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弟子规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笔墨馆 人气:3.15W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1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话:“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2

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3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有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好好学习。

读完《弟子规》我明白了许多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什么事情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会容易出错,要向父母禀报之后,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去做......

弟子规中有一段令我难以忘记的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话的意思是,父母的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应该借故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去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的接受,不能强词夺理,顶撞父母。

写到这里,让我回想起了一件我做错了的事情,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东西,我却没有及时的回答,而是拖了几分钟后答道:不去!当时我并没有为我的举动而感到不满意,但读完《弟子规》后我才明白我这样做是很伤妈妈心的,所以我想对妈妈说一句:“对不起。”

《弟子规》里面所蕴含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浅显易懂,句子押运顺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之一。内分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为便于吟诵,三字成句,朗朗上口,每一句讲述的都是令人发醒的道德与规范,使人受用一生。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4

像被上了发条的机器般的生活,遗忘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永不回头看已走过的路。而今天,我们却被拉了回来,回过头看我们曾经留下的印记。

——题记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向世人演绎着不败的神话在世人面前树立着礼仪之邦的称号,可是这一切都成为过去,而今天,《弟子规》中所讲述的礼义孝悌却成为我们现代人的追求,重新追寻礼仪之邦的佳话,检讨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中所讲述的孝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切以父母为中心,就过最早的考经也说过“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古时,我们有用“乌鸦反哺之情”来比喻人的孝心,讲述一个人的孝情,以此来激励我们。

大舜,处在一个极度压抑的四口之家中,他承受着家人对自己的迫害,却仍然怡色柔声,希望父母有一天能改正行为,经过一番努力,许多年后家人改了恶行,家变得和睦和乐。这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大舜,有纯诚目有高度智慧的孝行,改变了顽嚣的父母而今天的我们,把父母的叮咛说成啰嗦,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一点小批评,父母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就说父母的不是,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你不是当官的爸爸,而是一个农民,一个每月几百元的工资的穷父亲”在我看来他是在侮辱他自己。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也在向更高水平发展,可是我们为什么忘了那最初的自己?就连最基本的孝也变得那样的难。

不仅是“孝”在退变,就连“礼”也开始瓦解。

《弟子规》中“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直”的简介说道“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可知道礼的.分重。

古人最注重礼节,礼节的周全是对对方的尊重,有敬意之礼,先人们一点点积累的名声,响彻世界的“礼仪之邦”的代号——中国,却渐渐地被我们一点点的抛弃。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书本上的两三幅旅游警示牌,那可是外国的风景区,在他们的警示牌用两种语言写着同一句语言:“请别乱扔垃圾”一种是英语,而另一种却是醒目的中国字,可见我们的国人到他们那儿去旅行时,是多么的不讲文明,为什么总是忘记,真的是时间的巨轮滚动得太快吗?我们一定要丢掉“礼仪之邦”的美好称号吗?

读后《弟子规》我们感悟,我们反醒,我们应该重拾那已被遗忘的记忆,找回那最初的自己,我们将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是我的信念,找回是我的目标。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5

今天,我第一次拿起了弟子规,翻看起来。

弟子规是一本流传已久的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的人推崇,它是以三字经的形式,给予我们指导。小学一生,就像一张白纸,以后生活怎么样,起笔来决定。弟子规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当然了,弟子规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就能够真正理解。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从中懂得了爱,懂得了孝,懂得了礼,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从中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在考试前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想到了我妈妈对外婆的关心,想到了同学们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的帮助。没错,他们对我有许多关怀,没错,现在,我也要做出行动,比如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6

昨日,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我把书翻了个遍,里面的内容很深奥,但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泛爱众”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了。

“泛爱众”,书里说,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纽带,父母爱我,我爱我同学,同学爱老师,老师爱国家,我只说了“爱”的一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小爱”吧,而“泛爱众”不仅说的是要爱所有人,还要爱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园的花花草草,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应该去爱惜和呵护的。

也许有的小孩会说,爸爸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爷爷奶奶的爱是偿还无尽的。是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以“爱”而连接起来,我们人类就能和睦相处,但这远远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动的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只有爱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大爱”!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7

最近读了《弟子规》,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8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们,勿乱顿,致污移”。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帽弄脏。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王安石,他还有一个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据说,他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讲究卫生,极少洗澡,整天弄得脏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商议国家大事。谈话时,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见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们的笑料。

王安石虽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但他确实太不注重仪表了,我们可千万不要有他这种毛病哦!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9

我认为,《弟子规》是一部十分科学的书,它把全书分成几部分,在《总叙》里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云:百善孝当先所以自然将孝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对父母的分析透彻,可以说把孝说道了方方面面,且并不像众所认为的封建孝道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指明虽然重孝,但不可舍理求孝。现实生活中,即使是第一部分入则孝也很少有人全部做到。但古人亦云:忠孝不能两全。

事实上,如果孝做的太绝,不会有什么好处,因为社会发展的力量来自于新一代,如果这帮人都把精力用在孝上,那么社会就止步不前了,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觉悟,不愿接受儿女的孝意,但有些人却说养儿防老,我认为这是可笑的,因为社会仍需发展我,父母的努力,归根结底用到推动社会的发展上,但是发展中的社会并不能直接回报父母,需要在子女这里回扣,才能报答前辈的贡献,如果全部回扣了,那就象是把一个东西推出去又拉回来,是无用功。所以说父母的爱,是为社会做贡献,儿女不过是略表谢意罢了。我们所处的时期,是需要能量推进的,做这些人并不是新一代,而是父母们,他们是在真正不求回报的工作,而我们只是一个中转站,等到我们为人父母,是我们该奉献的时候了。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使命,并不是养儿防老,儿女们也要知道父母是付出而无回报的,所以要孝顺这些无私的人,他们为社会做了贡献,应有一份让他们心安的报酬,可以不多,只要表达心意即可。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10

《弟子规》中有言:“次谨信”,“谨”即要谨慎小心,“信”则要诚实守信,从中,我领悟到了做人做事要讲求诚信的重要性。我们将伴“信”至天下!

“凡出言,信为先。”每说出一句话来,一定得以诚信为首要。即诚信是做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我们人人都应该具有的。诚信是做人之基,立业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生存与发展。

曾子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诚信,对一个还未懂事的孩子就如此诚信,那么,他对待家人,别人,国家呢?不更是如此吗?所以他声名远扬,他为信守承诺而杀猪的故事千古流传。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吴起,他做到了言必信,所以他得到了好的回报。他赢得了别人的信赖与尊重,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危机已经大大增长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弟子规》教育我们道:诈与妄,奚可焉。那些尔虞我诈的事千万不要做,不要让邪恶充斥我们的纯真心灵,法国拉罗什夫科曾说过:“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因此,我们要让诚信伴我们至天下,则我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用这些抵御生活中的污点,则心灵会更加安定。

一个人守信,折射的不仅是他自身的素养,更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内在素养。

一个守信的人才能够光荣步天下,一个守信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被国际所信赖。

所以,我们要坚守“信”,做一个诚信之人,彰显我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我们的中华民族因为我们而伴信至天下!

TAG标签:#读后感 #初中 #通用 #弟子规 #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