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实用文写作>实用范文>论文>例题有效教学策略尝试学科论文

例题有效教学策略尝试学科论文

笔墨馆 人气:1.77W

摘要:例题教学是课堂的重点,但如果教师仅仅就题论题,不深入研究发掘,也就失去了作为课堂主导者的地位,而学生也就沦为课堂的旁听者甚至是围观者,这将极大的削弱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对书本中的例题在课前进行充分的设计,才能让例题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题有效教学策略尝试学科论文

关键词:例题 设计 有效

例题是教师讲课时用以阐明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及其初步应用的题目。它是数学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附体,体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揭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解题的格式和表述的规范。例题教学好比登山探险,山顶奇峰秀色美不胜收,但却充满险阻,教师就是那向导,要帮助学生顺利抵达。每一个例题都是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的,倘若我们不加以重视,可以说是辜负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本人根据自已在例题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出以下两点策略,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一、设计铺垫,低起高收

1.设计小问题,扫除学生认知障碍

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形式统一,因此很难照顾到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学生,学生的理解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潜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我却在此犯了错误,请看课例: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2.1整式》第二课时时,正逢学校突击检查听课,在完成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后,我开始例3的教学,问题如下:一条河流的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如果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那么船在这条河流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怎样表示?如果甲、乙两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是20千米/小时和35千米/小时,则它们在这条河流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各是多少?

由于自已对教材的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题,因此基本上没作什么引导,在个别学生的回答下,直接就得出了顺、逆水的公式,表面的顺畅之下,实际是大多数学生的似懂非懂和脑子里的短暂记忆。可喜的是在课后,听课教师对我进行了指导:本例涉及用字母表示已知量,列多项式表示数量关系,以及求多项式的值等内容,对于题中提到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水行驶速度、逆水行驶速度这三个速度的意义学生是否能真正体会?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否让学生培养出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我在另一班的教学中及时作了相关的调整,在学生阅读例3后,我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条纸折的船在平静的水上会动吗?

(2)什么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你如何理解?

(3)如果在一条向东流去速度为2.5千米/小时的河流中,放上一条纸折的船,它会动吗?它的速度相当于什么速度?

(4)在这条向东流去的河流中,有一条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的船向东驶去,它的速度是多少?怎么计算?这个速度怎么称呼?

(5)如果船向西行驶,速度还是20千米/小时吗?应该是多少?这个速度又怎么称呼?

(6)你能写出顺水行驶的速度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怎么表示吗?

(7)用文字描述在解决问题中比较麻烦,能否用字母来表示呢?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虽然时间上增加了不少,但是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已知经验,提炼出了相关的速度公式,因此对于顺水行驶速度和逆水行驶速度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在后来的教学中,明显能感受到这一班级的学生比之前一班的学生要掌握的好。

与其给人死板的知识,不如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思想方法,如此才能点石成金,通过模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7个问题,低起高收,把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引向复杂,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思想方法。

2. 巧妙利用表格,把握特征分析

表格的优点就是信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还能进行有效的对比总结,尤其是对于公式的渗透教学,效果明显。

TAG标签:#教学策略 #学科 #例题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