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笔墨馆 人气:1.38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新课导入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三、师生探究

1、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

程颐yí张载zài虚妄wàng停滞zhì凶险xiǎn

视察chá轻qīng信盲máng从折zhé扣流俗sú

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塾shú师辩biàn论

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

4、学习词语

凶险xiōng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凶狠险恶。

视察shì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流俗liúsú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墨守mòshǒu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tíngzhì停下,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堵车。

不攻自破bùgōngzìpò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譬如pìrú例如。

辨伪去妄biànwěiqùwàng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xìnshūbùrúwúshū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5、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2、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明确: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明确:【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1】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7、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

【1】承上启下。【2】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2】道理论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张载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六、归纳主题

这篇议论文论述了怎样做学问。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七、写作特色

1、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3、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八、阅读感悟

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净化自我、感悟人生、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至善秘籍。只要我们敢于怀疑这些圣贤和经典,只要我们去研究揣摩,就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喜悦和无穷的收获。

TAG标签:#编版 #优质课 #上册 #学问 #设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