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笔墨馆>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优质课社戏教案设计

优质课社戏教案设计

笔墨馆 人气:2.31W

1.预习要求

优质课社戏教案设计

⑴自己查阅有关工具书,弄懂生字词的音形义。

⑵参照课文注释及其他资料,力争读懂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教学目的

⑴熟悉小说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⑵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诚实、淳朴、宽爱的性格,能够与人为善、和谐、合作。

3.教学重点、难点

⑴培养学生快速理清故事情节的能力。

⑵通过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学习领悟塑造人物形象的惯用方法,并能逐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过程中。

4.教学方法

以自己理解为主,与同学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

5.教具

VCD、录音机、投影仪、农村人们在自建的舞台前看戏的全景图片。

6.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

⑴了解鲁迅及“社戏”。

⑵联系语境,掌握生字词。

⑶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

2.教学过程

⑴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社戏》(板书)。

⑵简介“社戏”及鲁迅:

①关于社戏(显示“农村人们在自建的舞台前看戏的全景图片”):

鲁迅的胞弟周建人在《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中说:“早先的`制度,乡村里分为社(城内称保),社中常有庙,叫做社庙。庙中虽塑有泥神,但老百姓不全迷信。那庙不全作敬神之所,实际上寄存着若干水车及农具,兼作‘贮藏库’用的。每年于一定时间做的戏叫做‘年规戏’,社庙里每年做的年规戏就叫做社戏了。”

张代敏在《〈社戏〉里的“社戏”》中说:“‘社戏’里的‘社’原指土地神……‘社’又是古代划分地区的一个小单位……从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看,‘社’便是‘村’。绍兴至今尚保留着‘阮社’‘谷社’这样的村名。每个社有社庙——土地庙,庙里供着土地神。按规定,春秋两季要祭社,即祭土地神,祭社的日子叫‘社日’……古时绍兴的祭社,为行令作诗。春祭谓‘春社’,是祈农之祭,秋祭谓‘秋社’,此时农家收获已毕,立社设祭,是为了酬报土神。后来发展为以演戏来祭社。这时演的戏便叫‘社戏’,因为每年要演,亦叫‘年规戏’。”

“后来,社戏不限于祭祀土神,演社戏的时间亦不限于春秋两季。如农历三月廿八日的‘东岳大帝’的生日,九月廿七日的‘舜王大帝’的生日,都演社戏,六月十六日是‘包爷爷’的生日,在皇甫庄的包殿——包拯的神庙前,这时也演社戏。也可以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②关于鲁迅:了解鲁迅生平概况。

⑶投影显示下列词语,学生结合语境及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方法:教师指,学生读、释;如不准确,可再找另外的同学作答;最后出示准确的音义。

归省(xǐng):回家探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冒犯长辈或上级。

惮(dàn):怕。

高等动物了:动词,成为高等动物。

伊(yī):第三人称代词,“五四”前后有的作品中用“伊”专指女性,后来改用“她”。

怠(dài)慢:冷淡。

撺掇(cuān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凫(fú)水:游水。

弄潮:在潮水里搏击嬉戏。

泊(bó):船靠岸,停船。

橹(lǔ):在船艄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大。

潺潺(chánchán):象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朦胧(ménglóng):动词,看不清楚。

踊跃(yǒngyuè):跳跃。

宛(wǎn)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亦作“婉转”。

自失: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

弥(mí)散:扩散,布满。

蕴藻(yùnzǎo):一种水草。

家眷(juàn):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踱(duó):慢步行走。

喃喃(nánnán):拟声词,连续不断的低语声。

皎(jiǎo)洁:明亮洁白。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夜渔:夜间捕鱼。渔,动词,捕鱼。

喝采:大声叫好。通常写作“喝彩”。

撮(cuō):用两三个手指取物,抓取。

颇(pō):很。

向午:临近中午。向,临近。

纠葛: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

棹(zhào):划船。

楫(jí):船桨。

小旦:传统戏曲中旦角之一,多扮演年轻女子。

小生:主要扮演青年男子的角色。

小丑:戏曲中的丑角之一,表演多带滑稽。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⑷分小组复述你认为精彩的情节(不要重复),之后,请一学生整体复述。

故事情节提示:

A.随母归省 B.钓虾放牛 C.戏前波折D.月夜行舟

E.船头看戏 F.归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说明:教师应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及时鼓励,以促使其他学生踊跃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复述效果。通过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故事情节,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⑸理清文脉,把握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全文共40个自然段,根据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大家可以把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事归结在一起,由小到大,把握结构。大家可以想,看“社戏”,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你们会怎样写呢?“一节难忘的活动课”,大家如何组织材料?“家庭风波”呢?

效果反馈:是按照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来构思的。

第一部分(1~4):随母归省,渴盼社戏。

第二部分(5~30):乘船结伴,观看社戏。

第三部分(31~40):淳朴民风,怀念社戏。

附:板书

⑹小结:这节课,我们基本上了解了《社戏》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行文思路。那里,山水相连,风景优美;那里,人情如蜜,和谐互助;那里,天人合一,其乐融融!它的确是一幅20年代江南农村淳朴的生活画卷。为什么这样讲呢?且听下一节课细解。

⑺布置作业:自选写景生动的一段来背诵。

TAG标签:#优质课 #社戏 #教案设计 #