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实用文写作>实用范文>论文>关于怎么摆POSE的论文

关于怎么摆POSE的论文

笔墨馆 人气:9.75K

看了一个电视广告,讲的是一家人到照相馆去照像,刚一齐声说出“茄子”俩字时摄影师站出来了:“不是‘茄子’,应该是‘田七’!来,跟我说‘田七’!”于是在一家人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满脸堆笑且齐声高叫“田七”之际,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

关于怎么摆POSE的论文

如果单作为一个广告,笔者认为这个创意并不成功:一开始就拼命强调产品的名称和内容,这不明摆着拿咱们广大电视观众当傻小子吗?不过要是从“科学”的角度上看,笔者倒是觉得这个广告有一定的合理性。

声明,这个“科学”没别的意思,笔者特指照相时摆出的造型。

在这个世界里恐怕很难有谁一辈子没跟照相机“亲密接触”过(极少数过于贫困或认定照相机会“拿走人的灵魂”的人除外),所以对于在照相机镜头前应该摆出一付什么样的造型这应该算是一个大众化的话题而非显学。

当初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照相机的初衷已无从得知,但想来无非是用镜头而非画笔来记录生活中的一幕幕瞬间,所以大多数的人都选择笑来作为自己面对照相机镜头时的造型和表情。

可这笑也有条件啊,叫一个人在他不高兴,或是觉得不该笑的时候笑(不能保证所有人照相时都是高兴的),他就很可能笑得比哭还难看。

为了确保在镜头前能“笑”得出来或至少看起来像在笑,最好的办法就是摆出一付万无一失的来。

注意了,要是广告中那家子人都按我们的传统大喊“茄子”,就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嘴是裂开的(这样才像是在笑),这种表情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秒钟;可是在一秒钟之内就能抓住瞬间及时按下快门,估计最有经验的摄影师也干不出来。

所以不得不承认,我们传统的“茄子”并不科学。

而那位摄影师提出的“田七”尽管是广告,但比起不知起源于何时何日的“茄子”来还是进步许多。

说“田七”的时候尽管嘴也是先开后合,但说“七”时的底气比“子”来明显要足。

这么一弄,说“田七”不是明显比说“茄子”更像在笑吗?而且“笑容”在发第二个音节时才展现出来,摄影师也才能及时捕捉“笑”的瞬间并将其从容定格在胶片上。

记得柯达胶卷的广告语是这么说的:“柯达,留住精彩一刻”。

短短一句话,把摄影的全部精髓都包含在了里面。

怎样才能把自己觉得精彩的一瞬间留在胶片上?除了专业摄影师,我们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地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摄影师操心的是相机性能、胶卷特性以及色温、光圈、焦距、白平衡等等技术参数;相比之下咱们倒是简单多了,要动动脑筋的可能也就是怎么才能摆出合适的造型来。

不过这似乎也不太容易,因为有人做过试验,让1000个人随便摆一个姿势拍一张照片等稍后再让他(她)看,结果对自己的姿势感到满意的几乎不到5%;其余的人都要么觉得笑容太僵硬,要么觉得动作不自然,总之要求重照的人占了绝大多数。

正所谓“1000个人就有1000个人的哈姆雷特”,认为自己的摄影造型怎样才算完美的想法也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应该是准确的,那就是每个人在准备留下一张照片时,摆出的造型也许后来看来未必是最合理的,但在当时一定是觉得最合适的。

就像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说的那样:“在中国,拍摄照片总是一种仪式,它总要包括摆好姿势而且还必须要征得同意。

”当你拿着相机准备记录一组画面的时候,愿意被你把形象收到胶片里去的人一定会把他(她)自认为最好的一个瞬间留给你。

一句话,他(她)希望在你的胶片里,他(她)当时的形象就是这个样子——不管在看到之后自己、或是别人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

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被别人照相的机会相当多,他们自己也很乐意,甚至必须被别人照相。

笔者特指活跃在文艺界的明星们,不仅是广播电视,在报刊杂志上频频露脸以显示其人气旺盛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须。

广播电视作不了假,因为那展现的是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瞬间。

报刊杂志就不一样了,由于自身性质使然,能往上头登的除了文字也只能是一张张照片。

于是乎该在记者的镜头前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就是无数明星及其经纪人时时考虑的问题。

开机仪式、发布会、见面会、演唱会……凡是能让记者拍照的时候他们的造型也就摆得分外讲究。

除了表情和动作,着装、首饰等等也都无一不在殚精竭虑左思右想的pose之列。

总而言之,每一个造型、每一套作派都是他们当仁不让的招牌。

要是在这上头考虑得不够周到,对不起,不光是媒体不买你的帐,观众也很可能会揭竿而起大造其反让你至少几年之内不得翻身。

想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赵薇军旗装事件”、稍早的“伏明霞脏裤子事件”以及后来闹得动静最大的“珍妮·杰克逊故意走光事件”发生之际,不光当事人自己,想必其策划班子当时也都觉得这样的pose并无不妥;可惜到头来落得个骂声一片满地鸡毛不说,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导致了诸如泼粪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唉,想来这pose还真是乱摆不得。

不说别的,光是那一袋大粪当众泼到脑袋上的感觉,连深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老农可能都会觉得有点恐怖的。

前些日子翻出一张旧照片,是笔者1998年6月在桂林和一位芬兰朋友的合影。

画面上那位老外一身牛仔打扮,双手叉腰,神情怡然;而笔者虽身着休闲装,动作也不僵硬,但表情严肃,眼神呆滞,实在“有损国格”。

不过相比之下,还是笔者的另外一张相片更“吓人”。

尽管那只是张一寸登记照,但笔者一脸“苦大仇深”的神情,眼睛还死死盯着镜头的pose看得好多人都直喊瘆得慌,好像那个摄影师欠笔者一大笔钱还故意拖着不还似的。

今天看来,这些个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昨日重现”真是叫人笑掉大牙啊!

TAG标签:#论文 #p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