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育随笔>《保护眼睛》教案(精选3篇)

《保护眼睛》教案(精选3篇)

笔墨馆 人气:1.45W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护眼睛》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护眼睛》教案(精选3篇)

《保护眼睛》教案1

一、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并坚持做到预防近视的几点要求。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或幻灯片及视力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前边学习有关人体的知识。

2、讲述: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眼睛”。(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1)看图:出示图

(2)分小组讨论:这图说的是什么?

(3)全班讨论。

(4)教师讲述:这图告诉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和保卫祖国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更不可能担负起保护祖国的任务。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1)看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①为什么看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离书本距离不要太近?(一市尺)

②看书写字时间长了,向远处眺望一会儿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3)看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4)提问:

①长时间、近距离的看电视或玩游戏机有什么害处?

②为什么走路和躺着看书都不好?

③趴在桌子上,近距离的看书写字有什么害处?

(5)全班讨论:

①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②少年儿童的眼睛容易得什么病?

③你知道什么是近视?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近视有什么危害?

④联系自己说说今后应纠正哪些不良的用眼习惯。

(6)小结

同学们,少年儿童最容易得的眼病就是近视眼。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平时用眼的习惯不好,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和眼睛的距离太近、阅读和写字的时间持续过长、光线太暗,以及常在颠簸晃动的汽车上看书等,日久天长,慢慢形成了近视眼。

要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注意,两不看”。

“三注意”:

①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

②看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

“两不看”:

①光线太暗不看书。

②躺卧不看书。

3、教育学生要注意眼睛清洁和防止意外的伤害。

(1)看图:课本第39页上的图。

(2)提问:

①上面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脸?

③用手揉眼睛为什么不好?

④你平时做的怎样?

(3)看图:

(4)提问:

①放鞭炮时为什么不要往别人的身上扔或自己拿在手里放?

②为什么不要拿棍棒追跑打闹?

③你平时做的怎样?

(5)小结:

眼睛是我们的`“侦察兵”,眼睛不好,很多工作都不能做,学习也受影响。小学生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看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身体要坐直,距离桌子一拳,眼要距离书本一市尺);看书写字时间不要太长;要认真做好眼睛保健操;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在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的时间不能过长;距离电视不要太近。此外,还要注意眼的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脸。

4、巩固(1)提问: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怎样预防近视眼?你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2)讨论:有的同学说:“我的坐姿不好,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很近,可是我的眼睛并没有得近视眼?”这种说法对吗?

(三)布置作业

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提醒、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写姿。

板书设计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1、坐姿、写姿正确。

2、字要写大些、清楚整齐。

3、认真做眼保健操。

4、看书写字时间长了要休息几分钟。

5、光线太暗不看书。

6、躺卧不看书。

《保护眼睛》教案2

一、教学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非常容易生病,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本课要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眼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对眼睛的观察与猜测、讨论,以及上网浏览对眼睛资料的积累,课前的拜访眼科医生等途径与方法,使学生认识眼睛的科学。近视眼是学生常见的眼病,用眼过度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近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认识与预防近视的发生。本课虽是常识性的学习内容,但相关资料的获得过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本课的课堂假设、探讨、总结交流的必要准备,也是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怎样保护眼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眼睛会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二)新授:

1、眼睛常患哪些疾病?

(1)谈话:如果眼睛有了病,就会看不清,想想看不见东西那将会很痛苦、谁知道眼睛会得什么病?我们怎样预防眼病,保护眼睛?

(2)讲解:眼睛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叫做近视、近视眼不能象正常的眼睛那样看东西,必须要把书本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楚、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如果得了近视眼,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必须戴眼镜、戴着眼镜,许多活动都不方便、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有许多工种患近视眼都不能做。

(3)请班上患近视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4)谈话:近视眼是怎样得的?

(5)分组讨论、汇报。

(6)出示课件。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7)小结: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常躺在床上看书、常走路、坐车看书,常在昏暗的光下看书,都会得近视眼、我们班里哪位同学有这样的坏习惯,要马上改正。

出示课件。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

(8)小结: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2、测一测我们的视力。

(1)利用测视表测视自己的视力。

(2)各组交流。

(3)全班交流。

3、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1)谈话:眼睛还会因为不干净得病、怎样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呢?

(2)讲解:我们每天洗脸时,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不要与其它人合用,这样可以防止传染上眼病、另外,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不要用手揉眼睛,需用干净的手娟擦除,这样可以保持眼睛清洁,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

(3)谈话:眼睛除了以上两种病以外,还可能受到外伤、谁来说说,眼睛怎么会受伤流血?

小结:有些同学平时爱打闹,有的同学爱拿棍子打着玩,不小心会扎伤眼睛,在元旦、春节期间,大家还爱放鞭炮,可是每年都有许多孩子的眼睛被炸伤、

4、应用:

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看书和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并用尺子量一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否合适。

七、布置作业:

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八、板书设计: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注意眼睛卫生

《保护眼睛》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眼睛的构造和卫生方面的知识,预防眼病。

2、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眼睛的重要性。

3、掌握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眼睛方面的资料。

2、对班级学生视力进行事先了解。

3、若干幅涂上油脂的眼镜,使眼睛看东西模糊。

4、挂图《眼睛生病了》。

活动过程: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眼睛的知识。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

教师小结:用脏手帕擦眼睛、揉眼睛、眼睛看书太久、看电视太疲劳、坐姿不端正等都会引起眼睛生病。

4、请若干学生带上涂有油脂的眼镜,让幼儿体验视力不好的痛苦。

5、学生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保护眼睛的视力呢?

教师总结:在看电视时,距离要电视2米以上的距离,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要适当让眼睛休息;看书时要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仰着看书,看书时间过长,要让眼睛休息、向远处看、看绿颜色的植物;不能在太强、太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距离;多吃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对保护视力有很大好处;小朋友的毛巾、脸盆等要和父母隔开用,并定期对毛巾、脸盆进行消毒或清洗,防止相互传染;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治疗。

6、保护明亮的眼睛。

请小朋友集体做一做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教儿歌)。

带领学生做眼保健操。

7、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学生去户外看东西,引导幼儿说说都看见了什么?自己看到最远的东西是什么?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体会眼睛的重要。

TAG标签:#精选 #眼睛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