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话题作文>其他话题作文>生活作文>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生活

笔墨馆 人气:1.06W

数学与生活1

今天,我在家闲得无聊,妈妈拿出一张纸,我看了一下,噢!原来是让我算客厅、主卧、小卧······的墙砖和地砖。

妈妈让我先算客厅的地砖:

客厅长是6.6米宽是5.8米,地砖的长是0.8米,问客厅地面是多少平方米?一共用多少块地砖?每三片一件的话,一共多少件?

“这题这题这么多问,让我算到什么时候啊!”这是我来自内心的诉苦。我也没办法,只好做题。客厅地面太好算了,6.6×5.8=38.28(平方米)第一问就解答了。地砖长是0.8米,用0.8×0.8=0.64(平方米)当然,这还没有算完,还要用客厅地面面积除以一片地砖的面积,就等于多少块。算式是38.28÷0.64=59.8125≈60(片)终于过五关斩六将,到了第三问了,每三片一件的话当然是总片数除以每件的数量,算式是60÷3=20(件)。不能忘了答。答:客厅地面是38.28平方米。一共用60片地砖。一共20件。下面的主卧、小卧、大卧······都是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

地砖终于算完了,我还以为结束了呢,还有墙砖。

厨房长是2.75米,宽是3.6米,高是3.6米,墙砖是30×60厘米的,门和窗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米。问一共用多少片墙砖?

我用老师教的方法,把屋子看成一个长方体,算的是四面的墙壁,长乘高乘二加宽乘高乘二减五括起来除以0.3乘0.6。

(2.75×3.6×2+3.6×3.6×2-5)÷0.3×0.6

=(19.8+25.2-5)÷0.18

= 40÷0.18

≈223(片)

答:一共用223片墙砖。

数学与生活2

晚上回家吃完晚饭,妈妈对我和爸爸说:“这几天天气越来越冷了,我去羊绒加工店里,给我们每人加工一件羊绒衫。你们猜猜花了多少钱?”爸爸说:“一定不便宜,估计1000多块钱吧!”妈妈说:“是的,还是挺贵的,共花了1430元。80元一两的线,还有每人每件加工费50元,儿子比我少一两线,又比你少三两线。儿子妈妈考考你,能算出我们每人的羊绒衫的价格吗?爸爸在旁马上迎合着说:“是啊,儿子,看你的喽!”

听了爸爸的话,立刻找来笔和纸,在纸上写出妈妈给我的几个信息数字:1430元(总花费)、50元(每件的加工费)、80元(加工羊绒衫的毛线每两的单价)。我思考了一下,关键妈妈没直接告诉我毛线用量,但我仔细一下,她其实已间接的告诉我了呀!顿时,思路清晰了,马上写出来:首先,要扣除加工费3×50=150(元),1430—150=1280(元),再以我为标准算出爸妈多出来的线要花(1+3)×80=320(元),1280—320=960(元),3个人平均分配一下960;3=320(元),那么我的一件连加工费50+320=370(元),同样妈妈的50+1×80+320=450(元),爸爸的50+3×80+320=610(元)。

我把这结果和解题思路告诉爸妈后,他们开心地直夸我。妈妈接着说:“儿子,这可还有其他方法哦?”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在解答地时候早就知道了,还有两种,就是以妈妈或是爸爸为标准算!”爸爸边点头边说:“怎么样,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学习数学,其实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就是一次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与生活3

说起生活中的数学,由于我是自己走路上放学,并且家里住的比较远,而我又是典型的起床困难症患者,所以关于“最短路线”我是作过一番研究的。

首先,要先对每天需要完成的动作做一个时间规划,比如穿衣服需要5分钟,刷牙洗脸5分钟,吃早饭需要20分钟,走路上学需要30分钟,把这些时间相加起来后,再看看到教室的的时间是8:00,那么最晚的起床时间是7:00。还要把可能有的突发状况也计划进来,比如天气不好,还有再赖床两分钟,唔唔。迟到就是常态了。

然后,看看哪里可以压缩时间的,在夏天穿衣服可以减少两分钟,早饭也可以加快一点点,这样的话少用了约五分钟,正当我窃喜可以再赖会床之时,班主任郭老师又下达了新的要求:“以后每天要提前10分钟到教室里早读,值日生就要更早一些了”。这下我可犯难了,要知道我可是个大懒虫呀,平时起床就很不情愿了,现在还要早起10分钟,这可比不吃饭难受多了!恰巧我学习了“最短路线”,就想凭自己多年定南生活的经验是不是可以穿街过巷抄近路呢?有两种选择,一是途经自来水公司到达不动产中心,二是途经一小到达不动产中心;又有两种选择:进入人民医院穿出主街,或者沿主路由十字街到学校,经过实践比较,途经一小再由十字街到达学校用时更少。唉,这也就节约了五分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妈妈做的早饭是可以边走路边吃的,这样就用到了同一时间做两种事以达到节约时间的概念了。

希望我还可以学到更多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数学知识。

数学与生活4

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非常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非常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非常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非常有用处。

数学与生活5

去年冬天,我们家迎来了一个新的成员——嘟嘟妹妹。因为妹妹经常喜欢嘟着小嘴,所以取名为嘟嘟。嘟嘟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对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地,非常可爱。不过,她特别爱哭,尤其是肚子饿的时候哭得更厉害。这时,妈妈总是给她泡上一瓶奶粉,嘟嘟喝了奶粉便转啼为笑。

一天,妈妈取回一个大大的包裹,拆开一看,原来是妹妹的奶粉到货了。我立刻过来帮妈妈把奶粉一罐一罐地从箱子里取出来。妈妈见我这么热心,笑呵呵地说:“轩轩真是个好孩子!你能帮忙算一算这里一共有多少克奶粉吗?”

这可是轻而易举的事呢!我拿出一罐奶粉仔细观察起来,奶粉罐的右下角写着——净含量900克。我头脑一转马上想到这里有4罐,可以用4×900=3600(克)。

妈妈见我这么快就算出了奶粉的重量,摸着我的头夸我反应真快!紧接着妈妈又问:“嘟嘟每次喝30克奶粉,一天喝2次,一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

听了妈妈这连续两问,我头脑里一下子晕晕乎乎的。平常老师教我们,遇到问题要镇定,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我迅速平静下来分析题意,这道题的关系式为:奶粉的总量÷每天喝的量=可以喝的天数。我要先算出妹妹一天喝多少克?再算900克一罐可以喝多少天?一个综合算式冒泡似的在我脑海里呈现出来:

900÷(30×2)=900÷60=15(天)

算出了一罐奶粉可以喝15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自然就容易了:4×15=60(天)。

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说:“不错,不错,数学小能手一个!”

今天真开心,我顺利通过了妈妈的数学小测试。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好数学,闯过一道道难关!

数学与生活6

在实际生活中的其实有许多数学问题,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在生活中,就像老师说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的数学更加生动有趣,不像书本上的数学枯燥无味。在生活中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答问题能使我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秋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秋游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去秋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明:“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我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秋游购物方案设计在我们的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又说:“同学们,你们为秋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老师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个旅游点去旅游,怎么样安排可以既经济又实惠。”当星期一在课堂上讨论这题时,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我们利用双体日,有的去旅行社询问旅游价格;有的打电话询问火车与轮船的价格;有的询问住宿的价格;……。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从不关心的问题,但现在却成了我们交谈的热点。有时我们在具体讨论线路时,常常为线路的合理与价格的优惠而争得面红耳赤。在这一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将已学应用题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仅提高了自己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能从中了解了社会。

老师曾说过要体会“数学之美”,是的在数学中我们发现了数学的严密之美,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之美,更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能够学有所用让我真正发现了数学的美。

数学与生活7

这天,我刚放学回家,肚子饿极了,我看爸爸做烙饼,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还要烙多少时间啊?我都饿死了!”爸爸没有回答,我急了:“什么时候烙好呀!”爸爸终于开口了:“这个问题你自己想,烙一张饼要2分钟,可锅内最多放两张饼,我总共要烙三张饼,你去算算吧。”这怎么又跟数学扯上关系了,唉,真是数学无处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心想:烙这3张饼不就是烙2×3=6个吗,那么容易的题也考我,我跑进厨房,我说:“要用6分钟,2分钟烙一张饼,3张饼就要烙6分钟。”爸爸却说:“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钟。难道就不能两张并放一起烙吗?”

我听了垂头丧气的坐回椅子上,我又接着想:那如果两张饼一起烙的话,烙两张饼就要两分钟,还有一张饼需要再烙两分钟,和起来就是2+2=4分钟,这比原来省了两分钟。我又兴奋的奔进厨房,我激动的对爸爸说:“一共需要烙4分钟!”爸爸想了一会儿说:“恩,是少了,但还不是最快办法。”“还有最快的办法,怎么可能?”我问。爸爸笑了,说:“你在想想吧。”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对了,可以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这样下来一共用了3分钟,我把结果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拍手称赞。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学深了,学透了,自然就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数学与生活8

几天前回家做习题时,做到一道解决问题的策略题目:五年级春游时有48名同学要过河,只有一条船,而这条船每次最多载11名学生,船到对岸去时要用三分钟,回来时要用2分钟,这批学生过河至少要用多少分钟?看到这题,我乐了:“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出在同步上,有没有搞错呀?”想着,我飞快地写出了解题方案:3+2=5(分钟),48/11=4(次)……4(名),5*4=20(分钟)20+5=25(分钟)答:这批学生过河至少要用25分钟。

第二天作业发下来一看,这一题上被老师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看着这个叉,我愣住了:没错呀,48/11是船运几次能把学生运完,得4次,但还有4名学生没过去,也就是说应该是4+1=5(次),而每次一来一回要3+2=5(分钟),5*5=25(分钟),这么简单的题目,我怎么会错呢?带着满腹的委屈我找到了老师,向老师请教。老师看着我的样子,笑了。他抚摸着我的头说:“我们不能什么事都看表面现象,要多联系现实生活。就这一题我们想想看,你究竟在哪儿出了状况呀,你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运学生的情景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听了老师的话,我闭上眼睛想象起来,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对呀,学生运完了,船回去的时间就不能算学生过河的时间了呀,应该在25分钟里面再减去2分钟船回去的时间,就是学生过河的全部时间呀!我怎么把这一点给忘记了呢?我拍着自己的脑门,自责地想着。想到这儿,我又仔细地把题目考虑了一遍,然后把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我的话,又一次抚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这就对了嘛!”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凡事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要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就会少出错。第二:做任何事都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呀!

数学与生活9

数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课题,它不仅用于课本上,还广泛的存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

寒假时,我和爸妈回到乡下过年。一进家门,大伯便微笑着迎面走来,说:“小丽,你来了呀!欢迎到大伯家过年咯!”我很高兴地给大伯一个大大的拥抱。

吃过午饭,我们坐在客厅里聊天,在聊天中,爸爸提起我的数学成绩不错,每次在班上都能考到90分以上。大伯听后马上夸奖我说:“小丽,你真厉害,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我立马开心的笑了起来。这时,大伯说要考考我了,只见他拿起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对我说“你会不会求这个蛋糕的面积呀?”我仔细看了看后,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轻松流利地说出了计算方式及公式的运用方法。大伯微笑着点了点头,夸赞了我一句后又说:“看来我们小丽确实很不错哟,那好,我再考你一道题。”大伯似乎早已做好了准备,像变魔术一样从背后拿出了一个道具,我定睛一看,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形状,大伯让我求出它的体积。“我该怎么办呢?”这时我没有了刚刚的那股神气了,于是我渐渐地地下了头,似乎是要认输了。爸爸向前走了一步,好像是要来教我,但被大伯拦住了。大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加油,小丽,我相信你能行的!”我苦思冥想,突然灵机一动,立马从厨房找来了一个量杯,我把这个物体放了进去,再倒入水,利用排水法来求出这个物体的体积。顿时大伯开怀大笑,称赞我是个小天才,爸爸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数学可真奇妙呀!让我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10

春天来了,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我的脚也噌噌噌”地长,原来的旧鞋子都小了,妈妈决定到淘宝帮我网购一双新鞋子。

买鞋子首先要知道穿多大码的鞋。妈妈让我把鞋子脱掉,站在一张白纸上,她沿着我脚的边缘把脚的轮廓画下来,再用尺子在纸上量出我脚的长度。呀,25厘米。妈妈,我该穿多大码的鞋子?”妈妈随口说道40码”我不解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是40码?怎么算?”妈妈说:你开动脑筋想一想不就知道了吗?”我回到房间,苦思冥想:脚长25厘米﹦40码鞋子,怎么算出来的呢?我记起以前买鞋时也量过脚长,23厘米穿36码的鞋。我拿出草稿纸在上面写道:脚长25厘米﹦40码,脚长23厘米﹦36码。难道是25+15=40,23+13=36?但我再一想,不对呀,这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才对。到底是什么公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灵光一闪,先把25×2=50,再50-10=40,是不是这样呢?我验证一下,23×2=46,46-10=36,耶!完全正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激动地高呼我算出来了!鞋的码数=脚长×2-10,对吗?”妈妈笑笑说:真聪明,就是这样。”我心里美滋滋的。

爸爸下班刚回来,我便缠着他说:爸爸,只要你告诉我你穿多大码鞋,我就能算出你脚有多长。”爸爸说:真的?”千真万确!”我穿42码鞋。”爸爸说。我采用倒推的方法(42+10)÷2=26,我脱口而出:26厘米”爸爸高兴地直点头: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紧接着,我又帮爷爷算,帮奶奶算,帮妈妈算,忙得不亦乐乎。

瞧,生活中的数学多有趣,让我们一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去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数学与生活11

8月4日,我想和好朋友毛毛一起去看电影,由于担心8月4日与上辅导班冲突,就想看看日历,可是,新家没有日历,就让妈妈翻看手机上的日历,没想到旁边爸爸插话了:“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爸爸相信你能算出8月4日是星期几。”我思考片刻,答:“今天是7月17日,星期天,7月共有31天,31-17=14,14÷7=2,刚好两星期,8月1日就是星期1,那么8月四号自然就是星期四喽。”妈妈忙趁热打铁都问:“那明年的8月4号会是星期几呢?”我脱口而出:“当然是星期五啦!”

“为什么?”

“因为明年闰年,二月多一天呗。”

“回答错误!手机显示,明年的8月4日是星!期!六——”

这回轮到我犯迷了,明明二月多一天又不是多两天,这剩下的一天是哪儿来的呢?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准确答案,我左思右想,写了满满一张稿纸但就是算不出准确答案,正在我愁眉不展时,突然,妈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只见妈妈皱着眉头,嘴里嘟囔着“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有七天。”啊!我的思路是对了,但一周有七天这事我怎么忘了呢,今年的8月4日到明年的8月4日刚刚好是366天(因为明年是闰年),就让366除以七,恰好余两天,不是刚刚好在星期六吗?我将想法告诉妈妈,妈妈非常是高兴,我又开心的算出了我的生日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在明年是星期几,连明年大年初一是星期几都算出来了呢!

对呀,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学会发现数学,研究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你一定会发现许多数学中的奥妙,刻苦钻研,认真发现,数学一定提高非常快,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奥妙吧!

爸爸打趣儿道:“晨晨,咱家日历不用买了,你就当咱家的日历吧!”晕!

数学与生活12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你知道牛顿是物理学家,但是你知道吗?他还是数学家呢!他研究物理时遇到了瓶颈,于是开始研究数学,并发明了微积分,超越了当时的数学家。这些与事事相关的,难道不是数学吗?

还记得小学一年级,当老师手把手无微不至地教我们1+1=2以后,快乐而神秘的数学旅程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然而,在六年的学习数学的基础上,荣升为初中生的我,对于数学,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数学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为我们以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了基础,数学对我们的影响是无形的,我们虽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到。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牵扯到计算的问题。

……正逛着,我突然看见在商店那边有几个大字很引人注目,上面印刷着:5月1日到5月10日全场打八折。我指着牌子问妈妈:“妈妈,什么叫打折呀?”“打折就是优惠、便宜的意思,”妈妈说,“打8折就是用十分之八×原价。”“哦,我懂了,那打5折的就是原价的一半”,我的回答让妈妈很满意。后来,我们又去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付完账时,阿姨给了我一张发票,我仔细看了看,咦?发票上总计不是明明写着155.32元吗,怎么只收了155.30元?我想了想,肯定是用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现在分币用得少了,所以精确到角。那个时候起,我突然感觉对平时枯燥难学的数学有了兴趣。

在这个生活例子中,除了购物发票本身是一张统计表外,至少还涉及了打折、四舍五入等数学问题,其中打折是六年级教材学习的内容,正因为它与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所以对于那时从没学过打折的小学生来说,也显得易于理解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从小就开始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希望让大家也一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的运算无处不在,小到生活的买卖,大到科技事业的发展。比如:我国神州九号的成功升空,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速度、重量等都离不开数学的周密计算。若有丝毫误差,则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险。

总之,因为有了数学,生活才更便捷、省时、高效,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国防科技才更高端、先进、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所以只有学好了数学知识,把数学基础打好,才能很好的运用数学,为国家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数学与生活13

早晨,妈妈想做五个烧饼给我们吃,可现在已经7点10分了,吃饼时间要10分钟,7点半我要去读英语,爸爸要上班,爷爷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妈妈要在7点20分做好饼。

妈妈说“一个锅,最多只能做两个烧饼,每面要烙两分钟,正反面一起两个饼就是4分钟,另两个饼一起烙又要4分钟,最后烙一个饼,虽然是烙一个饼可正反面都要烙,还是要4分钟,这样5张饼需要4乘3等于12分钟,这样来不及了呀,怎么办?”

我跟妈妈说,妈妈来得及的,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烙好5张饼。妈妈说:“那是怎么烙呢?”我说:“这样烙,先一个锅放第1、2个饼,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钟,再用2分钟烙第3、4两张饼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张饼,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张饼的正面和第三张额反面一起烙2分钟,这时候第三张饼烙好了,最后把剩下的第4张饼的反面和第5张饼的反面一起烙2分钟就全部烙好了,总共花了4+2+2+2=10分钟,正好烙完5张饼的时间是7点20分,大家都吃上了饼,也没有耽误事情。

妈妈说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好方法的呀?我说:妈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数学课堂上学过了烙饼问题,想不到它就在我们身边。妈妈高兴地笑了,她又问:“那你说烙7张饼最快需要多少时间呢?”“很容易呀,原理很简单,每次烙饼可以烙两张,就是相当于有两个位子,每次不要让这两个位子空着就是最节省时间,7张饼就2乘以7等于14分钟。如果是9张饼就是2乘以9等于18分钟,N张饼需要最少2乘以N的时间。”妈妈听完后夸我说:你真会学以致用呀!

原来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我今后还要更努力学好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数学与生活14

我有许多秘密,说个给你听听——瓦房的秘密,嘿嘿,失望吧?我的秘密保密。

瓦房的秘密是我在前些日子发现的,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学生到横溪秋游。让同学们认识大棚里许多反季节的蔬菜,还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劳动过后,大家在一起小憩时发现了一间又老又旧的瓦房。屋里有好多我们从未瞧见过的旧物,从标签上我们才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土灶,竹碗橱,木制织布机,木踏,凤凰床……我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摸摸这,摸摸那。这时,我看见老师抬着头在朝屋顶上看,我的好奇心也想看个究竟:屋内顶不是平的,是用木头和柴帘搭成。这怎么能撑得住屋外顶上的瓦呢?

“大家快出去,这屋顶不安全!”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惊慌起来,不知所措。

老师安抚大家说:“同学们,不要慌,屋顶现在不会塌的,屋顶上的木头还完好无损呢?”

“老师,木头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撑得住啊?”我不解地说。

“大家仔细看看中间的木头是怎么搭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向上看去,并异口同声地说:“三角形。”

“对,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屋顶不易变形,安全性也就高了。对吧,老师?”我不禁问道。

“建筑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这一稳定性,来加强屋顶的稳固性的。”

原来瓦屋保存到现在的秘密就在这儿啊!

细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自行车的脚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给它们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安全保险。数学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我可得努力学好数学,让生活更丰富多彩。

数学与生活15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求这个数和那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这些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妈妈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过河东。我们俩坐的是2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3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

此时妈妈看着这两路车,突然笑着对我说:“晓宇,妈妈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妈妈笑咪咪地继续说:“那你听好了,如果2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7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稍停片刻,我说:“妈妈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妈妈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吗?”,我接着说:“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2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妈妈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我原来也有糊涂的时候呀,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儿子想得周全。”我和妈妈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妈妈说:“那好,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过35分钟。因为5和7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5×7=35,所以3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35分钟就能同时发车。”妈妈听了夸我:“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极了!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TAG标签:#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