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即使我们故宫再大,只要根基打牢了就是十级地震也绝不会动摇她的。

《故宫》观后感 篇27

听说没有去过故宫博物院,就不算来过北京。我早早地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相信无论是外国友人还是见多识广的大人们,来到故宫博物院,都被他的辉煌、森严肃穆、奢华所震撼。

故宫先后居住过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在古代,老百姓是不可以踏入半步的,所以,又称作“紫禁城”。宫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俗称“外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后部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多达900多幅不同的图案,光是沿路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就令你目不暇接了。

故宫博物院到处有美丽的景色和灿烂的历史,耳边不时传来外国友人的赞叹声,我真骄傲!

《故宫》观后感 篇28

今天是来北京的最后一天了,今晚我们就要回家,所以我们今天的任务很艰巨。早晨洗漱完毕后吃完早饭后,我们便往天安门赶。

大约过了三个小时才到了,妈妈把菊花放在桌子上,我们就向第二个大厅走去,第二个大厅上面的门上写着特殊环境禁止拍照,我们走进去里面原来是在水晶棺材里面的毛爷爷,因为外面围着玻璃,所以不能近距离观赏。我们顺着后门走了出去。

这时候已经上午,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远远地就能够望见天安门,当年毛爷爷就是在这宣布了中国的成立。天安门有好几个门,走中间的那个门的上边,有毛爷爷的相片,左边上红色的板子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的板子上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时候,已经上午了我们到天安门里面的新天苑吃了午饭,爸爸从售票处买回来了参过天安门二楼的票,我们拿着票来到了二楼,刚进门直冲我们的是一副画,画得栩栩如生。画上画的是一只在开屏的孔雀,好像欢迎人们的到来。他的四面八方全是画,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右侧是一个大国徽,直径差不多一米,非常大。抬头一看,天花板的颜色非常多,金黄、深蓝、翠绿、钛白、亮黑·······这些颜色组成的仙人骑鸡、双龙戏珠,月亮看盘等图案,五彩缤纷。继续往里走外围的都是天安门的历史,直到现在,从外国人来攻打天安门至主席上任。

TAG标签:#精选 #故宫 #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