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动物农场》的读后感(通用6篇)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通用6篇)

笔墨馆 人气:7.19K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农场》的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通用6篇)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1

奥威尔写《动物农庄》的目的,是要表明苏联正走向一个等级森严的集权主义社会。为了揭露这个社会,他主要通过动物主义的精髓七诫逐渐被破坏和动物们陷入了可怕的轮回来展现的。

在这里面,我比较欣赏的一个角色是驴,应该说他是经历得最多的,而且很有先知,他总是知道不论怎么变化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也不会坏到哪儿去,但他仍然缺少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勇气。我们不要做那些动物,所以我们必须读书,实践,再读书,再实践,权利应该是一种契约,而不应该集中于某些特定人物的身上。

最后,我想说奥威尔是一个左翼,他痛恨暴政,同情弱者,他写这本书是为反对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才批判斯大林主义,批判斯大林主义根本还是为了捍卫共产主义,没想到被西方媒体和政府用来宣传社会主义的弊端,这估计是奥威尔没想到的。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2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动物农场》。

本书写了一个农场的动物在一头猪——老少校的指引下,将这里变成了动物的地盘,每只动物都是平等的,没有杀害,在两头猪的领导下,干着自己的工作,粮食更多了,动物们也更快乐。可没过多久,一头猪就用自己培养的狗驱逐了另一头猪,从此,他就当上了“伟大的领袖”,他开始背叛老少校立下的规矩:老少校,不许动物杀害动物,而他杀害了做坏事和有不同意见的动物;老少校不许动物住进人类的房间,而他带领猪和狗住了进去;老少校不许动物学习人类喝酒,而他却经常喝酒;老少校不许动物与人类做交易,而他将木材和母鸡下的蛋卖给人类;老少校说每一只动物都是平等的,而他却给狗和猪不同的优厚待遇;老少校不许动物模仿人类的习惯,而他让狗和猪穿上了人类的衣服,在饭桌上与人类开怀畅饮,跟人一样走路。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干任何事都要有原则,不能超过底线,否则绝不会成功。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3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影射的真实人物,让我们从一个更加简单、新奇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充满着政治、权力和舆论的世界。

“如果你们有你们的下等动物要对付,那么我们有我们的下等阶级要斗争。”作为政治寓言,不仅仅是看见了对苏俄的讽刺,更能看见许多国家政权的缩影。动物们在驱逐人类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的过程中,慢慢的也在效仿人类,甚至赶超人类,与“老少校”的构想最终背道而驰。这里的作为统治者、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猪们,何尝不是另一种“人”呢?

平等不是通往极权的借口。当“七大戒律”变为了“所有的动物生而平等,但是一些动物生来就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时”,极权到达了顶峰。人类常用的政治手段,暴力革命、诋毁事实、鼓动宣传、操控舆论等等被统治者猪们运用的淋漓尽致。“拿破仑”放逐“斯诺鲍尔”争夺权力和对九条小狗的奴化教育;“斯奎勒”利用宣传掩盖真相笼络人心;“博克塞”愚忠一生压榨至死等等,都是打着平等的旗号、借助未来的蓝图帮助统治者一步步走向极权,迎来一个不敢说话、不敢唱歌的时代。暗示着政治和人心是最为恐怖的东西。

我认为政治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尽管牵扯到权力、地位和物质基础,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为人民获得更好的幸福,但是绝对不能少了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作为个人而言,在面对巨大的政治机器面前,我们最好的就是做到像老驴“本杰明”一样,睁大双眼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做那墙头草的绵羊们或者是一心愚忠的“博克塞”,不能让人成了猪。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4

掌握知识,发挥未来!

读完整个小说,深感讽刺意味。奥威尔式的童话不是小孩子看的,他是作者结合了亲身经历,将时代的印痕与自身的观察结合创作而成。

显然奥威尔痛恨资产阶级,但是所谓的无产阶级难道就不是潜在的资产阶级吗?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他们身份互换,他们仍然“各尽其责”。

只是将资产阶级比作了猪,好吃懒做的形象也是作者想对资产阶级的描述,可是原先他们也是群众,怎么就突然特殊化了呢?慢慢的`抛弃原来定下来的规则,面对群众的质疑,总有百般说辞,因为规矩掌握在他们手中,读懂规矩的能力(知识)也只在他们手中。

无知的群众只能被当做工具使用,那些勤劳,善良友好的美德,不过是愚蠢的点缀。当权者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但显然,事实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总有人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挺身而出揭露事实。像傻羊那样沉溺于上面的领导,就很安全吧。

其实这个故事从开始老猪给动物们讲起义的时候,大概后面讲什么也就知道了。老猪描绘的乌托邦深深地吸引着年幼无知的小动物们,殊不知乌托邦是不存在的。

即使他们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大多数的生活反而过得更加辛苦,更没有了往日的温馨,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搬日复一日的劳作。小说里其实间接地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它更是一把双刃剑,但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能掌握话语权,如果不想做任人宰割的羊肉,那就好好学习吧。也不要做好吃懒做的肥猪,不是学会两只脚走路就是人,人的智慧四脚时就有了。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5

原本我以为动物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需求,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但凡是这大千世界中的一员都会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各种的纠葛,无论是感情的,地位的甚至利益的。这本书中便阐明了利益、地位纠葛的不断产生以及对最终善良本性的抛弃。

故事的开始,是人类在管理着农场,而后是动物的“自治”。人类无疑是被利益纠缠甚至掌控的,但动物本性是善良的,及至最后,都有动物在努力工作,但他们却相信了猪的谎言,相信着与人类同是利益追求者的猪带来的不切实际的希望,才会导致最后农场又一次被人类利益侵蚀。

农场中的动物们经历的统治从不平等到不平等,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物种因欲望而不断聚拢地位,食物,金钱从而形成一个独裁局面打压敌对势力的相同结局。若不是受到了猪的迷惑,善良的动物们早就会揭竿而起了。不过我觉得在未来一定有一天会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告知大家,夺回本来应当属于大家的生活。

顺应民心,本就是一个领导者的责任,而他统领的一切是由无数的人民构成的。任何的国家只要有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便会水涨船高,越发繁荣。作者:朱镜丞

《动物农场》的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动物农场》这本书,里面的的权力斗争让我感受十分深刻。

《动物农场》这本书相信许多中小学生都阅读过,书中的“主猪公”——雪球和拿破仑,因为同情动物们食不果腹的生活,带领自己的子民们奋起反抗,将农场的主人琼斯赶出了农场。后来,人们为了夺回农场,与动物们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斗争。动物——惨胜。可不久后,权力熏天的拿破仑为了自己的权力,将雪球赶出了农场。在农场中,他不断加固自己和猪的地位,将别的动物都当作自己的奴隶,不断修改约束自我的动物法则。最后拿破仑竟然与人类通商,学会了用两条腿走路。但是,别的动物的生活,和以前有改变吗?

权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它把良心吞噬,只留下贪婪。拿破仑也因为权力,从为动物着想,变成了欺压动物,剥夺动物的粮食。其实动物农场正是二战时的苏联,拿破仑正是当时的斯大林。斯大林用百万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击退了敌军,但自己却因为权力,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到自己的名下。他在人们眼中既是英雄也是恶魔!

在我们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被权力熏瞎眼的人。例如刘邦,他将项羽打败后,封了许多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他为不让人瓜分自己的权力,接连杀了许多功臣,完全没了当年的宽容和大度。

乔治。奥威尔写出了《动物农场》这本书,不就是在警告我们不要被权力所迷惑吗?

TAG标签:#农场 #动物 #通用 #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