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中外名著>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拿什么去爱-经典美文

拿什么去爱-经典美文

笔墨馆 人气:1.66W

《父子》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中的实干派代表潭家明导演的一部影片。以前没怎么关注它,前段时间看第26届金像奖颁将典礼,《父子》一下囊括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奖等五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让我对影片燃起新的兴趣。

拿什么去爱-经典美文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马来西亚一个底层社会的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又嗜赌成性的男人,儿子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与情夫远走高飞。父亲恶习不改,丢掉工作,又被人追债,被迫无奈只好租住在外乡的一个小旅馆。无能的父亲逼迫儿子做贼,最终导致儿子被送进少年感化院。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则关于《父子》的评论,说这部影片没有中心思想。我不以为然。影片的英文名字是“afterthisourexile”,直译过来应该为“我们这次放逐之后”。儿子因为被迫偷盗以致进感化院,十年后,长大成人的他重游旧地,回想童年这一段被迫放纵的经历,感概颇多。同样他也留给屏幕前观众很多的思考,关于社会,关于成长,关于亲情。

影片始终是以一种低缓、沉郁的基调来叙事,舒缓中渗透着浓重的压抑和悲凉。影片中多次出现狭窄的房间、门廊,突兀的的墙角,以及铁窗格后面孩子的身影。最触及人心的是瘦弱的孩子老是背着个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大书包,沉重得令人窒息。

影片最开始的画面是父亲骑着自行车,儿子坐在后面,靠在父亲背上,手里拿着小风车,笑得一脸幸福,一脸纯真。很快,父子连同车子一块儿摔倒。画面切换到儿子清晨起床的情景。之前的那种幸福大概只是孩子的一个梦而已。仅仅这么一个开头,就蕴涵着强烈的悲伤意味。

不能说片中没有体现亲情。母亲第一次离家出走前,对孩子恋恋不舍的眼神还是让人为之动容的。也是因为割舍不下孩子,第一次出走才失败。然而她的一句“我跟阿胜(影片中的父亲)在一起这么久,一点保障也没有,我一定要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我还会再走的。”作为女人,为了自己的幸福,作出这般选择,无可厚非。但作为母亲,为了自己的将来有保障,狠心抛开儿子,与情人远走高飞,却显得自私。

儿子在同学家看到同学妈妈谈钢琴时渴望的眼神,以及听到同学妈妈在儿子床前一番深情的呼唤后失控恸哭,都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深爱。尤其是在母亲家,那一声歇斯底里的“我恨你”,更是彰现孩子内心那沉甸甸的情感。由爱而失落,由失落而生恨。正如人们所说的“爱之深,恨之切”。

两相比较,成人心中的爱远不及孩子那般纯明、真挚,这一点在父亲身上体现得更为真切。

母亲走后,父亲死死地抱住儿子,哭着说:“你会不会离开我,爸爸只剩下你,你不要走。”以及父亲与儿子玩耍时的场面,说明父亲对儿子还是相当有感情的。只是这份爱在那些欲望面前卑微得不见踪影。

父亲躲债,留下儿子在漆黑的屋子里忍受着债主敲打门窗的恐惧。父亲在旅馆里邂逅一个陌生的小姐,为了她约会,便打发儿子去看电影,丢下孩子在孤独中徘徊。父亲逼迫儿子偷东西,当儿子被打的惨叫声传来,懦弱的'他却仓皇逃跑。看到这一切,怯懦、自私、无能将“父亲”这个伟大的称呼淹没了。

面对着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的父亲,儿子始终是一种宽容和关爱的态度。在母亲的新家里,儿子说:“爸爸说他很快就有工作。爸爸炒菜那么好吃,有很多人会请他。”他依然记得父亲的好,表现出对父亲极大的信任。孩子的心总是透明如水,纯净得不掺杂一丝尘挨。他不会因为俗世的牵绊去投其所好,一如既往地坚持心中最无私的爱。

一部好的、震撼人心的影片,不仅要有精彩的剧情,深厚的思想,精湛的演技,还需要纯熟、精妙的摄影技巧。《父子》中运用的摄影技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三处。

首先是隐喻蒙太奇。儿子偷了同学父亲的金表。夜晚,在微弱的烛光下,他拿出金表给自己的父亲看。父亲问:“你同学给你的?”儿子摇摇头。父亲又问:“你偷的?”接着黑暗中那仅存的一点光明也熄灭了。这是儿子第一次偷别人的东西。如果父亲是有良知的父亲,他会教育儿子偷窃行为的可耻与危害,会教导儿子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然而他却纵容甚至是默许这种行为。烛光的熄灭喻示着儿子纯净明亮的心灵被这种卑劣委琐的行径所玷污,吞噬。

其次是声画分离。父亲与陌生的小姐对话,小姐说:“其实一个人不是很好?自由自在没人管。”画面却是儿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坐在长凳上,看着屋外空空的天空,看着电线上停留的一只孤独的麻雀。通过声画分离,强有力地渲染了儿子寂寞无助的处境,同时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影片中所流露的那种低层人的辛酸无奈漂泊更加真实。

最后是影别中特写的运用。片中儿子的特写镜头很多。逃债人敲打门窗时,儿子在黑暗中那双黑暗分明清透无暇的大眼睛中惊惧的眼神;在父亲面前压抑的抽涕,颤抖的肩膀;父亲逼迫他偷东西时,他疑惑、怨恨、抗拒的眼神;夜幕降临时,他仰头看星星那种单纯、温暖的笑容,一句“爸,那些星星好美。”的满足感。所有的这些特写都在用一种无声的语言来诠释着孩子细腻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他的爱,恨,无助,悲伤,凄凉,悄悄地漫延出来,感染了无数观众。

影片最后,通过父亲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压抑的儿子终于爆发了。他狠狠地咬住父亲的一只耳朵:“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我去偷东西。我不敢去,你还要逼我去。为什么?为什么……”余音未了的“为什么”在耳边回荡了很久,让人痛彻心菲。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拿什么去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部影片给我们的也许远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更深的,还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

TAG标签:#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