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反思>《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笔墨馆 人气:3.15W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1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词,以前初中地理时曾经学过,现在竟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出现这内容了,看来教育改革的步伐还是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粤教版三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很明确。

一、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黄老师的教导时候的激趣引入,一开始就落实点题,借考考学生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上、左、前、东、南的相对的词,将零散的知识汇聚在一起,通过梳理后,引申为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东南西北。

让学生说出生活常识,知道东方,判断其余三个方向,通过怎么判断,怎么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用儿时学过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四个方向。

二、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联系生活,结合生活常识,知道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就是东方,也知道方向后,其余三个方向都可以逐一道出。

从理解相对性和学会顺时针方法来辨别方向中,我们可以看出钟老师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用四个方向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每个环节中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黄老师的教学意图,而且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目的性强,环节紧密联系,而且整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强制学生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融洽的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2

在《认识东南西北》这一课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去感知方位知识,获得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深刻的感受,使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感知到了“东南西北各占一方;面对东方,向右旋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正好转了一圈”等,初步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这样的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利用生活情景学习,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获得了愉悦的数学体验。室内、室外对物体不同位置的描述,矛盾的冲突,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向的相对性。同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起到了感性升华的作用,又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没有规定学生去找哪个方向,而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找出方向。在让学生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时,我也没有一味地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几个不同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之后我再进行引导和总结。设计这些活动,我是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落实到实处,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3

回想起这紧张,快乐的40分钟。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部分孩子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堂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七八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数学已经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工具。

本课是第五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策略是课前体验,课中研究,课后延伸。总的感觉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没有反复看光碟的前提下,自己认为做的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没有过多的在教室进行低水平的.东西南北训练,而是通过检查实践作业来唤醒、丰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方向观念打下基础。

3、通过游戏充分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困难预设不足。

2、普通话不标准,语言组织不够流畅,声音没有抑扬顿挫。

3、对学生的评价不及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4、对空间想象的培养,教师没有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真正成功的一节课,必须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只有“活”起来的教学课堂,才会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4

《东南西北》这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因此,这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轮侯老师讲完后组内找领导进行了评课,回来后又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主要有如下方面需要改进:

1、显示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有所不同,在认识地图上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准绘制的,需要一个冲突。侯老师准备让学生绘制教室的平面图,但是发现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后东南西北的物品并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讨论在第二轮上课在班级教室内进行,这样在这个环节上效果明显好了许多。

2、第一轮学生对于顺时针排列着东南西北理解的并不到位。往往给一个方向并不能顺利的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因此组内讨论将此环节内容充实,加大练习量,将这部分知识夯实。

关于改进的部分在第二轮上课时比较成功,但是又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学生的方向感没有形成。这主要在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表面化,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我在讲述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四个表示方向的词语并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多少印象,所以导致活动时学生根本找不到教室中东、南、西、北的具体方向。这个教训告诉我,越是这种学生们平时接触少的、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越是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不能图速度,而不注重效率,那样的结果是“事倍功半”。

其次是地图上东、南、西、北知识的讲解上。急切的想要把更多的内容交代给学生,课堂环节多容量大,导致很多题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最终的结果是教师不知道学生到底是会还是不会。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先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再个别汇报,效果会更明显!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教学,从很多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尊重材料而不拘泥于材料,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提供了大量实践活动供学生体验和理解本课的知识,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其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思考。

在教学平面图形上的东南西北时,有些学生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在地图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位学生说:“操场的前面是东面,前面就是地图上的上面啊,为什么地图上的上面却是北面呢?”还有位学生说:“教室的北面是窗户,南面是门,在地图上窗户怎么跑到上面去了,门怎么就在下面了呢?”这确实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它只是人们为了统一而进行的一个规定。当时我解释了很久,还有学生不明白。之后我突然顿悟了,拿出一张可以转动的白纸,在上面写下东南西北,并以学生为中心标明四个方向的标志性东西,然后根据学生面向的不一样转动纸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前面不一定就是东面,面向不同的方向,前后左右都会跟着变。地图上为了统一,把上面定位北面,也就是和小朋友面向北面时相符合。这样通过实践和地图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这种品质的教师才能够避免刻板和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出适当的手段。所以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我更要从这方面加强,让教育机智得到更有效发挥。

《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认识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这些经验还是模糊的。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与知识经验,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操作、辨认,增加他们自己探索、体验的机会。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先设计“介绍同学”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对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学生不一样。由于面对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前后左右的学生发生了变化,但找到的这四个同学所占的方向没有改变,从而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受并理解新知。如:首先借助学生已有“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经验,先让孩子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又借助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帮助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在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我又设计让他们说说校园内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向。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喜欢的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既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方位观念,又能使学生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本次教学,游戏仍然能够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减少了繁复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辨认方向小游戏。

为了发展学生的方位观念,我又让学生回到教室,观察、交流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又拓展假如你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这个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是这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

1、不能及时应对课堂出现的问题。

2、低年级教学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处理练习题的时候太过于赶。

3、环节设计衔接不太好。

4、整节课的速度前慢后快,节奏没有把握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有吸引力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设计的环节要新颖,让孩子主动愿意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