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实用文写作>实用范文>论文>完善学校管理三个体系走内涵发展之路论文

完善学校管理三个体系走内涵发展之路论文

笔墨馆 人气:5.15K

【摘要】校长应通过抓好学校管理来展现其领导力。本文以现代学校管理的角度,拟从完善课程体系、校本研修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对学校内涵发展相关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完善学校管理三个体系走内涵发展之路论文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管理体系;内涵发展

【Abstract】Principal should through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to unfold its leadership strength. This article by the modern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gle, plans from the consumm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aspects and so on system,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o carry on the ponder and the exploration to the schoo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related subject matter.

【Key words】Principal leads the strength; Management system;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教育进入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新阶段。学校教育领导力是一所学校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加强学校教育领导力建设,引导校长从传统的管理者成为一名现代学校领导者,全面提升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素养,这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密切相关。

所谓校长的领导力,是指校长通过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营造组织文化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变革的能力。它包括校长管理学校的思想领导力、课程管理领导力和人力管理领导力等方面。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校长要成为一名有“领导力”的现代学校领导者,就必须精心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课改需要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以此展现校长领导力,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内涵发展之“主阵地”:完善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课内、课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方面的总和。这是沙洪泽先生在他所著《教育——为了人的幸福》一书中所下的定义。①而胡德海教授用最为简练的话这样下定义: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的教育、教学内容谓之“课程”。②虽各自表述文字不一样,但本质是相通的。“课程”是育人的一个“体系”,是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应的要求。不容置疑,课程、教学应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上好各门功课,切实发挥课程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003年全面参与课改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它包括“有效实施国家、地方课程”和“自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两个部分(详见附表1)。首先,我们按照课程改革的总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各门功课。科学、合理制定校历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照“三表”开展教育教学,切实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心”放在课堂上。同时,自主进行校本的课程开发。它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另一部分是自主开发的全校兴趣、特长生培养活动课。

学校校本的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互补,与体育艺术“2+1”项目结合。“千人兴趣(特长)生培养”活动、“千人千绳”、“千人齐舞”、“千人拳操”、“千笛百器”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丰富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凸显了学校教学的特色。在课程实施中,我校采用长、短课程形式安排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将创造性使用教材所节省课时来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各类课程得到落实,又保证学生在校时间没超过6小时,同时兼顾让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内涵发展之“主力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

现代学校管理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尤为重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发展水平引领着学生发展水平。学校校长要善于组织和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成为教师中的“首席教师”,与教师们努力朝着“教育家”的远大目标而奋斗。这是校长领导力体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校长、教师共同发展,获得“幸福感”之所在。近几年,我们努力构建教师内在需求为“动力”,社会、课改要求为“外力”,上级、学校考核为“推手”的校本研修体系(详见附表2)。逐步形成集学习、教学、教研、考评“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如:有主动接受式学习研修、指导参与式学习研修、行动研究式学习研修、课题研究式的学习研修等。

学校要建立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把教师的师德师风、教改实施、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内容列入考评。在考评的组织上,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一极性:力求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考评的.结果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项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制订或完善专业规划,为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引导教师全面了解自我,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实现主动发展。

3内涵发展之“生命线”: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生命线”,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予以保证。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教学管理系统。校长要善于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质量观。让全体成员都形成共识: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每个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教学;好的学生应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有责任感,会合作、思进取的学生;好的成绩应该是优教减负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较完善的校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旋把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案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措施

——实施全过程管理、调控的方法

——形成学生发展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建立民主、开放的教学(办学)督评网络

以上几个方面既要独立把关,又互为关联,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发挥整个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以上三个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内涵发展的核心,研修体系是内涵发展的关键,质量监控体系是内涵发展的保证。各个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探索未有止境。让我们知难而上,坚定走好学校内涵发展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