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实用的桥教案三篇

实用的桥教案三篇

笔墨馆 人气:2.89W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桥教案三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介绍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如正题,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注意句子的断句,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两则题画,并分别为两则题画划分层次,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两则题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倏、变相、化机、自尔、藐兹、胸有成竹”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以及作者的绘画技法及其创作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能够准确断句。

2.感知文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能力,及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疏通字词、 准确断句。

2.整体把握文意。

(二)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代表作品,简介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诵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派出代表朗诵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和断句,然后师生齐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3.讨论分析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示、纠正、明确。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郑板桥的生平、图片及其代表作品(见文本素材文件夹中郑板桥简介和图片集锦文件夹)、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解释文体

1.作者简介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

2.解释文体

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而都是为了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倏(shù) 变相(xiàng) 化机(huà)(jī) 藐兹(miǎo)(zī)

2.释义:

倏:迅速。

自尔:自然。

化机:变化机巧。

后学:晚辈,学生。

藐兹:轻视这一点。

变相:变化了的形态。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派出代表朗诵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和断句,然后师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让学生自告奋勇大声朗诵课文的第一则,教师提醒该声注意“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和“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等句中的字词读音和断句,其他同学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板书):

(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

(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完课文的第一则,先让学生讨论第一个小问题,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

教师明确: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开头“江馆清秋”到“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第二层:从“总之”到“独化云乎哉!”。

(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师明确:

第一层:主要讲作者一次作画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清秋,晨起看竹时由“眼前竹”有了作画的冲动--到“胸中竹”构思--再到“笔下竹”完成之竹。

第二层:主要写作者作画过程的感受及心得:“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从而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学生推荐代表大声朗诵课文的第二则,教师提醒该声注意“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等句的中的字词读音和断句,其他同学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板书):

(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

(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

教师明确:

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两层

第一层:从“文与可画竹”到“何敢妄拟前贤”。

第二层:最后一句“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师明确:

第一层:通过和文与可画法的比较,作者旨在指出艺术要师法自然,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这样才能“自尔成局”、“神理具足”。

第二层:总结全文- -“有无成竹,道理一也”,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四、思考

“胸有成竹”在文中的含义和现在常用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五、问题探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然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谁知道它们的差异在哪里?(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1.“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投影显示)

教师明确:

“胸有成竹”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人在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构思)了一幅竹子的形象。现在常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周密的考虑、计划或者安排,比喻对做某事已经心中有数、有把握。

2.第一则题画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投影显示)(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教师明确:

作者深刻地体悟到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使艺术创作独具新意,艺术家就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冲动和灵感。

3.在第二则题画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投影显示)(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教师明确:

因为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只有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六、总结

这里所选的两则画题,虽非严思宏论,却自有其深彻独到之处,当细细品味。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边叙事边点拨,且叙事、点拨皆层层推进;同时,由于事、理已均在夹叙夹议中表达殆尽,故而其结语须再翻进一层,将意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题画虽短小,然信手拈来,遂成佳制,却更见大家之匠心。

七、作业

从下面几个绘画的技巧中,你有什么感受,悟出了什么道理?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彼此受到的启发。(500字左右)

1.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虾的形态却给以满纸水气淋漓之感。

2.有人画“深山藏古寺”诗意图,只画一只小僧担水走在小路之上。

3.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 诗意图,只画一只马飞奔,几只蝴蝶绕于马蹄周围。

板书设计

《板桥题画二则》

郑燮

一、作者简介与解释文体

二、疏通字词

三、整体感知

1.(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2.(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四、思考

五、问题探究

1.“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

2.第一则题画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3.在第二则题画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六、总结

七、作业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桥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㈡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㈢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㈡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TAG标签:#三篇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