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求学指南>大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

笔墨馆 人气:1.4W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科建设

2018年5月,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其中自主专业35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其中自主专业32个、交叉学科7个),其中,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中国第一;还拥有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4个。

在2012年中国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类、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9个学科排名中国第一;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林经济管理3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第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排名中国第三,中国史排名中国第四。

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80]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统计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工程、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

“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农林经济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

二、本科生培养

1、课程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其他学习三大板块组成,分别占62.8%、27.9%和9.3%。其中,必修课分为全校共同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心理健康、大学汉语、大学英语、公共数学、计算机基础、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九大类:专业类课程、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原典选读类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法政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经济类课程、理工类课程、暑期学校课程。其他学习包括:原典读书笔记、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专业/毕业实习。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本科课程2993门,其中全校共同课74门,学科基础课605门,专业必修课763门,专业选修课964门,全校通选课571门。在全校通选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9门,原典选读类课程14门,暑期学校课程136门,人文艺术类课程235门,法政类课程53门,经济类课程54门,管理类课程51门,理工类课程19门。

2、通识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为通识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注重开展研究型教学,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倡学生读原著、读原典;加强实践性教学,倡导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在本科阶段,设置了若干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培养复合型人才。

3、暑期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学校自2009年起于每年的7月举办,为期四周。暑期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研究系列课程、学科前沿系列和学科通识系列课程及语言培训系列课程,课程全部使用英文授课。课程结束后,学校颁发结业证书。

4、“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对象为全校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计划”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经费,支持其开展社会调查与科学研究活动,实施内容包括下达至学校的国家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市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为配合国家级创新项目和市级创新项目的开展而由学校自主设立的校级“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

TAG标签:#中国人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