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实用文写作>实用范文>论文>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论文参考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论文参考

笔墨馆 人气:4.9K

摘要:水景,是江南水乡古镇中的一道风景线,它对于点缀古镇文化气息、生命气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理念不断渗透的今天,对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乌镇等作为具体对象,对古镇水景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有水景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些借鉴。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论文参考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

一、引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美丽、俊秀的江南水乡古镇风光,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中写到:“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恬之中……”。可以说,江南美,美在古镇,而古镇美,则美在水景。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殊产物,承载着人类生命起源的重要使命,也是江南水乡古镇自然美中最具魅力的元素。在魅力无限的江南水乡古镇水景中,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则能够使古镇水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此目的。

二、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特征

(一)生态舒适性特征

江南水乡古镇众多的水景景观中,大多以水与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互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这种交互式、共生式的组成态势,凸显出了水景景观的自然和谐感,博得了大多数游客的眼球,在此基础上,古镇水景被更多地融入到水乡建筑的辅助建造中,成为提升游客观赏、游玩、视听舒适感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水乡古镇水景表现出的生态舒适性特征,显得异常凸显。

例如,著名的乌镇桥里桥风景,鳞波荡漾的河面上,横竖交错着两座古石桥,远眺过去,给游人以视觉上的静态美感,微风轻抚,水面凌动,与石桥交相呼应,又呈现出动态美感,石桥和水景的共生共融,显得如此和谐,游人观之,心旷神怡、身心放松,在生态的气息中,立刻能够体验到一种舒适感。

(二)生态净化性特征

水乡古镇的水景还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对调节大气湿度,滋润土壤和花木都有显著的效果。此外,水景能够改善水乡古镇中的空气质量、绿化环境,增加大气湿度,对人体的健康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例如,周庄八景之一的“急水扬帆”便是生态净化性特征表现的最好诠释。急水港西连白蚬江,东达淀山湖,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水面时常能产生“水雾”现象,无形中增加了空气中的负离子,起到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的效应,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爽”感!在生态化水景景观的作用下,水雾弥漫,水乡古镇景观现场的迷幻化效果倍增,起到了促进局部生态水体循环的作用,对于调节局域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美化周边环境、净化空气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围绕在水乡古镇周边的水景,能够营造一种生态净化的氛围。

(三)生态审美性特征

古镇水景的生态审美性,也是水景景观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特征。该特征的呈现,能够满足游客的审美性需求,当游客畅游水乡古镇之中,观赏水景,以及在水景衬托下的其他人文、自然景观时,生态气息所带来的视觉审美、情感审美,彰显无遗。

例如,著名的乌镇西栅夜景,便是水景表现生态审美性的典范。每当夜幕降临,游人小酌一杯,隔水聆听岸边楼台上的戏文,或临水放逐几盏莲花灯,静态和谐的人文水景景观,被烘托的十分到位。人、水、景、物四方合一,生态化的审美意境被营造的淋漓尽致。古镇水景生态美,在无形中增添了水乡建筑的艺术审美艺术氛围,置身其中,如痴如醉。

三、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中凸显出的问题

(一)水域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很多江南水乡古镇的水景景观,存在严重的生态倒退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便是:水域污染日趋严重。具体的表现包含:水体中失去了很多浮游生物、鱼虾,而增多了很多含有毒素和病菌的有害物质,水景景观的生态性、审美性难觅踪影。2014年3月份,嘉兴在线新闻网报道一则新闻“乌镇装车桥港污染严重,恶臭熏得居民不敢开窗”,便剑指乌镇装车桥港水体污染问题。而水域一旦遭受污染,便会会水乡古镇水景的生态化带来负面影响,该问题理应得到有效遏制。

(二)水体净化方式陈旧

江南水乡古镇区域内的水景以河道景观为主,周边居住着很多居民,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人工垃圾,其中一部分以直接倾倒的方式,流入古镇水域,成为“水上垃圾”。因此,针对“水上垃圾”的清理和水体的净化,也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众多江南水乡古镇,在对河道内的漂浮垃圾进行净化处理时,主要依靠人工打捞这一传统的方法,该种方法效率低下,效果有限,且通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水体净化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长此以往,古镇水景难以实现可持续性的生态发展。

(三)水体生态平衡性下降

随着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古镇外围水岸边度假村、宾馆等人工化建筑呈现高强度的开发态势。以乌镇为例,根据乌镇旅游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乌镇已有各类度假村、宾馆建筑200余家,每年入住旅游的游客超过300万人。高强度的旅游开发,大密度的游客入住,带来的大量的人为垃圾,也加剧了古镇水体的污染程度,而水质的污染,使得水域栖息生物数量锐减,水岸生物多样性下降,最终导致了水体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维持能力的下降。

 四、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水景生态发展

为使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的生态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化,区域内的环保执法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水景生态环保执法监督,从源头上杜绝一切污染水景资源的现象。具体的执法监督需要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严格执法。对古镇水体周边的商户、居民、企业进行定点、定期的摸排,一旦发现有违规、违法向水体倾倒垃圾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加大宣传。通过广播、网络、报纸、电台等媒体,向当地居民、外来游客宣传水景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水景生态发展的保护意识。

(二)融入生态理念,科学净化水景资源

在江南水乡古镇水景资源的净化中,应融入生态化的理念,采用科学的策略,净化水景资源。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借鉴国内其他水景景观净水的科学方法,在水景资源净化中,体现出可持续化、科学化的发展性思维。例如,亚龙湾蝴蝶谷的水景循环净化系统,便是一个不错的,可供借鉴的案例,景观规划师利用先进的虹吸水原理,构建了水景景观的自动循环净化系统,园内的所有水系资源都能够通过循环,得到净化,该种方法的引入,大大提升了水体资源净化的效率,从而达到了开源节流,综合利用,全面净化的目的,值得江南水乡古镇环保部门借鉴。

(三)引入修复技术,确保水体生态平衡

在构建生态水景资源体系的过程中,环保部门需要注重科技元素的引入,采用多种方法,确保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的平衡,实现水景景观的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例如,利用生物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构建先进的水体生态平衡体系,对已经破坏的水景资源进行修复、过滤,从而使水景景观朝生态、良性的方向发展。此外,逐步建立以水景水域为纽带的绿色廊道系统,引入水景绿化理念,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供应,控制水土流失,有效地过滤污染物的作用,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结束语

水景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最能引人入胜的景物,而保障水景资源的生态化发展,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水乡古镇的环保部门、居民群众,应不断建立起水景生态发展的意识,并采取多元化的“生态护水”措施,从而让水乡古镇的水景景观“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阮仪三,邵勇,林林.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城市规划汇刊[J].2002(1)

[2]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水科学进展,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