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反思>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4篇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4篇

笔墨馆 人气:6.92K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4篇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课教学我做到了重点明确、思路清晰。一开课,我就以“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心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表现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阅读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现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在读中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以读为本,我设计了两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就是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

二、学以致用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在感受课文如何把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写具体后,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说海底还会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孩子们兴趣昂然,描绘的语言在原有文本上有了创新,有了自己一些灵性的东西,

三、读法指导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好方法。本课教学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如海底的“宁静”和“窃窃私语”的比较;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的比较;“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的比较等。这些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景色奇异的理解。有了这样的读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尤其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要讲出“语文”的味道非常来之不易,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我采用谈话、激趣、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得以较好地呈现:

1.借助信息资源,放手自主阅读。

“认真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你认为描写好的句子、词语划下来。也可以登陆《海底世界》网站,浏览相关内容。一会儿大家交流。”——此环节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看书,边上网查寻资料。这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协作、探究,最终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简化课堂提问,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永远是语文课的主旋律。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致力可于讲深讲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并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进扣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在一个一个的“话题”中培养起来的,本节课,在赏读课文语句时,孩子们天生爱说话的潜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声音;学生对海底星光非常好奇,于是利用网站了解了相关资料——《海底的冷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是自己短时间内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无比自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比作者描写得还要美?”更是激起学生兴趣,展开想象,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你说得好,我要比你说的更好!无形中,启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培养了说的能力,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拓展,充分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5.学生们自主地上网查阅、下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海底资料,从而获得更多课文外的知识,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扩展,提高了认知能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堂上生生互评较少,使课堂评价较单调。

2、学习小助手中的第二项要求对指导学生学习交流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没有更好的得以落实。

3、虽然课前家长、学生、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体现了三位一体和开放式课堂的教学理念(例如: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上传信息——资源共享——回帖互评等)但此环节却无法在40分钟的课上更多展示。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3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课前,我通过联系旧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提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多次练读后再谈谈课文中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八个字,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认真品读第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物产丰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交流讨论,学生都知道课文是从“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差异大,海底地形复杂”等来写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从“海底动物、植物、矿产与稀有金属”几个方面来展示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适时向学生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让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好处,为今后写作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这节课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容量大了些,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读得比较少。

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这样教学效果一定会更理想。

苏教版《海底世界》教学反思4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文中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课文一开始,便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二自然段采用设问的方式回答了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接下来抛出问题“海底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朗读,读出各种小动物的的声音。并且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再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声音,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这样使孩子产生了共鸣,他们仿佛置身于情境中,心生向往之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海底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呢?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齐读等方式,结合课件,对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等动物的活动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读起来自然有感情。默读第四自然段时,让孩子们读懂海底植物的色彩差异和形态差异,勾画出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朗读、默读等方式主动在文本中寻找答案。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上教给学生“渔”的方法意义更深远。

TAG标签:#反思 #苏教版 #海底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