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山行》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山行》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笔墨馆 人气:3.29W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行》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山行》教学设计1

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相关情况

2.积累字词

3.能提出1—2个问题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培养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

评价任务: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2.给诗歌拟恰当的标题。

3.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4.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2.读准字音

石径斜()()霜叶()塞下()千嶂()

燕然未勒()()羌管()不寐()独倚()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解释题目,理解词语

“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

3、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山林秋景图。

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四、赏析诗歌,体会诗情。

1、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写景有何区别?

前两句写的是远景,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内容。后两句写远景,写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2、“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描述画面。假如你是杜牧,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该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呢?

学生自由发挥。(略)

五、学习《渔家傲》《苏幕遮》

1、了解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2、朗读诗歌,体会词意。

要求把握字音、节奏、语速、情感。

3、两首词描写的景色一样吗?

《渔家傲》描写了边塞秋景图,刻画出边塞风景的“异”:异寒、异声、异势。

《苏幕遮》描绘了绚丽高远深秋图,通过色彩和视觉的变化,营造寥廓清新的意境。

4、两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渔家傲》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之志和思乡之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

《苏幕遮》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

六、比较探究

1、同是由秋天引发的感思,三首诗词表现的情调各不相同,区别在哪里?

《山行》的情调:热爱、赞美大自然。

《渔家傲》的情调:悲壮。

《苏幕遮》的情调:悲凉。

2、这些差别,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山行》:“生处”、“坐爱”、“红于”。

《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寒烟翠”、“相思泪”等。

3、三首诗词景物描写各具特点,主题的表达也不一样,谈谈你的认识。

《山行》:由远到近,景中有情,景中寓理。

《渔家傲》:情景相生、相融。

《苏幕遮》:描绘色彩,借景抒情。

七、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霜叶()塞下()千嶂()

燕然未勒()()羌管()不寐()独倚()

2、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3、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4、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书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教学反思

本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贯穿课堂始终。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学生要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局部分析,感受作者描绘的图景和表达的感情。教学时对《渔家傲》和《苏幕遮》的讲解不必过细,主要是进行比较阅读,不可耽误太多时间。训练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进行拟标题训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

《山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山行》。

2.学会古诗《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古诗《山行》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用具:

小黑板,音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2.为什么称为“寒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山行》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介]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写的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没有一点深秋凄凉的景象,而是一幅浓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美丽油画。

二、[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三、[重点、难点]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它们读起来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营造的意境或美丽、或凄凉、或明快、或哀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一直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五、[设计思路]

1.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想象,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2)要求自主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3)本课古诗教学把观看图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简介诗人,配乐欣赏诗文。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创作这些瑰宝的是许许多多伟大的诗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人?这节课,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山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时,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写下此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么美的诗,你们爱读吗?那就大声的读吧!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古诗,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出示挂图)同学们,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提问:

(1)枫叶什么时候会变红的?

(2)枫叶被霜打过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红,特别漂亮!你们看,即使是春天的鲜花,也不见得有它这么美丽的红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气怎么样?

(3)尤其是山上,天气更冷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2、那你们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3、师小结:你们看,这儿有火红的枫林、弯弯曲曲的石径、缭绕的白云,多美啊!杜牧,看到这样的美景,忍不住吟诵起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秋天著名的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指名读。

(1)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指导研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5、(在反诵读之后)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古诗所描绘的秋色图,在通过眼睛看,嘴巴读,脑袋想之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诵读诗歌,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挑战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2、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创作。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也非常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把美术课上画的校园一角的图拿出来,请你也给自己的画题一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尝试作诗,教师不失时机地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山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回答。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

①师板书,生书空。

②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现在我想请我们小朋友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石径白云人家)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这么美的景色,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①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出示图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

师:小朋友,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多几个学生回答

(二)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回忆《秋叶飘飘》。

(出示图片)师:说得太好了,你们都是小诗人。我也来给小朋友们背一首诗:“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诶,这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枫叶。(板书:枫林)

师:这里的枫林美吗?(出示枫林图)

2、学生反复读诗句。

师:确实很美,诗人杜牧也留恋这傍晚时分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出示图片)谁来读一读?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小组赛读。

④齐读。

3、(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带来满山的枫叶来奖励大家!你们觉得这个枫叶的颜色怎么样呢?

生:很红。(板书:红)

师:对呀,因为了有这些红红的枫叶,让我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张枫林图)

4、理解“坐”、“于”。(出示图片)

①齐读。

②填空。

诗人停下车是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经过霜打的枫树叶,早春二月花还红。

③了解“坐”是“因为”;“于”是“比”。

5、认读“枫”、“于”,并书写。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两个字宝宝想请大家把它的名字写一写。(出示图片)

①讨论交流识记方法。

②师范写,生书空。

③生书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字时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一次比一次写的漂亮。

④评议。

师小结:“枫”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设计理念: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改变“满堂说”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掌握生字的写法,还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1、读中悟情。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理解了诗意,但是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韵味。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找一找读古诗的方法吧!(出示图片)

①师范读。

师:古诗有很多种读法,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自由读一读。

②学生自由体会读。

③指名读。

④齐读。

2、欣赏“古诗新唱”。

师:古诗不仅仅是吟诵,还能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呢!现在我就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

①学生欣赏歌曲《山行》。

②生小声跟唱。

③复习歌曲《赠刘景文》。

【设计理念:落实个性朗读,老师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3、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我们跟着诗人杜牧一起欣赏了这深秋时节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诵。(出示图片)

②指名背诵。

③小组比赛背诵。

④齐背。

五、拓展运用

1、师: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吧。

2、说说写写。(出示课件)

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我喜欢夏天,因为。

我喜欢秋天,因为。

我喜欢冬天,因为。

①自己写一写,师巡视。

②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设计理念: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并让学生有选择说一说,写一写。】

六、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诗送给你的同学和在座的老师们。(齐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收集更多有关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八、板书

4、古诗两首

山行

杜牧

《山行》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学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

(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寒山石径

山行白云人家

(喜爱赞美)枫林霜叶

《山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⑴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⑷学习生字“远”:

①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②“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③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⑸学习生字“径”:

①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ì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②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⑹学习生字“斜”:

①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②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③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④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⑤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⑴(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⑵齐读第二行。

⑶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⑸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⑴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⑵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⑶学习生字“停”“亭”:

①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②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③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④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⑤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⑥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⑦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⑧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⑷学习生字“车”:

①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②“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③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④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⑤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⑥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⑸学习生字“霜”:

①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②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③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④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⑤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⑥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⑦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⑧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⑨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⑩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⑾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⑿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⑴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⑵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⑶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⑷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山行》教学设计7

目标预设:

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山行》,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并能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

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引入:

1、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2、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牧吗?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4、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朗读古诗,正字正音,引导读出古诗的节奏之美(斜:xia)。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师生交流。

板书:(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读第一行诗。

理解“远上”“石径”“斜”。为什么称“寒山”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这几户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读第二行诗。

理解“白云深处”。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小结:前二行诗写诗人看到的山林远景。

《山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诗句的内容。

2、感受诗中表现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领悟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趣。

3、会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的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教学的难点】

领悟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条悠久而丰厚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文学的星空上,刚才同学们已经背了几首,今天老师和你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你认为这是一首反映什么时节的诗?

2、说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三、欣赏图片,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1、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外出旅游的好时光,唐代诗人杜牧在外出观赏美丽的秋景时,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动,文思涌动写下了一首千古之绝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投影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小结古诗学法:

⑴读一读:

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⑵动一动:

运用工具书或课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词

⑶想一想:

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整首诗主要写什么?

3、自学古诗:

⑴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⑵合作学习,明确自学的任务。(完成表格)

⑶我会读──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读古诗

1、精讲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⑴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径:小路。

⑶斜:弯弯曲曲。

⑷前半句句意: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顶。

⑸后半句:

白云深处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地方。

⑹句意: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⑺指导朗读:

读准字词,读出节奏。

2、小结学法:

理解诗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意。

3、师生一起学习、理解第二句:

⑴做:因为,古今异议字。

⑵爱:留恋,眷恋。

⑶晚:傍晚。

⑷红于:比……更红。

⑸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⑹句意:

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美丽的景色而停下车来,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山花还要红艳。

4、读一读第二句古诗。

六、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⑴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⑵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2、理解并领悟古诗:

⑴这首诗主要讲什么?

⑵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⑶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读一读。

七、小结延伸

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八、向学生推荐两本书

《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70首古诗》。

【板书】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因而,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秋”,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引导他们欣赏美丽的秋景图片,加深对“秋”的认识──秋天是一个收获是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由此,唐朝的诗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连忘返,文思涌动,写下了一首千古之绝唱《山行》。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古诗,理解古诗,因为学习方法就象打开知识门户的一把钥匙。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最后,向学生推荐两本书《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70首古诗》,让他们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景,引学生“上路”:

在导入新课,学生初读古诗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生活的经验,说一说秋天──欣赏美丽的秋色图。得出: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适宜外出旅游的黄金季节。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山行》做好了铺垫。

2、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上路”:

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在总结以往学习古诗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⑴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⑵动一动:运用工具书或课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词。

⑶想一想: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整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3、指导朗读,让学生轻车熟“路”:

常言道:“书读百遍,情义自现”,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遗憾的是由于课前高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反馈理解诗意的时间稍长,最后不得不压缩了指导朗读的时间。因而导致了学生对古诗的节奏美、意境美领悟不深客。

《山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写好生字。

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注意:行的读音是后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读古诗。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斜”在这里应该读xié,有人认为应该读古音,但现在不提倡。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人描绘了深秋哪些景物呢?!

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看文中插图。

这幅插图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什么叫“寒山”“石径斜”

[多媒体演示:小径弯曲、人家在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决关键词“坐爱”“枫林晚”“于”的意思,先让学生说,教师再点拨。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①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巩固练习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4、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山行

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情:热爱自然

教后记:

发现的问题有:

1、课堂上教师的话比较多,而让学生自己思考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读诗还显得不够,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似乎听得一知半解。

2、古诗的每句话里都有十分重要的词语,只有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意,进而感悟情感。在教学每句诗时,应该更加扎实地让学生知道词语的意思,让他们说说,进而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据诗的意思,而不是蜻蜓点水式地想当然以为孩子们会知道,其实,真正不需要老师点拨学得好的学生是非常少的,老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

3、提问不够整,没有明确的主问题贯穿整节课,或者是备课时有这种想法,但课堂操作中却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或是无法灵活应付,这也说明课前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备课还不充分。

反思:

首先,上课是一门艺术,当我们设计某个教学环节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什么?有效吗?这个环节能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吗?如果热衷于表面的热闹而变成低效的课堂,受害的不仅是老师,更是学生们。

其次,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清楚明了,因为语文本身是个包罗万象的科目,教师不要以主观的臆想或感觉来告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多读课文,课前做做必要的习题,先考虑教什么,再考虑怎么教,这才是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最后,教学时应该有贯穿全课的主问题,这首诗应该紧紧抓住“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来教学,找出景物,理解关键词,初步感知诗意,配合图片创设情境悟出诗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味道。

TAG标签:#教学 #范文 #通用 #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