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育随笔>《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笔墨馆 人气:7.16K

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积累词语9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寓言二则》教案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3、明白做事要求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自欺欺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读懂课文内容,识记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备注

一、学习《自相矛盾》

1、媒体演示,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1)师简介: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两样东西吗?这是两个古代战场上兵器的名字。(出示生字:矛、盾)

学生字矛、盾(指名读,齐读。)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把课文读正确。

就这两样普通的古代兵器,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习课文

(1)媒体演示:课文内容。

(2)那个人是怎样吹嘘自己的货物的呢?

出示句子: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学生自由读。

(3)理解“夸口”

这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叫卖自己的矛和盾时,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板书:夸口)什么叫夸口?

(4)谁能学着这样的口气,来介绍他手中举着的矛和盾。

(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理解“哑口无言”

师生合作读最后两句:面对大伙的质问,他怎么样?(板书:哑口无言)

什么是哑口无言?他为什么会哑口无言?

4、老师总结

这个卖矛和盾的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说大话,让自己的话自行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被人们质问得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只会互相矛盾。

二、揭示课题

1、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把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小文章成为寓言,板书:(寓言)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第24课――寓言二则,齐读课题。

学习《掩耳盗铃》

1、出示“掩耳盗铃”,师: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学习生字:这里的两个生字:“掩”和“盗”分别是

什么意思,听听课文录音,动脑筋想一想。

3、自由读课文:读正确,思考词义。

4、用动作来表示这两个生字的意思并想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那个掩耳盗铃人想象中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偷铃会有怎么样?

(2)实际结果怎么样?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被人发觉)

如果当时你也在旁边,你想对那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板书:自欺欺人)

(4)小结:小朋友说得真不错,其实,你们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人、做事都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识字游戏:看谁认得快

写字指导:锐、哑、铛,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24、寓言二则

夸口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自欺欺人

哑口无言被人发觉

本课小结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老师的引导。教师可否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TAG标签:#教案 #寓言 #二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