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笔墨馆 人气:1.2W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

最近,吕老师推荐我看一本书,叫《寂静的春天》。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我就觉得很好奇。

因为春天一般都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会寂静呢?出于好奇心,我赶紧看了下去,想赶紧在书中找到答案。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很深奥的,我发现里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但是,里面的一些情节还是给我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美国作家卡逊在书中描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二十世纪中期,为了追求庄稼的产量,人们大量使用农药DDT,使得整个生物链被破坏。鱼儿和虫子生活在这种被污染的环境中,体内都富含了许多DDT,鸟儿吃了这种鱼或虫子,都被毒死了,所以,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踪迹,听不到鸟的歌唱,所以,这个春天很寂静。我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可是,我的脑海中又蹦出一个新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想写这本书呢?我赶紧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逊的一个做护林员的朋友告诉她,这个春天没有任何鸟儿的足迹,连虫子都很少出现了。而作者从小就喜爱研究生物,她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奇怪,于是,经过调查,她知道了答案,就写下了这本书。

书中描绘的情景好可怕啊!我难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们又该如何生存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让她不受到污染,让每个春天都有鸟儿欢唱,永远都不要有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

在看《三体》的时候,写到文革时期叶文洁下乡当知青,因《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改变了之后她的人生轨迹,甚至是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感兴趣买来了这本书,读完之后的想法是,可能刘慈欣在写《三体》时,本也有着褒扬《寂静的春天》的想法,毕竟这本书的问世是人类命运的一个转折。

在这个微暖的初春里,我读完了《寂静的春天》。从前些天的晴朗到昨日的大雨,即便是在倒春寒,风拂面也不刺骨。早晨看到校园里的迎春花金黄璀璨,内湖两岸的杨柳新绿飞扬,还要鸟儿在草地上觅食,天虽还是阴沉,可无疑春天来了,不是寂静的春天。

在书的第一章作者也描写了春天的蓬勃美丽,让人神往,可是这一切的美与生命力,被人们滥用化学药剂给毁了。当然,这本书不是一个描写春天被化学药剂毁灭的末日故事,而是作者蕾切尔·卡森用身为一个学者的严谨态度论证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滥用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坏性的影响。整本书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作出了农药在危害人类环境,危害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而今,预言早已成现实,人类也早已品尝到了恶果。我虽算不上一个环保主义者,但身为人也绝做不到漠视生命。除了人类,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生命。

也许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已经从上世纪走过,滥用农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不会亲眼目睹到天上飘洒着DDT、狄氏剂、氯丹等各种化学药剂的情形。我们的时代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化学药剂的危害了。这是进步,但我们绝不能止步于这点进步。

人的症结在于,很少思考未来这个问题。我说的未来不是指你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个未来是指像恐龙存在时间那么久的跨度。有一个问题,人类能不能存在得比恐龙曾经存在的时间更久?

小时候看到书上说恐龙在地球上存在了一亿多年,那时候只觉得恐龙活得也不算久,但现在想来,人类存在了多久?人类从智人到如今也不过一万年,连恐龙存活时间的零头都没有。也许有人会说,恐龙跟人类没法比,是的,当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它曾拥有的文明也尽湮灭于尘土之中,这种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只是我们该引以为戒。

当春天的虫鸣鸟叫不再出现,只剩下汽车发动机的声音,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钢铁浇筑了我们的生活,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经在地上腐朽。寂静的春天就像是死的春天。

诗人笔下的春天,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哪一个不是以人之外的生命为依托的?若没有别的生命,人类多寂寥!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

看《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万物复苏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关于春天的场景,就只有生机勃勃。

在当今这个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社会,我觉得《寂静的春天》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它的作者,蕾切尔·卡逊为了人类的幸福,环境的持续发展,拖着病重的身体,忍受着巨大的诋毁和攻击坚决写这本书,然而事实证明她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她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寂静的春天》的开文就是一记重击式的描述:“过去未工业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数以百计的鸟儿于天空翱翔,或于树丛间鸣啼着悦耳的歌声。然而现在因为大量使用DDT等杀虫剂,导致鸟儿不再飞翔、鸣唱……我们还能在春天时听到鸟儿的歌声吗?”看了之后,我被震撼了,开始有了共鸣。

杀虫剂的使用的确暂时的消灭了某一部分害虫,然而自然选择是害虫不断进化,使一种杀虫剂失去效力,接下来人类会再研制一种新的杀虫剂,如此循环。然而,被称作不会伤害人类的杀虫剂最终会沿着食物链一级一级的浓缩,最终给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是几年,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能够化解的。这与饮鸩止渴又有何区别?

让我们想象一下,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春天一到,村落里的一切声音都没有了,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没有小鸟歌唱,没有家畜嘶鸣,只是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池沼,空气中过于安静的感觉令人不寒而栗。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恐怖片的剧情,而如果这是发生在我们未来的某一天,大家想象一下,会有多么可怕。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蕾切尔为我们虚构了这个城镇,她指出。如果我们继续不正当地使用化学药品,这些也许就会成为事实。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有许多杀虫剂的代替品或防治手段被接连创造出来。尤其是许多生物的防治手段,将危害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就像书中最后提到的一样,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尽所能尊重并保护我们的自然。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4

在人们的记忆中,春天永远都是那么生机勃勃,鸟儿在枝头歌唱,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发出沙沙的响声,鱼也争先恐后地从水中跃出水面。但在这本书中的春天却与人们记忆中的春天有着很大不同。书中的春天是寂静的,鸟儿奄奄一息,只有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湿地。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寂静的春天呢?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并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对的行为,这全都是那些无知的人们咎由自取。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使自己种的农作物不被害虫破坏,滥用农药,但这种办法不但杀死了害虫,同时杀死了其他所有昆虫,破坏了生物圈的平衡。大自然不知用了多久,才创造出了一个平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人类却用农药打破了这种平衡,破坏了土地,河流,乃至整个生物圈。与其称这些为“杀虫剂”,还不如称这些为“杀生剂”。

现在,人类已然意识到农药对地球的严重危害,对于农药的使用已经在逐渐减少。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可能人们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仍在用些不同的方式给地球带来危害。在许多超市和菜市场,塑料袋的使用依旧很普遍,许多人为了方便,仍会使用许多塑料袋,并且在使用一次后就把它扔掉。还有许多饭店会使用一次性塑料盒。这些再被人们埋入土中后,不易在土中被降解,仍然可以在土地中一直保留几百年之久。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环保袋,或者将塑料袋循环使用来保护坏境。

所以,保护环境,我们必须一起团结起来,从我做起,保护美丽的地球。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5

暑假的时间里,爸爸给我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做《寂静的春天》,这是一本关于保护自然的书,书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我读了感觉非常震撼。

目前,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征服大自然”,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在四十余年后,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被隐瞒和蒙蔽。许多人因为无知,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知。

而现在,人们慢慢意识到这个严峻的问题。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这在几十年前却是仅仅是一些生物学家脑子里的想象,而真正使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直接导致后来将环保列入政策法规中的却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识又不太熟悉的书——《寂静的春天》,而这本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意识到: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6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惟有坚强地应对。但在当今时代,对我们生命构成威胁的还有一种“很难看见的危险”——即来自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北方的沙尘暴和雾霾,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地震、洪水、低温冰冻、高温干旱,原油泄漏;患癌症、白血病等过早离开的人,在我们身边逐渐增多。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是什么原因给我们带来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觉?我们对环境到底做了什么?

最近读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对上述环境问题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卡逊以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揭示了化学杀虫剂、除草剂乃至洗涤剂对生态环境(昆虫、杂草、水、土壤、森林等植物、鸟类、鱼类等野生物)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不仅没能有效控制自然(昆虫产生抗药性,豕草有了开旷的生长空间),反而还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与疾病和缺陷发育有关的染色体变态、癌症和白血病低龄化和发病率上升等)。最后她指引我们选择一条远离危险、保护地球、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的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可能少喷药、生物控制、“雄性绝育”技术、引诱剂、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虫等)。

书中还有两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发现DDT的杀虫性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我想起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和毒奶粉事件,结论是:科学应当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危害人类。二是,癌症的产生和环境中大量存在的致癌因素密不可分,研制治疗癌症的“神奇药丸”固然重要,而查明环境致癌因素,并消除或减少它们的冲击影响,以预防为主来与癌症斗争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7

春天为何寂静?这个疑问读了《寂静的春天》后就能很快解答。人畜病亡、鸟儿寥寥,令人扼腕的小镇本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堂,是人类大肆的破坏,导致了这一恶果。

书中的植被、土壤、水体的.污染,也正是世界目前的问题。滴滴涕被禁用了,可是各种化工产品层出不穷;大多数农民依然喷洒农药,厨余油污在水面上肆虐。1962年卡森女预见的生物入侵的危害更为严重,我国引进的水葫芦,丹麦生蚝成灾就是极好的例子。

如此触目惊心的情况,许多人对此置若罔闻,对生态保护不闻不问。生态学家几乎无人可识。是人类的愚昧使环境污染,使自己饱受其害。

现在国家也着重地在电视报刊中对生态知识进行普及,但对其他防治方法,大多数人还知之甚少,村庄几乎没有人使用昆虫天敌和农作物混合种植来消灭农业害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向身边的人普及方法,更要普及生态保护的知识与观念,保护自然环境。

书中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祸福相依的。也许有人漠视,认为生态保护与自己无关。请看看这段话:“人体从诞生至死亡都会接触危害性的化学药物,我们与它们‘亲密无间’——食物、饮品,甚至骨骼里都有他们。”因为喷洒农药,土壤中的残留毒素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进地下水,人畜的饮用,蔬菜的灌溉,一想到这画面,便让我头皮发麻。

这难道还不能让我们明白,人不能主宰万物吗?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与人平等。因此我们要竭力保护环境,善待和尊重每一种生命,这也是保护、善待和尊重人类自己。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8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它出版于1962,它虚构了一个美丽的小镇,通过前后反差的对比开始论证化学用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响应“建设美丽新天津”的号召,我第一次读了这本书。建设美丽新天津既包括精神层面的加强也包括很多身边的小事,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其中我们应该共同去做的。

TAG标签:#春天 #读后感 #精选 #寂静 #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