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素材图片>黑板报>防止校园欺凌手抄报素材

防止校园欺凌手抄报素材

笔墨馆 人气:2.9W

当前校园欺凌频繁发生,是一些青少年成长亚健康状态的积累和爆发,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性格和品德的培育。下面是防止校园欺凌手抄报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防止校园欺凌手抄报素材

治理校园欺凌,应遵循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在强化家庭的监护责任,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规,为校园撑起保护伞。

严守法律底线 加大矫治力度

专家表示,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在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处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滞后和不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业务部主任赵辉说,她在中小学普法时,经常会被学生问到,自己不满14周岁,是不是无论做了什么事,都不用负法律责任。“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赵辉说,孩子们不懂法、对法律缺少应有的敬畏,这说明法制教育没有落实到位。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对其负有监护和教育责任的家长学校并未承担相应责任。在监护人方面,虽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父母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训诫,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一措施效果十分有限。

针对当前校园欺凌低龄化的趋势,有专家指出,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但对于这一观点,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于娟娟等人并不赞同。他们表示,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看,对严重不良行为,应该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如果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就已经是罪犯了,他的一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对于已经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相应的惩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工读学校以前起到了很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赵辉说,但目前全国范围内工读学校只剩下几十所,且都面临生源短缺,处境艰难。记者了解到,一个孩子进入工读学校,必须家长、学校、派出所三方同意,但现实情况是家长一般不会同意。

对此,赵辉建议,应该细化、明确进入工读学校的标准,比如可以参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评估,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就应当送到工读学校,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矫正是必要的。

法制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校园法制教育层面,于娟娟认为,学校应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法制教育摆在和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体系。

采访中,一些专家建议,应把中学生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如案例教育、法官指导模拟法庭等。通过法制教育进课堂,普及法律知识,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恪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德育、心理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采访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和专家都提到,学校教学过分看重成绩,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在教育体系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让孩子学会通过理性的方式,化解压力、解决矛盾,减少偏常行为。

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校长陈罡认为,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德育工作,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德育课的互动性,保证其效果;另一方面应该大力创建特色学校,明确学校的个性化培养目标,提升育人水平。

屯溪路小学早在十多年前就在安徽省率先推出小学生经典诵读特色课程。从最初的只“诵读经典”,到现在的不仅将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每周拿出专门时间授课,而且配套实施了多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对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郑州市第八中学,从2005年至今,学校通过每周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强化学生的道德约束,内容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此外,还倡导每天早上有晨颂、晚上有暮省,促使学生见贤思齐、反躬自省,提高道德水平。

心理教育的“空白”也是校园欺凌易发的重要原因。中国儿童研究中心在2011年至2015年规划纲要中,将“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列为重要目标。中国儿童研究中心主任丛中笑告诉记者,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建立,必须从早期开始,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辅导。“国家层面应该提倡建立一套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涵盖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

郑州市第八中学的心理协会,通过沙盘游戏等活动,让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有吐露心声的渠道。同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前期的情况摸排、问卷调查等,筛查受欺负和施暴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发挥家庭作用 净化社会环境

屡屡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给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林林认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及时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例如发生在安徽怀远的欺凌事件中,家长发现孩子总是丢钱后,用打骂惩罚孩子,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被堵塞,欺凌事件持续多年未被发现。

于娟娟说,现在不少父母不懂法,不知道如何以法律为武器保护孩子和让孩子加强自我保护,青少年法制教育首先应该从家长做起,比如通过社区的家长学校,或者发动学校组织专门的普法培训等。现在我们都强调法治社会建设,这其实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专家表示,为人父母不是简单的事,家长在思想观念上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如果家长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修养和品格,为人处世理智、平和、公正、正派,那就一定会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建设和谐家庭小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为青少年成长打造更好的社会大环境。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校附近严禁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

郑州市第八中学政教主任马华林说,应该加强校园周边的治安联防,这样至少在校园周边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几率会降低。“学校周边及学生经常走的路线,监控可以多装一些,既可以预防,又可以为事后取证提供保障。”

采访中,相关专家指出,防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还需要采取综合手段和系统思维,比如平衡城乡发展、加强社区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强化对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专门教育工作等,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社区的关爱和引导,拥有一技之长,避免过早失学。

目前不少检察机关开始探索“柔性办案法”,聘请心理咨询师现场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绘画心理辅导”,对他们的选色、布局、画风等进行观察,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并就他们的心理状态向其监护人提出建议。专家表示,这些措施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参与进来,想方设法解决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其健康成长。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是一记警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防止校园欺凌标语

1、学生快乐成长,学校繁荣和谐。

2、活力校园新气象,莘莘学子文明风。

3、真心真爱献出来,上下友爱创未来。

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5、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懂事与我们相伴;让聪明与我们相拥,让可爱与我们相依。

6、生活因文明展现美好,相处因和谐彰显智慧。

7、真心真意为校园,和谐校园由你创。

8、百善文明为先,万事安全为重。

9、共创和谐大家庭,师生携手显真情。

10、校园暴力要不得,共建美好创和谐。

11、和谐—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12、学兄学弟互礼让,校园气氛乐洋洋。

13、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兴办人民满意教育。

14、小事不计较,大事共商讨,友爱互助团结好。

15、相亲相敬与相知,尽显和平真意义。

16、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17、关注自己一举一动,创建你我和谐校园。

18、健康生活,文明做人,平安校园,幸福一生。

19、欺凌同学要不得,互助互爱好品德。

20、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21、创绿色和谐校园,做文明环保卫士。

22、您并非美丽而文明,而是因文明才美丽。

23、你我多一份自觉,校园多一份安全。

24、同学相处是缘分,礼让三分解矛盾。

25、手中有爱花似锦,足下留情草如茵。

26、同窗同心同条船,并肩并行乐与悲。

27、安全与文明携手,健康与和谐同行。

28、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安全,创建平安环境。

29、安全意识,时时具备不可忘;文明之道,刻刻铭记你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