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读书笔记>千年一叹 读书笔记3500字

千年一叹 读书笔记3500字

笔墨馆 人气:1.53W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千年一叹 读书笔记3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年一叹 读书笔记3500字

跟随余秋雨大师沿着全世界的古文明寻访了一遍,意犹未尽,百感交集。赶紧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余老一行从中国出发,途径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后返回中国,沿途探访了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这些孕育了人类、滋养了地球的曾经辉煌一世的古文明,都不同程度的中断或消失,而孕育这些古文明的土地,现在正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让人扼腕、悲叹、痛惜。

古希腊文明,用余老的话说,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文明古希腊文明,用余老的话说,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至全至美”,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巴特农神庙、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奥林匹亚等等,几乎把人类最健全的生活方式塑造完满。埃及文明,跟着余老站在雄伟的金字塔下,除了感叹人类的渺小和四五千年来(据考古学家判断,埃及金字塔建造于4700多年前)的原地踏步和无数的疑问,我不知道还能怎样?就拿一座胡夫金字塔为例,就需要十万工匠建造二十年。但这个简单的算法还未考虑一系列无法逾越的难题。例如,这些巨大的石块靠什么搬运,又如何搬上去?十万工匠二十年的开支,需要多大的国力支持?而这样的国力在当时的'经济水平下又需要多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水平?很多国际间著名的工程师经过反复推敲、测量,断定这样的工程即使放到现在,调动最先进的器械参与,也会遇到一大堆惊人的困难。而这些,都成了巨大的问号,摆在瞻仰它的人面前,无从解开,似乎也没有解开的可能了。伊拉克的巴格达,曾经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那是一个极尽奢华的所在,统治着非常强大的帝国。从巴比伦帝国往前推,早在五六千年前,这儿的苏美尔人已经创造了楔形文字,发展了天文学和数学。然而这里四通八达,入侵太容易了,所以就成了极盛极衰的轮回,也使这里成为一个反复拉锯的永久性战场,直到今天。反复的战争,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对残酷的适应,对是非善恶界限的麻木。祖祖辈辈都缺少有关正常生活的记忆,灾难时时有可能发生在身边,自己完全无法掌控命运,好像一切都是宿命。古代波斯文明在伊朗,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波斯帝国先后在居鲁士、大流士的领导下建立起了庞大的政权,但都很快被战争所灭。印度文明,一般理解为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由雅里安人入侵开始的,在雅里安人之后,波斯人、希腊人、帕提亚人、西徐亚人、贵霜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继入侵,分多合少。似乎隐约有一些脉络留存,但一次次的阻断、跌碎、混合、异化,使文明散了神。

相比起这些古文明,其实中华文明并不算早。然而,在所有相比起这些古文明,其实中华文明并不算早。然而,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泯灭的,只有中华文明。当读到这些的时候,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几乎是热泪盈眶的。是激动,是兴奋,是自豪和对这唯一留存的文明的膜拜。曾经年少无知,道听途说的总是,欧洲国家经济如何如何发达,政治如何民主,文化如何开放包容,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被束缚在“之乎者也”的传统文化中,被美国这等发达国家领先了一百年。我们开始崇洋媚外,挖苦自己的老祖宗,否定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

直到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开始羞愧,浩浩荡荡的中华文明曾滋养了这个星球这片土地的多少儿女。所谓欧洲发达国家也好,美国也好,他们和中华文明比起来,不过之于喜马拉雅山和它上面的一片雪地,只是我们的冰山一角。我们之所以抱怨我们的传统文化,崇洋媚外,只是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来说,即没有看到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传承性,也没有看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底蕴包含的无价财富。君不见那么多的古文明都淹没泯灭在历史长河中,唯独中华文明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于现代世界,并带领中华儿女开创一次次的辉煌,并且以它的博大宽厚影响着世界上一切新老文明。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是何等的幸福。这种文明本身就足以激励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自信无比。

中华文明何以成了这么多古文明中唯一留存下来的文明?中华文明何以成了这么多古文明中唯一留存下来的文明?我想把余老的一些观点梳理一下。一是中华文化在地理环境上的安全性。除了喜马拉雅山,还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又连接着难以穿越的沙漠,东边、南边则是茫茫大海。这种天然的封闭结构,是中华文明在古代避免了于其他几大文明的恶战。二是依赖于文明的体量。文明体量包括地域体量和精神体量。中华文明的精神体量未必比其他古代文明高,但一定比周边少数民族所承载的文明高得多;地域体量,如果把长江和黄河加起来,比其他古文明的地域体量加起来还要大很多倍。三是依赖于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割、封闭和中断。那些斑斑驳驳地爬在种种遗迹上的古文字,除了极少数的考古学家能猜一猜外,整体上与后代已经没有关系。但是,世界上居然有一种文字,却至今让亿万民众轻松诵读。那就是汉字。文字的统一为制度、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的延续与传承奠定了基础。四是依赖于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中华文明由于没有被其他文明征服的危险,也缺少跨国远征的可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守脚下热土而不尚远行的农耕生态。内部战乱也总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环着,这就铸造了中华一种集体性格,保守达观、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保持着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普及,很少被神秘主义所裹挟。五是依赖于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与避免了文化失记。由于科举考试总是以中华文明的精髓为核心,使得文化传承因为有无数书生的生命滋养而生生不息。

这部书带我打开了古文明的视野,让我也能像余老一样在穿这部书带我打开了古文明的视野,让我也能像余老一样在穿行于多种古文明遗迹中深深的感受中华文明的一以贯之。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文明何其伟大,何其生生不息,也许相比于那些年轻的没有历史可记载的文明,我们的文明承载了太多太多,精华也好,糟粕也罢,它已经承重的无法顺畅呼吸了。但是作为它的传承人,我们应该帮它卸去种种负重,轻松上路。中华文化在最高层面上应该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

我们这些荣耀的后代,可以沿着它本来的脉络走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