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小学品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笔墨馆 人气:3.17W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品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心,并明白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道理。

2、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明白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名人兴趣爱好广泛的小故事。

2.学生准备能展现自己特长的作品。

3.制作课件:海伦?凯勒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畅谈兴趣

1、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看,他来了。(出示课件)

2、师提问:谁愿意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事?(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兴趣爱好。)

小结:听了大家的话,老师心里特别高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大家的兴趣是健康的、有益的。这些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中,你最拿手的是什么?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结成小组,在一起说一说,看一看。一会儿每个小组选出最棒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二、小组合作,展示自我

学生根据兴趣结成小组,交流自己的特长和作品。

三、师生互动,因势导行

1、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谁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亮亮你的绝活儿?

2、学生展示特长:舞蹈、绘画、书法、唱歌、弹琴……

3、课件出示:《海伦?凯勒的故事》 (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广泛的兴趣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而要使兴趣发展成为特长,需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

四、广泛交流,拓展兴趣

1、 把你搜集的小故事在小组中讲给其他同学听一听,每个组选出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一会儿讲给全班同学听。

2、学生讲故事。

小结:这些名人的成功告诉我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陶冶情操。老师真希望你们能继续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老师相信,将来你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五、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同学们,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咱们班是一个小家庭。正因为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才使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我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得如此快乐。好了,同学们,让我们走上台来,带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给我们这个小家庭留一张全家福吧!

教学反思

《我的兴趣特长》是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好。上课前我利用课件搜集了《海伦?凯勒的故事》用投影打出来放给学生看,学生的眼睁的大大的,听讲效果极佳!在课前我留给学生一个作业,让学生收集名人兴趣爱好广泛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我大声地表扬了这些肯说的孩子,为的是去让那些没有搜集资料的孩子也能积极地、主动的去学习,去扩充自己的知识。

可是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及一哄而上的多媒体教学必然会导致许多劣质多媒体课件的产生。文字总结,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这种课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由于表现形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元宵节欢乐、祥和的气氛,体验合家团圆的幸福,增进对家庭的情况,注意节日活动的礼仪、安全和文明礼貌,适当了解元宵节的有关常识和当地风俗文化活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民俗与谜语。

3. 课前调查汤圆的品种。

活动一 快快乐乐迎元宵

1. 欣赏歌曲《卖汤圆》。

考考你:汤圆又叫什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2.交流与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元宵节那天的街道、公园、商场的景象。

3.主题图:灯会上,小朋友在做什么?说说你喜欢谁?

(1)注意观察爱动脑筋。

(2)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

(3)对长辈讲孝心。

(4)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活动二 元宵节真快乐

1. 说一说:元宵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呢?

(1) 看花灯

(2) 扭秧歌

(3) 舞龙舞狮

(4) 少数民族的庆祝活动

2. 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提示问题:父母家人为自己准备那些好玩、好吃的?安排了哪些活动?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3. 想一想:我可以为家里人做些什么呢?你会包汤圆吗?

活动三 元宵节知识知多少

1. 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2. 你知道元宵节的习俗吗?

3. 怎样做汤圆?

活动四:故事天地——元宵的传说

1. 关于灯的传说

2.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3.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活动五 元宵灯展

1. 分小组全作制作小灯笼,并在灯笼上贴自己收集的谜语。

2. 挂灯笼,开灯展,猜谜语。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懂得抽烟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国家、社会在控(禁)烟方面的措施。

2.初步学会自身远离抽烟恶习,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宣传不和香烟交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树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取向:对抽烟行为产生厌恶情绪,自身有远离香烟的意愿和决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抽烟对人体的危害,并能树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取向。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控(禁)烟问题,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劝阻身边的人控(禁)烟。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抽烟的危害――我们在认识

1.认识香烟

(1)导入:出示图片,导入香烟。

(2)反馈课前收集:将你认为香烟中危害最大的物质写在卡片纸上,并尝试着用一句话来向大家介绍。

(3)反馈

① 学生汇报,贴卡片纸。

② 预设深入点:尼古丁和焦油。

(4)小结:PPT出示香烟有害物质图

2.二手烟的危害

(1)过渡:看看书 “罪状四”。我们将这种被动吸烟,称之为“二手烟”。

(2)回忆置身烟气弥漫的饭店包厢里吃饭时感受。

(3)了解“二手烟”的危害。活动:猜数字。

(4)小结:二手烟的危害高于直接吸烟,尤其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更大。

3.小结:烟草就像那一群坐在礁石上唱歌的女妖,她们充满诱惑而诡异,每一口烟都包藏着祸星。当迷醉的外表逐渐褪去,露出的将是她那邪恶的本质。

(二)进入思考的丛林――我们在思考

1.同学们,上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

明知香烟的危害那么大,抽烟的人为什么还要抽呢?

2.小组讨论,初步回答。

3.依据材料,深入思考。

(1)香烟具有提神、令人兴奋的作用。

(2)人体并不是100%直接吸入香烟中的毒害,再加上人体人身的适应和排泄功能,因而香烟的毒害并不是一下子显现出来的。

(3)香烟最终会导致人上瘾,慢性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烟是诱发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

(4)中国的习俗决定了香烟在人际交往、婚丧礼节中重要作用。

4.小结: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延后的,有的在几十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显现出来,但它的毒害性却不容置疑。

(三)加入劝戒的行列――我们在行动

1.青少年吸烟

(1)你看到过青少年抽烟吗?你的看法怎样?

(2)小结:不抽烟,是对自己的一种珍爱和保护,是一种素质的表现。

2.劝人戒烟

(1)你的身边有哪些人抽烟的呢?你打算怎么去劝他戒烟?

(2)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3)在公共场所不抽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社会尽责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一种守法表现。

3.全社会的行动

(1)企业的工业改良,可以直接降低香烟的毒害。(加长滤嘴、缩短烟身,改进密度;降低焦油含量,争取尽快降到15mg/支以下;加入中药或者是微量元素。)

(2)小实践:为香烟外包装设计宣传语。

(3)世界无烟日

①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作为世界无烟日?

②出示与儿童有关的无烟日主题。

③完成书本填一填“知识窗”中的2 个空格。

(四)总结提升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着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校园新貌。

2、师:看了片子,你想说点什么,问点什么?家乡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交流见闻

师:这么大,这么美的学校以前是什么样的呢?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前同学们分组开展了“家乡学校变化大”的调查活动,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同学们,你们调查了哪些学校?

学生回答,教师贴彩纸。

1、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

2、小组推选几个代表上台介绍交流的情况,展示新旧照片、过去与现在的师生人数、教学设施等资料,然后贴在彩纸上。

3、师: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受到家乡学校的变化:规模变得更大、环境变得更美、设施更富有现代化的气息。其实,家乡学校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学校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面貌上,它的家族里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孔呢!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看都有哪些类型的学校出现呢?

三、解决疑问、激发情感、指导行动

1、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问道,家乡的学校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课前,同学们当了小记者,采访了老师、领导以及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就请同学们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家乡的学校越变越美丽,是因为全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么样的设想和建议呢?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呢?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当“小小设计师”。

(1)小组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各组的设想和建议?

(3)采访学校的校长,请他谈谈感受,发表看法。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

教学重点:

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

学会真诚地和别人交流,把表扬当作提醒,不断地完善自己,懂得用宽容、乐观的心态去感受别人的目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情想请你帮忙,好吗?我们认识了这几天,你们对我有什么印象,你们能不能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在小组内交流父母写给自己的话,可以大声读,也可以交换看。了解自己在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第二面镜子:同学

(1)阅读教材中的活动提示,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开展“我是谁”的游戏,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准备三张小纸条,找三个你认为了解你的同学,把纸条给他们,让他们写下他们眼中的你。最好能说明评价的理由。

3、学生记录下别人的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别人评价的态度。

4、学生自我评价,填写“同学眼中的我”一栏。

5、小组交流“同学眼中的我”。

6、教师总结:通过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别人的评价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四、实践园地

1、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相关的人。

2、教师可当堂或事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加以下面积极的评价,完成“老师眼中的我”一栏。

3、可让学生提前或在课后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采访,完成其他填写内容。

4、学生对教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

TAG标签:#范文 #精选 #小学 #教学 #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